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霍金作文二年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4 15:14:02 小学作文
霍金作文二年级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霍金,我想对您说

霍金,我想对您说

霍金,我想对您说:有一个人,身上出现过两大奇迹:生命的奇迹和科学的奇迹,那就是您。在年轻有为的青春期,命运残酷的把您禁锢在轮椅上,病魔又剥夺了您说话的权利,最终使您身体变形。在常人眼中,命运使您失去了太多,失去了幸福,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正常的容貌……而您拥有的似乎只有数不清的不能,不能在明媚的春天里和朋友们郊游,不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和孩子们放风筝,不能对任何人倾诉自己的痛苦。这会使一个普通人一蹶不振,但您没有!医生给您下达“死刑”的时候,有谁又能想到您凭着坚强的毅力活了下来!或许是天妒英才,命运几乎剥夺了您的一切!可是您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向病魔屈服!您做出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与创造??发现了黑洞洞蒸发性,推断出黑洞的大爆炸,建立了宇宙模型,撰写了《时间简史》……您的大脑代替您的身体走遍了全世界!

我崇敬的榜样啊!您不是一个废人,您是一个超人!

篇二:作文素材19霍金的伟大与不幸

霍金的伟大与不幸

霍金的存在已不再具有物理学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另一种意义——成为人类与不幸命运抗争的象征作者: 朱也旷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霍金和他那挂满古怪仪器的轮椅俨然成为一尊庄严肃穆、四处移动的雕像。不仅是一尊移动的雕像,他就是偶像,偶像缺席时代的偶像。这是一些过于热情的好心人的错,不是他的错。

1

斯蒂芬·霍金是一位轮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人生却比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丰富、精彩得多。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依靠昂贵、复杂的仪器以及成百上千人的合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不再是科学家,而是以科学为职业的工匠,尽管有的还是能工巧匠,因为他们的研究已不再受热情和兴趣驱使,而是为生计所迫,受利益驱使。在霍金身上,还多少保留着那种业已消逝了的科学家的古老形象:高傲,专注,特立独行,激情四射,且智力超群,虽然谈不上清贫寂寞。

随着《时间简史》被译成中文,霍金在中国开始渐为人知。这还是1990年代中期的事。2002年的来访则使他变得广为人知。其实,早在1985年初夏,他就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中国之行。当时我还在科大念大三。这位非常活跃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来到合肥前,肯定还到过中国的其他地方,但我只知道他来到了科大不怎么漂亮的校园里,因为海报已经张贴在图书馆前的布告栏上。同学们都有些不敢相信,像霍金这么既不便行走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怎么说来就来了呢,且来到了偏居一隅的合肥市。现在想来也不奇怪,当年科大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不但国内有名,在国际上也算是活跃的。

霍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落成不久的水上讲演厅。所(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谓的水上,是指建筑物的主体建在一个当时有水、如今早已干枯的小池塘上。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是很能给人以诗意的遐想的,但这个池塘在我的记忆中始终是光秃秃的,与任何诗情画意无关。水上讲演厅可以容纳二百号人,是除大礼堂外容纳听众最多的地方,非常适合做大型的学术报告。 当年科大学风颇好,到图书馆自习得占座位,遇到一些著名学者的报告,更是得提前占座位。在物理楼的阶梯教室里,据说还发生过为占座位打架的事。水上讲演厅虽然比一般的阶梯教室大许多,这座位还是得占。果然,我提前了四十多分钟,只占了一个靠后的座位。不久,后面的座位也没有了,后来者只好顺着过道往下站,最后连讲台的两侧甚至门口也站了不少人。那情景,似乎用济济一堂也不足以形容。当年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在科大是个时髦学科,有关的学术报告也比较多。一些不是学物理的学生,也在眉飞色舞地谈论什么“无限

有界”“无中生有”等玄而又玄的话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很多人并不是冲着报告本身来的,而是想看看这位轮椅上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模样。

2 霍金在助手的簇拥下进场了,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坐在轮椅上。他系着领带,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瘦削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大框的金丝眼镜,看上去相当年轻。大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少许的叹息声。那时霍金只有43岁,刚刚完成了《时间简史》的初稿,声誉正处于持续增长中,但还没有成为大众明星,因此几乎看不到记者在场,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闪个不停的闪光灯。轮椅停在了讲台的右侧。主持人介绍说,霍金先生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座教授。这两个头衔对于在场的人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在整个报告中,霍金的脑袋朝一边歪斜着,目光似乎始终看着一个地方。

这种场合的报告带有普及性质,难度不是很大,现场还有一位天体物理小组的老师做翻译。那位老师五十左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已经是正教授了(在那个年代,正教授还是比较稀罕的)。他并不是翻译霍金本人的话,而是翻译霍金助手的话。当时霍金还没有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为记者所津津乐道的金属合成器的声音则是从中国回去以后的事,但别人已经听不懂他的话了,只有他的助手听得懂。助手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短袖的深色竖条纹衬衫,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与他那副稚气的娃娃脸颇不相称。

大概是很少出国的缘故,没过多久,那位老师便出了一个错,接着又出了一个错。同学们便用掌声把他轰下了台,又用掌声将指出错误的人——报告的主持人请上台做翻译。对于这一戏剧性的插曲,旁边的两位英国女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而她们的老师依然一动不动,脑袋像先前一样斜靠在椅背上,脸上没有任何的反应,仿佛完全没有看到这一幕。也许是疾病在起作用的缘故,我还从未见过如此专注的表情。

