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拓展阅读:法国精神的殿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0:18:21 高中作文
拓展阅读:法国精神的殿堂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拓展阅读:法国精神的殿堂作文

 

法国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去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一大串名字。

 

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巴黎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他和所有这里的伟人一样,都安放在地下。因为地下才意味着埋葬。但这里的地下是可以参观与瞻仰的。一条条走道,一间间石室。所有棺木全都摆在非常考究和精致的大理石台子上。雨果与另一位法国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的大理石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

 

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次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刑的那个重大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在这里,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卢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细,正面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枝花来。世上如此浪漫的棺木大概唯有卢梭了!再一想,他不是一直在把这样灿烂和芬芳的精神奉献给人类?从生到死,直到今天,再到永远。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还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却不是朱自清式的。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特意要到这里来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这里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灼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它们总是新鲜的。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名单。第一次世界大战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共197名。我想,两次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有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篇一:中学生阅读与写作4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教研组签字:

教导处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中学生阅读与作文(4)

一、课前热身:古诗积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阅读方法指导

-----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能够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3、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资料等。

4、阅读中对“说明方法”的考查分三个层级。1、基础题:指出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难度适中题: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这不仅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3、难度偏高题:指出特定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这要求同学们具有较强的概括、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

5、解题要领:1、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熟练掌握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理解其作用。

2、说明方法的作用应从两方面考虑:①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共性),即只要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就具有这种作用。③在文中的具体作用(个性),联系说明的内容来考虑。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6、筛选信息的方法: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主要信息。2、留意每段的首尾句,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信息。3、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题目相对应的句段,从这些句段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阅读训练

(一)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简明的话说明什么是“返祖现象”。(不超过40个字)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千千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来退化的器官却突然重新出现;仿佛某种长期被抑制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体就出现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现象”。

(二)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分别指出

验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唐文化主题博物苑——大唐芙蓉园。

西安曲江是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秦时曲江就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上林赋》中,曾对曲江的自然风光作过生动描述。至隋时又广植芙蓉于池中,改名“芙蓉池”。唐时,曲江建构了皇家禁苑“芙蓉苑”,专供皇帝及宫廷使用,并修建了紫云楼、彩霞亭等重要建筑。自古以来,曲江就拥有深厚的历史园林文化背景。

大唐芙蓉园是曲江项目带动战略的亮点之一,也是继大雁塔北广场之后,曲江新区推出的又一引人注目的大型精品工程。谈起大唐芙蓉园的“卖点”,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段先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扳起了指头:首先园子充满了唐文化特色,里面的雕塑、诗词都是盛唐时期的代表,还有唐时期文物的复制品都体现了“唐”的特点;其二是近8万平方米的仿唐建筑,是世界上最大仿唐建筑群落,全部依照原建筑进行恢复,而且集中了唐时期的所有建筑形式,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唐代建筑教科书;其三是投资6000万的湖面喷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幕电影;其四是环湖广场演出——《梦回大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集歌舞、音乐、诗歌朗诵于一体。

(三)

目前世界上

(四)

①在浮冰成群的南大洋栖息着南极鳕鱼、松浮鱼、蛇龄鱼、南极多斑等100多种鱼类。这些鱼鱼体小,一般体长只有25厘米,生长速度缓慢,多数系底栖性鱼类。

②人的血液在-0.56℃就会冻结,一般鱼类也大致相同。但是,冬天生活在南大洋中的鱼类却能经受-2℃左右的低温而安然无恙。海水的冰点约为-1.85℃,为什么南极鱼的血液在这一温度下却不会冻结呢?原来,在这些鱼的血液中存在着一种抗冻糖蛋白。有趣的是,一到夏天,随着海水温度的上升,这类鱼的脑垂体将会自己调节,使血液中不再产生抗冻糖蛋白。

③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费尔教授从南极的一种鳕鱼的血液中,分离出8种分子量不同的抗冻糖蛋白,发现它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使水难以冻结的本领。科学家经过实验表明,如果将抗冻糖蛋白从南极鱼的血液中除去,那么它的血液与一般血液没有多大区别,也会在同样的温度下结冰。

