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语文教学: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1:46:50 高中作文
语文教学: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语文教学: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作文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阮江潮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

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

  1、虚构   2、有故事结构因素  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

 

【基本格式】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

 

方法一:对比列举法

 

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材料: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一般的鱼

有膘

便于上浮与下沉

被吃掉

鲨鱼

无膘

不停游动避免下沉

水中霸王

由 虚构 到现实(对比)

有的人

拥有条件

不积极进取

被时代淘汰

有的人

欠缺条件

奋力拼搏

成为强者

 

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

练一练

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而歌手奥匪斯过此岛时,则用他高昂的歌声压倒了女妖之歌,令船只安全过海。

注意有些寓言材料对比双方并不都完全相反,立意可以兼双方而有之。

 

方法二:抓关键句法

 

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如材料: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天天。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野兔

太相信

自己走过的路

被抓

由 虚构 到现实(抓关键)

太相信

以往的“路”

被时代淘汰

 

本则材料中最后两句话当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思考之后就会得出这样结论: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敢走新路,敢创新等⋯⋯

(联系素材:革新、科技)

练一练

老花匠在花圃中听到自己培育的一群花儿正在热烈争论。“我会散发出阵阵幽香,人们那么喜爱我,还歌唱我。”茉莉得意地说。米兰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因为它也香气袭人。

“你们虽然会放香,但并不好看,”牡丹不屑地说,“你看我姿色艳丽,雍容华贵,人称我是花中之王。”君子兰笑着附和道:“我也是漂亮一族,是花中仙子。”郁金香也为自己的五彩缤纷而洋洋得意。

茉莉和米兰随即反驳:“你们好看却一点也不香,有什么稀奇?”牡丹和君子兰也反唇相讥:“你们只会以香诱人却其貌不扬,有啥了不起!”

这时,坐在一旁的玫瑰站起来说:“你们别吵啦,都看看我,我兼有你们双方的优点,可谓色香俱佳,谁比得上?”茉莉和牡丹不禁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身上有刺,让人讨厌!”

老花匠听了这番争议心想:“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却长刺,花儿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他人呢?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呢?”

 

方法三:以果推因法

 

因果类寓言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所谓以果推因法是指由结果去推导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根据故事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材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宽鸠问: “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猫头鹰

不能改变叫声

迁到东边,照样讨厌

由 虚构 到现实

不改变完善自我

赢得社会认同

 

材料的结果是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而原因是不能改变叫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得出的立意应是: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治标不如治本。

(联系素材:律己、基础)

练一练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裸大树。可是后来被树心中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方法四:现实类比法

 

现实类比法就是通过联想,把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己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借助联想,用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也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

如材料: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米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可以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老鼠

半满的米缸

跳得出去

吃了睡,睡了再吃

见底的米缸

跳不出去

死去

由 虚构 到现实(类比)

人(1)

拥有年轻

可以再学习

不思进取

年老体衰

难再学习

落伍

 

人(2)

拥有上代财富

可以创业

依赖退缩

财富耗尽

难有成就

坐吃山空

 

企业

拥有人才

有条件发展

裹足不前

人才流失

难以维持

关门大吉

 

国家

拥有文化遗产

可以继承发扬

不好好保护

文化遗产损坏

难再恢复

千古罪人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联系素材:革新、立志、事业、文明)

练一练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我觉得很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我大声问上帝,可是天上一片安静。我想,好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干脆跟在后面,随蜗牛慢慢地爬去吧。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为什么刚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布置作业】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看也不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了食物,开始享用;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篇一: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一、高考题型回放

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点即:

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

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

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三、寓言类材料的审题

(1)把握整体寓意

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3)多角度思考

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4)由果及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四、审题训练: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五、堂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

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指导

思考:

1.这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注意什么?

2.材料中“山石”与“卵石”对话的重点是什么?

