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采桑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14:51:55 体裁作文
改写采桑子体裁作文

篇一:采桑子

采 桑 子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杨晓东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说明: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表达效果及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如词的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见到欢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穷苦之词。中国古代诗人也好将“愁”字入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含有“愁”字的诗词不胜枚举,如“愁如塞月恨边云”,“百年愁里过”,“吴山点点愁”“无愁不到心”,“新月与烟愁”,“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乎无处不可用“愁”。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诗。因此,借助本文也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学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说明:

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词重感情,词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通过诵读,引发出独特的想象,进而产生个性化的审美,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对于词中的“愁”,学生通过诵读是能够理解到的,但“愁”之外欧阳修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及积极的人生追求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除了文本的理解之外,还引入了冯延巳的《采桑子》进行对比,以凸显欧阳修的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本文的教学,也可与四十一课柳永的《蝶恋花》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词中所描绘的春景的残照狼藉,与两位词人所流露“望极春愁”和“群芳过后西湖好”,在同与不同之间,把握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练习举隅

1. 积累——名诗佳句颂西湖。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4)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宋·孙锐《平湖秋月》)

2.探究——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

美人》)

附答案:

2.(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3)思念、孤独之愁;(4)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附冯延巳《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篇二:泸教版采桑子教案1

泸教版《采桑子》教案1

一八采 桑 子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杨晓东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说明: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表达效果及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如词的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见到欢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穷苦之词。中国古代诗人也好将“愁”字入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含有“愁”字的诗词不胜枚举,如“愁如塞月恨边云”,“百年愁里过”,“吴山点点愁”“无愁不到心”,“新月与烟愁”,“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乎无处不可用“愁”。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诗。因此,借助本文也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学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说明:

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词重感情,词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通过诵读,引发出独特的想象,进而产生个性化的审美,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

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对于词中的“愁”,学生通过诵读是能够理解到的,但“愁”之外欧阳修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及积极的人生追求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除了文本的理解之外,还引入了冯延巳的《采桑子》进行对比,以凸显欧阳修的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本文的教学,也可与四十一课柳永的《蝶恋花》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词中所描绘的春景的残照狼藉,与两位词人所流露“望极春愁”和“群芳过后西湖好”,在同与不同之间,把握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练习举隅

1. 积累——名诗佳句颂西湖。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4)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宋·孙锐《平湖秋月》)

2.探究——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附答案:

2.(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3)思念、孤独之愁;

(4)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附冯延巳《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篇三:人教社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拓展提高训练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狂风扬尘昨日肆虐江城四十五分钟

本报讯昨日傍晚5时30分至6时15分,扬尘袭击江城,造成部分地区暂时断电,

街、路两旁的树干折断,砸伤路人、车辆等混乱不堪的现象。

当日5时30分,随着大风渐渐加强,傍晚时分的天气变得如同黑夜。此时正值下班时

间,路上行人匆匆?乱窜?,有的行人被刮断的树干、楼上掉下来的玻璃砸伤头部,被送至

吉林市中心医院;第23中学门口一辆捷达被树干将前挡风玻璃砸碎;在去往黄旗屯火车站

沿途上,大部分粗树干被风刮断,当地百姓都纷纷跑出来哄抢折断的树枝,造成那里的交通

阻塞;松江西路的路灯杆亦被刮倒数十根;最?倒霉?的要算临江的某单位的自行车棚,被

大风连根拔起,带着一辆自行车?飞?到路中央的隔离带处。

大风给当晚泰山路的夜市造成不少的麻烦,因为所有临时搭建的棚子全部被刮走。大风

还造成江南变电所、红旗变电所发生短路故障,导致该区域停电。当日6时20分,记者拨

通122事故报警台,了解到扬尘期间的报警台共接到事故报警5起。截至记者发稿时,停电

区域已恢复供电,有关部门正在抢修被刮坏的路灯,医院的伤者经治疗后回家。

11、这则消息的标题中“肆虐”的意思如何理解?用这个词的作用是什么?

12、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概括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报导了狂风、扬尘给吉林市造成了哪些破坏?(请概括五点)

14、文中“某单位的自行车棚,被大风连根拔起,带着一辆自行车‘飞’到路中央的隔离带

处”一句中的“拔”“飞”二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15、这则消息去掉“四十五分钟”是否可以?为什么?

16、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报导的中心内容。(不超过15个字) 表达实践

17、学习了这两则新闻,大家一定对新闻的特点有了了解。请将我们学校最近发生的事情写

一则新闻,二三百字左右。

中考链接

18、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句话消息。(不超过加20字)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

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水利部相关负责人

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黄

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

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毛泽东诗歌赏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

踞。”慨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

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就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

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

记·项羽本纪》。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2、芦花荡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能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

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年3月)

12、“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13、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14、“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个: 爱是一个: 智慧是一个:作者的感情:

15、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16、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表达实践

17、课文结尾浓墨重彩地写了老头子智斗鬼子的英雄行为,且二菱目睹了这一场面,试发挥想象,将二菱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中考链接

18、由江西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井冈山激情演绎。

(1)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每条不超过20字)

(2)你班上将举办“唱红歌”动员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省本次赛歌活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打造江西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和

改写采桑子

谐美好江西,江西卫视等单位于2006年下半年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及各类健康进步歌曲。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

“姊妹篇”:《芦花荡》与《荷花淀》

《荷花淀》是《白洋淀》记事中的名篇,也是孙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农村青年的故事。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3、蜡 烛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