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23:19:14 体裁作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题记

1877年,年轻无为的光绪帝励精图治,决定振兴中华,可是由于西太后慈禧的 垂帘听政 ,使强盛的大清帝国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时,在日本,明治天皇开始亲政,他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发动了着名的 明治维新 ,使弱小的日本强大起来。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扩张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终于是日本发动了黄海大战。

清朝北洋舰队中 致远 号的舰长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 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

战中,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无情地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 致远号 在战斗中最英勇。邓世昌命令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 致远号 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 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 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 吉野号 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 致远 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 致远 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部下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 太阳 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这一幕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奋战,但仍因为不少官员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还逼迫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悲愤,悲愤政府的无能,悲愤军队腐败;我叹息,叹息日本的改革,叹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钓鱼岛被夺,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无能,哭泣失败的变法!

从清代 甲午事件 ,联想到现代的 钓鱼岛事件 ,我有些不明白:中国真的这么弱吗?其实,中国也不弱。从1949年以来,在这60多年来,中国各代领导人,鞠躬尽瘁, 三弹 的研制成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澳门香港的顺利回归,经济的改革,航母的出现 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实力,都证明了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

如果真让日本再藐视我们下去去,中华还能腾飞吗?还是那么百折不挠的吗?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梁启超说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可见祖国的未来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但是如今,美利坚和日本人联合起来,私自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胆大妄为地将 侵略之魔爪 伸向我们那圣神的领土。我们不可以像清朝那样软弱,我们要扞卫我们的领土去,中华还能腾飞吗?还是那么百折不挠的吗?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革命先辈们将千千万万战士浴血奋战打下的江山交付我们手中,我们怎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我皱了皱眉头,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五千年英雄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找回来,重振我们中华少年的雄威!让藐视我们的外国人大跌眼镜!让中华少年自强不息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努力吧,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自强不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浙江绍兴绍兴县实验中学初一:倪瑜钦

篇二: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甲午海战最悲剧,无数的烈士保家为国 使我不得不看《甲午海战》这部电影了!

清朝政府把我国一些少年送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他们受训后就是我国第一批海军之前他们和他们的日本同学关系非常好,由于甲午战争爆发后,如今已变成战场上敌人。

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挪用海军的经费来建皇家园林 颐和园并吃喝玩乐,日军却把先进的武器买了回来,我军和日军均有12艘战舰参战。

有我国北洋舰队执行这次任务,我军有两次攻击日方的好机会都因为我军的炮弹质量差都没爆炸。第一次:发射鱼雷没有爆炸!第二次:发射炮弹打到了敌军的火药库还是没爆炸!我军在没有炮弹的情况下只好投降,慈禧太后放弃了最后的努力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世界二战爆发后日本战败,中国有3000万人民的鲜血换回了被割让的土地。

100多年后的今天小日本又要无礼的霸占钓鱼岛及附属岛屿据史料记载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的!我爱你中国!

 

 北京朝阳区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五年级:zhaoyunqi

篇三: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上几节近代史课上,老师利用课堂时间给我们放了冯小宁导演的《甲午大海战》,片子很长,对于老师用宝贵的教学时间放这部片子,其实我的内心是很疑惑的。这部由当红的演员主演的历史艺术电影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到底有什么发人深省的方面呢?一切疑惑的谜团都在片子循序渐进的播放过程中被拨开了。

其实,在我看来,的确,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好片子,它恢弘大气又感情细腻,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或许就不够完美了,有很多艺术加工和艺术编造,并且许多情节也有悖于史实。例如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本是1972年开始的;曾母暗沙是1935年命名的,等等。不过,我想这部片子的“好”就在于它是一部好电影,正因如此,它才能吸引当今如我们一般的青少年们去看,让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了解那一段中华名族永远不能忘怀的国耻,并能够产生一些启发,居安思危!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1877年,清政府“洋务运动”开设的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少年学子远赴英国皇家学院学习最先进的海洋知识,并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巨舰回国。而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

就此看来,一切好像都在朝着极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清政府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代,其覆灭有其必然性。

几年的时间,清政府当初买铁甲舰一时的雄心壮志早已不见踪影,腐败渗入了整个朝廷乃至各个地方。甚至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北洋水师的军费好几年没有补给,水师已陷入窘迫的境地,甚至连几颗完好的弹药都拿不出来。而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却集全国之力构建水军,并颇有成效。