3.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

(二)题意阐述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毫无谦逊,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山石的傲气、霸气值得一评。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

文章既可整体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

(三)立意角度的探究

若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可以有以下立意:①保持本色之美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活出精彩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

从反面立论,批评山石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若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等。

从“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

若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

1.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

山石与卵石都是石头,它们的遭际各不相同,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与内涵,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2.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

(1)??人也一样,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

(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3.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

(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2)在保持本色之美\个性之美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异态之美/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4.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

(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2)刚柔相济。

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导航

(一)动笔之前(审题)

1.分析材料,理解含意

方法:(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例:蜗牛悲剧的故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新题演练的“井底之蛙”的故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例:寒鸦的故事)

(5)求异同(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6)寻互补(例:07高考——乌鸦学鹰抓羊的寓言)

2.确定角度,谋篇布局。

(二)动笔之中(点题)

1.概括材料,导入正题;

2.围绕主旨,逐层深入;

3.收束全文,照应材料。

四、美文欣赏:《侠骨柔情大丈夫》

侠骨柔情大丈夫

山石有其刚正的本质,但在卵石眼中只有粗野;卵石有其柔和的外表,但在山石看来只有懦弱。山石与卵石,或阳刚或阴柔,各自有各自功用,难用片言只语定其优劣。不过何为大丈夫?棱角分明的山石略输柔情,肌理莹润的卵石稍逊侠骨,唯有侠骨柔情兼备者方为大丈夫。

柳永吟诵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流传千古,凡有井水处必有柳七词,可见他填词造诣的登峰造极。然而他的词只能风行于烟花柳巷当中,由妓女歌姬传唱,一首首词藻华丽的艳词唱出了江淮的参差人家,道出了宋朝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这个生于温柔乡,死于牡丹下的文人柔肠万转,“十年一觉扬州梦”销蚀了他大丈夫肩挑天下的侠骨,相比之下,苏轼才是那个时代的大丈夫。苏轼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也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暮年雄心,更不乏“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思妻之情。鲁迅有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大丈夫当有国士无双的豪情,有如苏轼笑谈千

古风流人物的胸襟气度,足以激荡青史,也要有人性中的真情。所以,只有苏轼这样侠骨柔情兼备的人物才堪为时代的大丈夫。

若论苏轼这样的文人,究其一生,他都因时运不济而郁郁不得志,只是一个悲剧式的大丈夫,那么毛泽东应该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丈夫。他诗情万丈,青年时便“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并非像李煜一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遭遇大败时,项羽只会唱《垓下悲歌》,而毛泽东却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论柔情,他能写下“江山如此多娇”,论豪情,他能创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他是一个充满侠骨柔情的人,在接到儿子在朝鲜牺牲的报告后,他留给秘书一个湿枕头和“青山有幸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的诗文,便如常工作。枕头溢满了父亲的辛酸,诗句却体现了领袖的坚强。毛泽东的柔情不是懦弱的李煜可比拟,侠骨亦非狂妄的项羽可匹配,他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父亲,一个满身侠骨的领袖,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取山石的棱角分明,坚定不移,我们才能有泰山的威严;取卵石的肌理莹润,温柔可亲,我们才能有白玉的动人。出能号召万人,如能体贴家室,动能英勇无敌,静能平易近人,这样侠骨柔情兼备之人才能称为大丈夫。

篇二:精校WORD版--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阮江潮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

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

1、虚构

2、有故事结构因素

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

【基本格式】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

方法一:对比列举法

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材料: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一般的鱼

有膘

便于上浮与下沉

被吃掉

鲨鱼

无膘

不停游动避免下沉

水中霸王

虚构到现实(对比)

有的人

拥有条件

不积极进取

被时代淘汰

有的人

欠缺条件

奋力拼搏

成为强者

这则材料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哲理: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

(练一练)

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而歌手奥匪斯过此岛时,则用他高昂的歌声压倒了女妖之歌,令船只安全过海。

注意有些寓言材料对比双方并不都完全相反,立意可以兼双方而有之。

方法二:

抓关键句法

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如材料: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天天。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

太相信

以往的路

被时代淘汰

本则材料中最后两句话当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思考之后就会得出这样结论: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要敢走新路,敢创新等

(联系素材:革新、科技)

(练一练)

老花匠在花圃中听到自己培育的一群花儿正在热烈争论。我会散发出阵阵幽香,人们那么喜爱我,还歌唱我。茉莉得意地说。米兰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因为它也香气袭人。

你们虽然会放香,但并不好看,牡丹不屑地说,你看我姿色艳丽,雍容华贵,人称我是花中之王。君子兰笑着附和道:我也是漂亮一族,是花中仙子。郁金香也为自己的五彩缤纷而洋洋得意。

茉莉和米兰随即反驳:你们好看却一点也不香,有什么稀奇?牡丹和君子兰也反唇相讥:你们只会以香诱人却其貌不扬,有啥了不起!

这时,坐在一旁的玫瑰站起来说:你们别吵啦,都看看我,我兼有你们双方的优点,可谓色香俱佳,谁比得上?茉莉和牡丹不禁对视了一下,异口同声地说:你身上有刺,让人讨厌!