④抗冻糖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物质,即使溶解的质量稍多些,摩尔浓度也是非常低的,而血液基本上仍保持着相同的张力。那么,为什么抗冻糖蛋白的浓度如此之小,却能使血液的凝固点发生这样大幅度的下降呢?显然,这一事实用传统的“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理论”是无法解释的。费尔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抗冻糖蛋白分子能挤入互相靠近的两个细微冰晶体的间隙中,从而阻止了冰晶体的生长。即抗冻糖蛋白分子吸附于界面,阻止了水分子向冰晶体方向移动,使凝固点大幅底降低。

因此,南极鱼不怕冻。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用波浪线在原文中画出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

3、本文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观察——走进作文殿堂的钥匙

观察——走进作文殿堂的钥匙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开始练习写作文,往往不知如何下笔,总觉得无

事可写,无话可说,有的虽然写了,但却只是敷衍了事,草草结束,内容空洞,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不善于观察生活所致。因此,

教师要想自己的学生能说会道,能写善写,就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他们掌握

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有目的,有方向的知觉,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

“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叶圣陶曾说过:“千万不能忽视观察能力的

培养,它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

进行细心的观察,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具体。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

水平的主渠道。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

无法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荟萃了大量的名家名篇,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巧妙的构思,

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这些都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宝贵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

识地挖掘和剖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体悟到观察的效用,从

而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其次,针对儿童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创设作文情境时,选择有趣、生动的内容唤

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和坚持每日五分钟“小小新闻发布会”

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兴趣。

再次,利用一切时机引导学生实地观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使学生获得

深切的体验,从而产生急于表现的动力,写作的欲望,激发观察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

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这句话点明了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教给学生掌握运用正

确的观察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图文结合指导观察。

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阅读课文,都可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学《翠鸟》一

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来进行描写,通过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来

突出翠鸟的外形。再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翠鸟的头、背、腹部的羽毛,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

行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白观察事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要抓住事物的的进行观察。这样使

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丰富观察方法,继而自觉地运用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2、选定目标定向观察。

开始学习观察时,首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和物入手,掌握简单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如我在教学《我喜爱的文具盒》这篇作文时,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盒。观察时

可分三步进行。

(1)整体观察(总的印象),先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文具盒的总体感受。

(2)部分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观察。比如形状、大小、颜色。并按一定的

观察顺序说出来。

(3)整体联想(评价)。在综合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谈谈对文具盒的评价。

3、开展活动引导观察。

如在上《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贴鼻子”的活

动,事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枚鼻子的三毛头像,然后让学生蒙着眼睛给三毛贴鼻子。活动前

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并提示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活动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踊跃参加,

气氛热烈。这时提示学生应注意选择观察点和观察顺序;活动结束时,让学生叙述活动过程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会了观察,又学会了动手、动脑、动口。这样,由

于感受真切,印象深刻,作文就会写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4、结合观察展开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指导学生在实物描写的基础上,可展开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片段训练中,可有意识地

安排一些可供想象的成分,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如在观察动物时,我特意选择了两只

神态各异的小狗,一只趴在地上闭目养神,一只睁大眼睛注视着前方。在学生写完动物的外

形后,我又让学生发挥想象:它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

文思泉涌,想象很是独特,超出了我的预想。理所当然这次片段描写很成功,学生所写内容

具体生动。

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真善美,就会乐于写出我们身边的真善美,就相当于拿到了作

文殿堂的钥匙,只要加以时日,定会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篇三:马的作文

摘要: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2、通过“马的世界”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要求全体学生根据兴趣特点,按分成三个大组,若干小组,选出组长,提供各项专题活动的设计建议。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制作“马的世界”学习网页。

学生:预习《马的世界》,要求每位同学查找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二十个含“马”字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会造句。根据书上的要求及老师的专题活动建议,个人收集资料,小组开展活动,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

,进入“汉语汉字中的马?探究任务“一栏。

2、学生明确任务

全班分成两个小组:

A组任务:

①、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写在纸上)

②、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写出与“马”有关的义项,了解这些字与“马”的关系。

如:骁(xiāo)——好马

B组任务:

①、至少列举十个含“马”字的成语。

②、找出其中的褒义词(用不同颜色的字写出)。

③、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可口述)如: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汗马功劳原指战功,现也指对事业的贡献。——这个成语能体现“马”的忠诚、勤劳。

3、学生分组活动,把研究的结果写在纸上或制作成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

稿。

4、各组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

6、成语、俗语接力赛

全班学生进入“马的世界?学习资源”,一分钟时间快记成语。比赛分两组进行,各组按座位顺序依次说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不能重复,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说的成语、俗语最多。