终于,一直对中国的广大领土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战—黄海海战。从影片中我们发现北洋水师已经很多年没有新添战舰了,连攻击力强一点的弹药都没有多少了,其中说到榴弹只有三颗,当片中主人公们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这三颗弹的归属问题时,那副场面是何其悲哀啊!虽然这是电影,当时真实的情况我们无从得知,可事后根据我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或许7、8年前中国的海军实力或许可以称霸亚洲,但是1894年的中国早已被腐败侵蚀地残破不堪,实力和当时及全国之力打造海军力量的日本相差悬殊。可以想象当时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刘步蟾等以身殉国的时候是有多么的不甘心,面对他们如此热爱的却又如此不堪的祖国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是有多么的错综复杂!

片中海战结果以北洋水师将近全军覆没为结果,之后清政府更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赔款2.5亿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在此,我想说的是电影毕竟是电影,他的瑕疵有很多。经过调查,当时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黄海对战中,虽然损失惨重,但同时日本海军也受到了重创。真正让我们蒙受马关条约这巨大的屈辱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软弱,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清军丧失失地:先败于朝鲜,后败于辽东,北洋终舰队全军覆没。

据资料显示,1840年到1919年间,包括甲午战争在内,我们中国人民都对外来侵略者

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历史上抗战英雄的人数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很多,但为什么我们的反抗都已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如下:

对于中国本身,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首当其冲。当时其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层沦陷。虽然当时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此举动只是表面现象,清政府只想获得经济利益,而对其自身的制度缺陷全然不顾。政治腐败,纪律松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经济技术落后,官员只注重私利,借用电影中李鸿章的一句话来说“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这么一句话就可以深刻窥见政府腐败糜烂的程度了。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中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欧美列强对中国也都是虎视眈眈,甲午之前,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早已让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当时的欧美资本帝国主义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方式一点点蚕食中国的国力。

试想,这么一个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的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怎么能打赢呢?

看过这类的电影可能我们之中的人会愤恨难平,甚至说出或者作出过激的举动,来表现自己的爱国。但是我希望这不是只是一时看完电影或者什么的兴起,我们名族有那么一段沉重深刻的历史,它不容我们忘却。有句话说的好,落后就会挨打。我们的青少年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让它来鞭策我们

篇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3月21日我们单位组织观看了《甲午大海战》的电影视频,影片所反映出的中日两国海军大决战的命运令人震撼,发人深思。片中主人公邓世昌发出的“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呐喊,真实地决定了两个国家战后的走向。观看《甲午大海战》,心情非常沉重,也实实在在需要引起我们世人尤其是中国政府和军人的警醒,要明白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终将被世界所抛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据史料,其实在甲午海战前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在不断增加,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也已经有35年余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再看看现在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而且今年又是甲午之年,令人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整整120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人们的生活逐渐走上小康时代,也让国人渐渐淡忘了120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过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变。

影片中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就如同影片中丁汝昌所讲,中国其实就是一棵被烂空了的大树,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倒。政府的腐败,国人的浑噩,涣散的军纪已经注定了北洋水师的灭亡,注定了腐败清政府的堕落。世人要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只有牢记教训,牢记教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历史。

虽然当时的清政府进行了被动的变革,搞了洋务运动,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者被迫掀起了一场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革,选派学子留学海外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并且花巨资购买当时最先进的钢舰利炮,在军事上取得了不小的优势,北洋舰队当时它位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旅顺被称为亚洲第一要塞,李鸿章在此苦心经营十余年。但是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腐败的政府固步自封,擅自挪用军费,造成有炮无弹,有弹无炸药的大笑话。甲午大海战的失败说明一个真理,腐败的政府、落后的国防必要挨打。

俗话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而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的想法,事实证明是很天真的。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准备好,到那时已经晚了。我们作为军队的一份子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军人要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做到习总书记说的“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要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如今,

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面对主权问题时,我们要有亮剑精神,迎战并且战胜敌人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现在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反四风”,是纯洁我们党和政府的有力举措,走群众路线是纠正我们党员和干部的处事方式和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执政和治理国家的永久方针。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力度越发加大,一只只大“老虎”相继落马,特大“老虎”也正被揪出,这也正是体现了我党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证党员队伍纯洁、可靠的决心和恒心。

我们是一个和平外交的大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与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但我们也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期的我们也一定会像先烈们一样用生命去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绝不会让”甲午大海战“的结局在我们时代重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