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走进鲁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22:31:10 优秀作文
走进鲁迅优秀作文

篇一:走进鲁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切真实的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弥漫着封建黑暗的气息,那个污浊的社会,不但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普通的 受众 ,反而成为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样。

起初,面对日益衰微的旧中国,鲁迅先生和孙中山一样在学医,就在快学成时,鲁迅先生才真正意识到:想要救国,光凭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自由的束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弃医从文,真正开始从思想上让民众觉醒。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无数的人因鲁迅的文章而彻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图让鲁迅先生 碰壁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依然拿起笔,坚定不移的写着,即使前方有无数的暴风雨,他也会说 :我所走的路,为的是全中国的人民,,他们不了解我,我没有怨言,我坚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对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在为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在现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欣赏他的作品,对他的作品,无论何时,我都是满怀期望地去阅读,在他的作品中,我时刻感受到那一种对于文学的热爱。如果说文学创作是鲁迅的生命,那么他的对于文学的热爱,就是控制它整个生命的灵魂,假如当初鲁迅没有放弃学医,可能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觉醒!

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在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记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伟大贡献。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个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伟大革命家,鲁迅。

鲁迅是一个普通的人。

是一个站在我们中间的人。

是一个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听见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东湖中学初一:吴中原

 

篇二:走进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名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家庭遭受一系列变故,饱受人间冷暖的鲁迅,认识到社会的腐败,从而自强不息,成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去绍兴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鲁迅故居参观。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 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 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抬起头,是鲁迅先生的半身像。我目睹了鲁迅先生犀利的眼神,他仿佛在想:啊,为什么当时社会那么黑暗?为什么社会那么腐败 我痛恨 我同情 在潇洒的 鲁迅故居 这四个字的笔锋里,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这时,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子变的低沉了。

穿过一条幽深的长廊,便是富丽堂皇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豪华;一盆盆盆景,显得充满生机,不在死气沉沉。跨过门槛,那是后院,我体会到了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那是多么枯燥乏味,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狭窄。在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鲁迅和那些少爷朋友们,整天生活在大院里的情景。走,去鲁迅先生小时候读过的私塾 三味书屋瞧瞧。

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 三味书屋。

再走进去,就是鲁迅先生度过的私塾。瞧,那儿是鲁迅先生的座位,由于不能过去,我只能随便找了个座位,当一回小鲁迅。我捧着《三字经》,摇头晃脑的跟着先生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我仿佛看到鲁迅先生当时读书的样子了,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传神。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 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一堵矮矮的墙根 我想,这里一定藏着无数的欢笑和嬉戏声,不然鲁迅怎么会写出如此生动、如此精彩的文章呢?

我忽忽悠悠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我才回到家。我想鲁迅的精神是光耀神州大地,为世人所传颂的。鲁迅无愧于 民族魂 的称誉。

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六年级:陈海燕

 

篇三:走近鲁迅

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

单元教学目标

1. 学会1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囫囵吞枣、饱经风霜、张冠李戴”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2. 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3. 品读课文,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特点,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等综合性学习进一步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5.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模块一 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出鲁迅 学习目标

1. 通过单元导语的学习,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以及学习训练的要点;

2.标记段落序号,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3.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4.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5.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习单元导语——浏览整组课文,总体感知——检查自学情况,学习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制定综合性学习方案,布置实践活动。

板块一:导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积累过他的一句爱国格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板块二:单元导读,整体感知

一、学习导语,明确目标

1、自由读读单元导语,说说你有什么收获?(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本组课文的主题;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学习训练要点。)

2、细读导语第二自然段,说说在学习本组课文时,编者提示我们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训练呢?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3、为达成这样的训练目标,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

浏览整组课文,教师引导归纳:共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2篇精读,2篇略读,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四篇课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少年闰土》是鲁迅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二、初读整组,初步感知

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本去认识鲁迅,走近鲁迅。预习提示:

1.遇到生字、新词要记忆并用各种方法理解。

2.读文时要思考每段讲了什么,全文讲了什么故事。

3.读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4.读完板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设计说明: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整组课文有个整体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学情出发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三:检查自学

一、 字词闯关。

学习方法:浏览四篇课文,小组合作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互相写给小组伙伴考考他,能理解意思,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反复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6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

1.字音

2.写一写

3.火眼金睛挑错误

4.词语连线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性更明确,直接针对预习目标,利于提高学生扎实有效的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二、内容概括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深受爱戴(1)、趣谈水浒(2-3)、笑谈碰壁(4-13)、救助车夫(14-22)、关心女佣(23-24)

《一面》篇——一面之交背景(1-2)、模糊中的鲁迅(3)、选书(4)、内山接待(6-13)、买书赠书(14-28)、得书(29)、一生激励(30-31)。

模块二 天下谁人不识君——初识鲁迅(2课时)

板块一、朗读检测

目标:既是检测学生课文难点的朗读情况又是检测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情况。

师: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自己选出三行读的好的,我找每小组的一名队员起来比比,怎样?看哪个小组最优秀?第二关呢就得我指定片断大家来读了怎样?