二、讲述“历史传说中的马”

1、过渡:在我国古代涌现过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流传着许多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大家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历史传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这些故事中,有着重写马,体现马的精神,形象的,也有着重写人叙事的,告诉人们一件事情或讲述一个道理。下面,同学们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资源”部分,找出着重写马,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的故事。

4、学生筛选资料,小声讨论。

5、全班交流,明确。

6、指导说故事

师: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认为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对人忠诚、勤劳、善良的动物)

师:带着这种感情,咱们练习讲故事,打开“历史传说中的马学习指导”。

7、学生练习讲故事。

8、指名讲故事

9、小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求我们改写一个与马有关的故事。我们在改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上两点,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在“艺术作品中的马学习资源”网页中浏览、欣赏各种与马有关的绘画、雕刻、摄影作品,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制成电子作品。说出它的名称、作者,描述一下它的样子(画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它表现了马什么特征、精神?它让你联想到什么?

文学小组同学的探究任务:

在“文学作品中的马学习资源”网页中浏览、欣赏有关马的文章,找出一篇能体现马的精神品质(风貌)的诗文,制成电子作品,读一读,并对它进行简单的评析。

2、学生进入“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建议,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如: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马”小组学习指导

对古代诗文的赏析:

①朗读,然后把它翻译成现代文。概括一下这首诗(文)写什么?表现了马的什么精神风貌(或特点)?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现代诗文的赏析:

①朗读,思考首诗(文)写什么?表现了马的什么精神风貌(或特点)?作者借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3、学生分组活动,网上阅读,合作探究,制作电子演示文稿。

4、小组汇报,学生互相评价。

四、听二胡曲《赛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要求:说话时最好用上关于马的成语,表达你对马的喜爱之情。

五、围绕话题,谈谈看法。

话题:我想对马说??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马”进行了文化研究。地球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我们应该善待动物,关爱动物,成为动物真诚的朋友。

七、作业——与马共舞(任选一题)

1、所收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一则,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叙事完整,描写生动,不少于500字。

2、以“马,人类无声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不少于500字。

篇四:精神作文

生活需要精神

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大地。生存于天地间的生物数不胜数,然而只有人才能活出精彩,活出诗意。生存不等于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前提,而生活是生存的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懂得生存者并不一定懂得生活。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造了文明,凝聚了宝贵的精神文化,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生存对人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时,人们开始探索什么是生活,应该怎样生活。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没有生存谈不上生活,生存支撑着生活,然而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生存。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生活,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是一种生活,对真理的崇拜,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不公平进行斗争也是一种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不少先进分子抱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而成就了丰功伟绩。岑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宁愿过着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居里夫人为了人类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爱迪生在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自豪地宣布他已经做了一百多岁的人能做的工作。对生活的追求需要勇气,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生存的权利。文天祥坚持堂堂正正地做人,放弃了高官厚禄,面对生存的希望和死亡的威胁毫不动摇。格拉瓦,当代最伟大的理想主义战士,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不平等,不惜辞掉高官直奔玻利维亚丛林,以血肉之躯挑战一个强大的社会体系,直至壮烈牺牲。

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英雄人物,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为现代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人类社会无论在物资上发展到什么程度,总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如果只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失去了与不公平作斗争的勇气,失去了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对理想的向往,失去了精神的独立,这样的社会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见,从生存到生活的升华,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认识生活,投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大地”,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当拥有了健康的灵魂时,生活将是精彩的,世界也将充满诗意。

以“精神支点”为话题800字作文指导及例文

来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更新:2010-1-910:16:15本日:32本周:117本月:135总数:6022文题设计: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精神支点”,或许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材料所说,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这个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出耳目一新之作也并非易事。因此,应根据词的意义,充分地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来进行写作。假如你要写记叙文,你不妨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来表现“精神支点”在人物中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个人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比如NBA中有不少被我们称为“烂队”的球队,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实力派的大明星,但是精神方面的匮乏使得其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就是千军易得,精神支柱难求。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的事例论述自己对“精神支点”的认识,从而得出“人不可没有精神支点”的观点。另外,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结构体裁上有所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要求以“精神支点”为题,就不可自己再拟题目;二是“精神支点”有好坏之分,我们所追求的应是正义的、美好的。

例文:

精神支点

人世间还能有什么能比这更惨无人道呢?

