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35:24

简述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简述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简述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旅游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全流域跨越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然景观独特,历史遗存丰富,是继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之后我国第三大地域景观带,旅游业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现状:资源丰富 发展滞后
广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潜在优势.
1、资源分布广阔,各具区域特色.淮河流域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文化氛围浓厚,地域分布独具特色.一是古迹众多.淮河文化源远流长,遗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古迹,诞生了众多历史人物,现有郑州、登封、曲阜、毫州、扬州、淮安等近十座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位于泗洪县境内的“下草湾新人”距今约4-5万年,是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二是山水秀美.淮河流域山多景美,嵩山、鸡公山、八公山、皇藏山等名山林木茂盛,景色怡人;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面2000多万亩,京杭大运河进入淮河流域后,串联了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使淮河流域更具灵性.三是民俗各异.经过世世代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淮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泗州戏、淮剧、吕剧、豫剧、庐剧及凤阳花鼓戏等地方剧种,广为流传,光彩夺目.
2、制约因素较多,整体发展滞后.旅游业的发展受经济的影响极为显著.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餐饮服务等.由于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投入能力较弱,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经济发展带来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才有可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淮河流域群众收入水平偏低,加之旅游业自身竞争力较弱,客源较少,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淮河流域特别是皖北、苏北地区,景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聚效应.以上因素,制约了淮河流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除曲阜、开封、郑州、扬州等旅游业基础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一定影响力外,大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
3、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淮河流域大部分县市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空间.如盱眙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通过龙虾节的成功举办,打响了地方特色品牌,提高了盱眙的知名度,创造了全国节庆旅游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泗洪县也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以构建绿色生态旅游为主体、红色经典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三色之旅”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叫响“淮上新泗洪、人间水天堂”的旅游品牌,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前景:市场广阔 大有可为
只有科学地开发、合理地利用,才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才能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潜在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优势.
1、旅游产业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快发展步伐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作为迅速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7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09万亿元,增长24.7%;江苏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855.47亿元,增长25.7%,旅游业收入对经济的贡献额度逐步提高.淮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把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旅游开发应成为淮河流域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淮河治理的显著成效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流域内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治理特别是治污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旅游产业是典型的无烟工业、无污染产业,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淮河流域新的经济增长平台.
3、旅游发展应成为淮河流域加强发展合作的重要方式.淮河流域各县、市一衣带水,地缘相近.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只有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淮河流域内各地加强发展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我们应把旅游发展合作作为加强流域合作的突破口,着力打造沿淮旅游经济带,带动流域内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淮河流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赋于淮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途径:彰显特色 错位发展
特色鲜明才有竞争力,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推进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展示区域旅游特色.
1、以文化展示魅力.淮河流域历史久远、人杰地灵,与黄河文明一样,同为孕育丰富中华古文明的摇篮.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牢固确立“文化旅游”战略,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独特的魅力.“文化旅游”战略核心就是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含量,增强对中外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的价值,既要保护好历史文物,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造就地区旅游形象与品牌,着力彰显区域旅游资源的文化魅力.
2、以生态凸显特色.淮河流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650多条河流、近6000座水库、众多的湖泊以及广阔的湿地,加之秀美的山地森林,形成了一大批生态良好的景点、景区.推动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应充分彰显区域生态特色,努力打造山水灵秀的精品旅游区.近年来,泗洪县以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坚持“重保护、慎开发、可持续”的原则,努力打造“江苏生态旅游第一县”.今年,泗洪计划投入2.5亿元,退渔还湖,恢复生态,建设万亩生态水景苑,进而推出一批生态旅游的拳头产品,与兄弟县、市一道,把淮河旅游业做大做强.
3、以体验丰富产品.随着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观光休闲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强,以“赏农村风光、品民俗风情、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正在迅速兴起.淮河流域农业发达,民风淳朴,民俗各异,为发展体验型农家乐旅游提供了条件.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假期的调整,小长假增多,很多的游客越来越热衷于短线旅游;同时,相对于其他的旅游景点,农家休闲旅游发展成本较低,发展空间较大,是繁荣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收入的有效途径,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也将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机制:合作发展 互利共赢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是加快淮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手段,能够形成流域内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响的旅游产品体系.
1、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浪潮.目前,区域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通过区域合作,能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03年7月,长江三角洲“15﹢1”旅游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取消了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建成中国首个无障碍旅游区,最终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2004年6月,“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式全面启动;2008年2月,首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形成了环渤海旅游圈合作架构.淮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的可进入性较差,行政区域的间隔阻碍了区域之间的交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形成整体推进机制,将有利于发挥淮河流域的综合资源优势,扩大淮河流域旅游的影响力.
2、形成块状合作打造旅游品牌.加速推进淮河旅游发展与合作,应注重流域内各特色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形成块状合作机制,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市场的拓展.如,洪泽湖周边的盱眙、洪泽、泗阳、泗洪,应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统一协调、综合规划,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统一包装宣传、统一策划推介,避免各自为战、同质竞争,着力打造环洪泽湖旅游观光带,形成旅游产业块状合作发展的良性机制,提高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带状合作构建更大平台.淮河流域旅游产业要获得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在整个流域内形成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沿淮河及主要支线河流形成若干带状合作平台,建立淮河流域旅游发展协会,实施淮河流域“大旅游”战略,促进各地之间形成正常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对流域旅游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打响“中国淮河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