【设计说明:引入小组竞争检测朗读,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感知课文情感。】

出示:(以重点课文及课后相关拓展语段为主)

个性读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九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促感受,在读中促理解。】

板块二、自己眼中的迅哥儿

一、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读懂文字包含的画面,读懂画面中的人物,读懂作者的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能给画面命名,把其中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印象和理由,把作者的写作情感和自己朗读情感结合起来。

二、认识鲁迅。 预设一:好奇,对自由、玩耍、农村大自然的生活无限向往

1、2、《少年闰土》14、16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素”向来的意思这句话说明 “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知识面狭窄。 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之情,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板块三、──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预设二:慈爱、幽默、风趣、乐观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段: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此处动作、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表面看是伯父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关心我的成长。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1段:“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9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预设三、关心子女、关爱同志,没有等级观念。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段: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段: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8段:“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动作描写,刻画伯父救助车夫的耐心、专注,表现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女佣阿三的话,:“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引用女佣的话,运用对比的方法,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预设四:憎恶黑暗社会、坚毅刚强、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2段:“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些是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1段:“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这段话

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9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4、《一面》29段:“我费力的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 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他的手多瘦啊”, 意在表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操劳一生,做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 5、《一面》三次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顽强不屈的刚毅性格,和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6、补充阅读(p62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p65《给颜黎民的信》P67《回忆鲁迅先生》p70《风趣可亲的鲁迅》)

模块四、精神永驻——怀念鲁迅

板块一:导入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人。1949年10月19日,在北京参加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之际,著名诗人臧克家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有的人》。表达了作者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板块二、臧克家赞颂鲁迅 预设问题:1.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

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一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2.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3、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体会鲁迅的精神

一节:活着----死了死了----活着

二节: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为人民而战斗为革命愿献身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捍卫别人的利益)

五.摔垮--记住(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

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这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七.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甘愿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虽然生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这里运用对比的方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板块三、周围的人感激、怀念鲁迅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段:“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篇四: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

虽然从初中开始,几乎每册语文书里都会有一两篇鲁迅的文章,但头脑中对鲁迅这个人依旧很模糊,只是星星点点的留有一些记忆的断片。本不想看,他那带有文言文遗风的文字读起来往往要用掉好长时间,但转念想想,若是不看,错失了进步的机会又太可惜。于是便从朋友那儿借来几本鲁迅文选,试图走近鲁迅,由原来的遥望进一步去近观。

翻开书,第一篇是《狂人日记》。虽对鲁迅不是很熟悉,但对于这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还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未曾读过罢了。细细读下去,才发现原来鲁迅的文章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尽是些大道理,令人厌倦,反而是情趣盎然,让人情不自禁的赞叹。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的笑??“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吃人的是我的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一笔笔生动的刻画,如同将一个活脱脱的狂人置于你的眼前,并且将“狂人”的心理躁动剖析得淋漓尽致,也彻底的揭穿封建制度的反动本质。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已被他笔下精彩的文字所吸引,于是,在兴趣的趋动下,欣欣然地读了一篇又一篇,没有老师定任务的强迫感,单纯的只是因为自己已经开始喜欢。常常会一遍遍地重读同一篇文章,在反刍中去琢磨其中的含义与奥妙,并一步步的探索、走近鲁迅。尝试着在头脑中塑造一方舞台,把鲁迅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搬上舞

台,在想象里演绎文中的画面:吃着乌鸦炸酱面时嫦娥极其厌倦的表情;“豆腐西施”中年后长脚圆规式的体形;涓生重回一人世界后的悲凉凄清;华老栓拿着多年积蓄换来的血馒头匆匆回家的身影??在想象的过程中,也感受着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悲凉,对麻木心态的深恶痛疾,对广大受压迫的可怜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他欲要穷其一生改变中国现状的心情。