为保良将,他只不过是在朝廷上说了几句公道话,却被以“触犯了皇室的威严”为由而施以宫刑。真是奇耻大辱!天理何在?

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在这个极端王权的朝代,又有谁能为他讨回一个公道来呢?深牢大狱中,他,司马迁,正在忍受的,不仅仅是这躯体上的无比痛苦,折磨他的,还有那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他失望,愤慨,却又无可奈何。

是的,他悲哀,为自己,为皇帝,更为这样的一个朝代。可是,哀莫大于心死,他的心虚脱的快要死去了,于是,一切一切对他来说,又不感觉有多么重要了。

既然什么也无所谓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死了吧,一旦死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痛苦、冤屈、耻辱,都会和这残缺的尸体一并埋入黄土,腐烂殆尽——这是怎样的一种解脱呀!但是,仍有什么东西在他的内心深处,如灰烬中的一粒火星,如枯木根上的一颗绿芽,向他呼唤,使他不至于彻底地绝望。

是逃避,还是面对?

是沉沦,还是奋起?

是默默无闻地埋藏于这大千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里被遗忘,还是抖擞精神大干一场,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让自己的灵魂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选择!

历史的滚滚车轮辗碎了多少具不为人知的骸骨;时光的浩荡波涛抹去了多少个不见经传的名字。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不甘平凡,他们以身体为弓,以灵魂为箭,凭借他们整整一生的

拼搏努力,将这一箭射了出去。这一箭,跨越了时间,穿透了空间,呼啸着,射向了永恒。屈原、孔子、韩非、孙子……这些人,不都是他从小所仰慕、所效仿的吗?与他们所经受的苦难相比,自己这点儿不幸是何其的微不足道!对,他要活下去,他要写《史记》!他要给那些英雄人物立传,他要将他们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让它来激励那些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同时,他自己的生命价值也会在此实现!

瞬时间,即将熄灭的火又开始熊熊燃烧,即将枯萎的花又重新炫丽绽放,即将灰死的心又有力地怦然而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他终于找到了再活下去的意义,他终于砸碎了这禁锢他生命的枷锁!就是他,司马迁,写下了那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他借助于自己的精神支点,用自己辉煌壮丽的一生,撬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浩荡历史;而历史,也为他竖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简评:这篇文章紧扣文题,以敏捷有致的文笔,给我们讲述了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后那复杂的心路历程,而且笔下激情似火,语言如诗。全文内容丰实,结构严谨,文字洗炼。无论是叙述、写人,还是议论、抒情,都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文学情趣,时时展现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将阅读者领进“历史”“文学”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文章另人耐读、耐品,有味、有趣。

精神支点

历史的长河汩汩流淌,英雄的鲜血渗入时间的孔隙,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进。望着汹涌而下的浪潮,我侧耳听去:

听!昂扬激越,余音悠长的琴声在刑场上响起,它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又充满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正义。是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死亡面前仍神态自若地演奏着绝世的《广陵散》。

他是卓尔不群的野鹤,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心中充满正义。为了正义,他可以抛弃一切名和利,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不会随波逐流,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追求自由,追求崇高。他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自己精神的支点。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看!那个一脸疲惫,被囚禁在狱中却仍沉于写作的司马迁。残酷的腐刑,让他痛苦、绝望。然而,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李陵)一下子被视为叛徒,令任何一个心中有正义的人都不能忍受。于是,司马迁站出来了,为了一个并无交好的人而触怒龙颜。结果,他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一个是活着——从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愿意选择活着?但司马迁这样做了。父亲——一个史学家的遗言,让他不能无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这样的精神支点,让他在6年的痛苦生活中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于是,我沉思了,在恍恍中看见了北海那个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的苏武。当他被囚禁在牢狱般的环境中时,渴了,抓一把雪吃;饿了,就煮吃皮带、羊皮。然而,这一切,没有让苏武有一丝的屈服。他对大汉的忠诚,即使是匈奴人让他等公羊生出小羊羔来才能回去这样不可能的事情,也不会使苏武有丝毫的动摇。

大汉是苏武出生、成长的国度,是他的至爱。于是,这个精神支点支起了坚韧不屈的大汉臣子。于是,有了“为臣命中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试看子卿持节处,雪花如席不知寒”的赞美。

历史的浪潮逐渐退去,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它似是历史的英雄对我的眷顾。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