老花匠听了这番争议心想: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却长刺,花儿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他人呢?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呢?

方法三:

以果推因法

因果类寓言材料常常都是讲述一个故事,给出故事发展的结果。所谓以果推因法是指由结果去推导原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根据故事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材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宽鸠问:

为什么呢?猫头鹰说:

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猫头鹰

不能改变叫声

迁到东边,照样讨厌

由虚构到现实

不改变完善自我

赢得社会认同

材料的结果是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而原因是不能改变叫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得出的立意应是: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治标不如治本。

(联系素材:律己、基础)

(练一练)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裸大树。可是后来被树心中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方法四:现实类比法

现实类比法就是通过联想,把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己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借助联想,用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也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

如材料: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米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可以列表:

主体对象

因素列举

老鼠

半满的米缸

跳得出去

吃了睡,睡了再吃

见底的米缸

跳不出去

死去

虚构到现实(类比)

人(1)

拥有年轻

可以再学习

不思进取

年老体衰

难再学习

落伍

人(2)

拥有上代财富

可以创业

依赖退缩

财富耗尽

难有成就

坐吃山空

企业

拥有人才

有条件发展

裹足不前

人才流失

难以维持

关门大吉

国家

拥有文化遗产

可以继承发扬

不好好保护

文化遗产损坏

难再恢复

千古罪人

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联系素材:革新、立志、事业、文明)

(练一练)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我觉得很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我大声问上帝,可是天上一片安静。我想,好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干脆跟在后面,随蜗牛慢慢地爬去吧。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为什么刚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

【布置作业】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看也不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了食物,开始享用;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篇三: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阮江潮

【教学目标】

1、认识寓言的含义及特点、类别

2、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分析寓言,正确审题。

【寓言的定义】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深刻道理。

寓言特征:

1、虚构2、有故事结构因素3、由虚构到现实蕴含深刻道理

【基本格式】

1、寓言中的主体对象有主次之分。因此主要对象是审题立意的重点,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

2、因素列举的越合理,越有利于紧扣材料,立意正确率就越高。因此分析寓言材料的构成十分重要。

3、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

【审题方法】

方法一:对比列举法

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如材料: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从一般的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身处顺境,要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不会遭受失败或被时代淘汰。或一个人有优势,更要把握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时俱进,否则优势也会转化为劣势。

从鲨鱼这方面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可能条件欠缺,但奋力拼搏,创造生存条件,可以变劣势为优势,出奇制胜,成为强者。

明白了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后,审题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了。

(联系素材:攻坚、勤奋、磨难等)

(练一练)

传说古希腊岛上住着两位女妖,她们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水手自动跳海而死。水手奥得赛途经该岛时,用蜡把同伴的耳朵封起来,用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差点儿挣断绳索跳海。而歌手奥匪斯过此岛时,则用他高昂的歌声压倒了女妖之歌,令船只安全过海。

注意有些寓言材料对比双方并不都完全相反,立意可以兼双方而有之。

方法二:

抓关键句法

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其关键句,一般是多在材料的末尾,有的在中间。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如材料:

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天天。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

因。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根据故事的结果,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探求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材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

“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

“我准备搬到东边去。”宽鸠问:

“为什么呢?”猫头鹰说:

“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上解决问题。这样得出的立意应是: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治标不如治本。

(联系素材:律己、基础)

(练一练)

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存在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成长为一裸大树。可是后来被树心中的一群害虫的微小却不停止的攻击摧毁了。它竟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捏碎的小虫面前。

方法四:现实类比法

现实类比法就是通过联想,把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己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借助联想,用生活、学习中的现象与材料中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可类比的“点”,以此来确定中心。类比的过程也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事及理的过程。

如材料: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老鼠饿得眼冒金花,意外地掉进一口盛米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接着就是一通猛吃,吃完后倒头就睡。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流逝。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米缸去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底,才突然意识到了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临死之前,还幻想:“主人!你再来半缸大米该是多好啊?”这可能吗?

生活气息。

(联系素材:革新、立志、事业、文明)

(练一练)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我觉得很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我大声问上帝,可是天上一片安静。我想,好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还管什么?干脆跟在后面,随蜗牛慢慢地爬去吧。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个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为什么刚才我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布置作业】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看也不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这只蚂蚁绕过墙找到了食物,开始享用;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篇四:高考复习: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