如今,只要闭上眼,鲁迅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便会走马灯般的浮现在眼帘:被人揍了还自我安慰“儿子终于打过老子”的阿Q;“只有眼珠间或一轮”的祥林嫂;饱受社会黑暗压制的中年闺土;整日歇斯底里,满脑子是“吃人”这两个字的狂人??从前关于鲁迅记忆的断片开始慢慢连在一起。

他以敏锐深刻的目光洞察社会的黑暗,以笔代鞭,猛烈地抽打着存在了几千年的腐朽封建;以笔代刀,欲把敌人的咽喉刺穿;以笔代药,治醒一批批铁门中沉睡的国人。他呐喊,喊出心中的悲愤与痛恨;他彷徨,却从未丢失终会光明的希望。他鞠躬尽瘁,但死而后已。他拿起笔记录下社会的黑暗与自己的思考,为后人做引导,并鞭策着后人不断前进,激励后人把他爱了一辈子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中国振兴。他是一根骨头,一根中华民族灵魂的骨头,纵使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依然改变不了,摧毁不了的骨头。

在《自嘲》中他曾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不是一句空话,他已用他的一生对其进行了印证。在敌人面前,他昂首挺胸,怒目相视;在人民面前,他甘当“孺子牛”。当他得知身

边有革命的火种,便热情地去关怀爱护,也正是这使阿累在时隔多年后依然清晰记得那曾经的一面。

在一点点的联系拼结中,我感到鲁迅的身影越来越高大,也感到自己在一步步的向鲁迅走近。走近鲁迅,走近我们的中国,在鲁迅的引导下,思考今天的生活,反观今日的我是否也存在着那个时代的麻木,也在像阿Q一样自欺欺人,对自己进行鞭策,从而提升自我。 走近鲁迅,在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中看清生活。

走近鲁迅,在物欲泛滥的今天反思完善自我。

走近鲁迅,在沧海横流中细视英雄本色。

走近鲁迅,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我和鲁迅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他似乎也被我惊觉了,慢慢地抬起头来。他的脸好瘦,黄里带白,头发一根一根地直竖着,那胡须十分引人注目,像隶体“一”字,竹枝似的左手指夹着一根纸烟。噢,没错,就是他——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看见了我,微笑着招我走近他,我此刻感觉到他真的是那样慈祥和蔼。

我们在烛光依稀的房间对起话来:

“鲁迅先生,我是21世纪的,虽然我与您相隔近百年了,但是我非常关注您,这次非常荣幸能与您交谈,希望您能给我讲讲您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鲁迅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嗯,孩子,新一代是祖国的命运,是祖国的灵魂,能培养新一代是我们上一辈荣幸。”

鲁迅先生的话里使我感受到了一份亲人般的关怀,这使原有一丝害怕的我变得稳定自若。我细心地倾听鲁迅先生给我讲的“成功秘诀”。

“我的成功在于珍惜时间,因为我相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如果你松松散散地过日子,当你回首过去你会发现你过去犹如行尸走肉,没有前进的目标,更不用说有前进的动力。我在我的一生中,时时刻刻我都在和时间赛跑,我不容因自己的松散而在这场比赛中落后,我坚信,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是胜利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一直都坚持不懈。正如每当别人去喝下午茶,我就独自一人坐在角落看书,又如当别人找我聊天或闲扯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也毫不客气地对他说 :“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

吗?” ??在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我可以说我是问心无愧了。” 听了鲁迅先生的话,我仿佛有所感悟,但内心仍有疑问:我曾经都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做过,但为什么我没成功呢?

鲁迅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可能是珍惜过时间,但你坚持的时间又是多久呢?成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是要经过岁月的见证,永恒的日认可。而我的成功也不是我一天两天去珍惜时间所得到的结果,我的成功是我付出了我一生的代价才得到的。在我的一生中,我没有放弃过任何能抓住的时间。你是21世纪的孩子,我想你会知道,在我临终前三天我还替别人翻译了一本苏联小说的序言,这你应该领悟到了成功的要诀了吧!”

“鲁迅先生,请问??”当我再想问鲁迅先生时,他突然消失了。

在与鲁迅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谈话”中,我好像明白了鲁迅先生他成功的“捷径”,它使我终于明白成功是靠我们去争取,靠我们用时间去拼搏。鲁迅先生他的话使我知道了去拼搏的“子弹”——时间,是要我们珍惜的,也唯有我们去珍惜我们才有胜利的希望。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