二十多年后,我已经回忆不起报告的主要内容了。但有一个观点因为印象深刻,至今无法忘怀。这个观点的大意是,在一个收缩的宇宙中(我们现在的宇宙是膨胀的,且在加速膨胀),时间可能会发生倒转。举一个例子,在膨胀的宇宙中,杯子掉到地上,摔成了碎片,而在收缩的宇宙中,散落在地上的碎片则会“破镜重圆”,成为一只完好的杯子。这话如果出自其他人之口,我会认为是痴人说梦;但既然大名鼎鼎的霍金这么说了,我自然是十分信服(其实是连怀疑的资格也没有)。后来在一首《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诗中,我还描述过所谓“时间倒转”的情形:

而尼罗河小花蛇的一吻

复活了克莉奥佩特拉女王

先与安东尼将军打情

再与凯撒大帝骂俏

后来我在读《时间简史续编》时,意外地发现霍金在书中否认了这个观点。这当然令我沮丧——假如宇宙有朝一日真的发生收缩,而时间真的开始倒转,人们真的越活越年轻,在子宫中死去,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

我自觉这场报告听懂了一大半,于是又赶去听下一场只有几十人的小报告。小报告属于专业交流,没有翻译。我什么也没有听懂,只知道内容与量子宇宙学有关。这是他和Hartle在1983年提出的一个理论。霍金依然斜靠在椅背上,表情依然那么专注。由于距离较近,他的声音倒是听得更清楚了。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就像喉咙里卡了一枚鱼刺,又好像患了感冒的女人捏着鼻子说话,我瞧着霍金的大耳朵,心想。可惜,当时的我根本不具备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我没有去想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声音有些特别,仅此而已。由于霍金本人表现得若无其事,我便也觉得这没有什么。再说,我还想弄明白——当然是白费力气——他究竟在说什么,那个神秘的宇宙波函数究竟意味着什么。

3

很多年后,当我读一本有关渐冻人的书时,这一场景又重新浮现在我眼前。此时我才感到霍金的专注和若无其事多么不易。这位渐冻人来自瑞典,曾经是电视台的女主播,名叫林奎斯特(Ulla-Carin Lindquist),她在临终前这样写道:

我想说的话似乎到了鼻腔那儿就下不去了。我感到自己的颚部好像裂开了一般。软颚似乎在不断地松懈??我的嘴现在也只能呼呼发出一些不可识别的声音,听起来就好像留声机的唱片在用错误的速度播放一样。

我的两个比喻都不准确。就好像唱片在用错误的速度播放,这个比喻才是恰当的,霍金就是用这种声调说话的。但这个比喻是另一个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尽管同样是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疾病在霍金身上的进展却要缓慢许多。这是他的幸运,上苍似乎有意眷顾于他。然而这依然相当于一种慢性活埋。斯蒂芬·霍金可以精确描述恒星垂死阶段的喘息,可以无限逼近宇宙大爆炸绝对灼热的开端,却不愿过多地描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多亏了这位坚强乐观、感情细腻的瑞典女性,使我能够体验到这一疾病所带来的点滴折磨和强大而不可逆转的窒息感。

1974年2月14日晚,32岁的霍金向科学界的同行报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黑洞不黑,它也能向外界辐射能量。这种辐射后来被命名为“霍金辐射”。它是将量子力学引入由引力理论主宰的黑洞研究的产物,虽然迄今尚未被观测证实。当霍金在演讲厅里介绍这一

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时,在演讲厅外的茶室里,他的妻子简听到了两位清洁女工的对话:“里面那个人,就是那个年轻的家伙,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是不是?”“是啊,他看上去好像快要垮了,连头都撑不住了。”这样的对话自然令人不快,但有时候庸人的见解里也包含着朴素的道理。事实上,人类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往往是由那些不幸的人或者没有多少日子可活的人创造的。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其感人至深的《报任安书》中就表达过这一见解。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科学界,这样的例子不太常见罢了。弥尔顿失明时已经人到中年,贝多芬在得知耳疾没有治愈的希望时,已经是一位年轻的大师,而霍金在其事业刚刚开始的21岁,即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只是由于特殊的运气,他才得以活这么久。在这以前,他是一个偶尔酗酒、有点厌倦生活的聪明人;在这以后,他变成了一位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的勇士,诚如他自己所言:“当一个人的希望降到零时,他才真正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在结束了遥远的中国之行后,1985年7月底,霍金去了瑞士的日内瓦。在那里,他得了严重的肺炎,像托尔斯泰笔下的伊凡·伊里奇那样在死亡的黑口袋里挣扎了几个星期。幸运的是,他从口袋的一端活着出来了。此后他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了,需要不间断的护理。他的气管被切开了,声带下方植入一个呼吸装置,并因此完全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他依然顽强地活着,依靠电脑键盘和语言合成器与他人交流,且更愿意被人看成是一个正常人。2002年第二次来中国时,他还能用两三根能动的手指拨弄键盘。2006年第三次来中国时,他的手指完全被冻结了,只能依靠眼球和脸部肌肉的运动来“遥控”电脑。他的脑袋越来越歪斜了,给人以越来越无力的感觉,但他竟然发福了,至少下巴上多了一道赘肉,且似乎变得更幽默了。他无法拒绝他人的帮助,但拒绝他人的怜悯,尤其是廉价的怜悯。他还在做有关宇宙演化、时空未来之类的报告,或者对外星人、女人之类的话题说些可爱的蠢话,但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存在已不再具有物理学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另一种意义——成为人类与不幸命运抗争的象征。《大设计》的出版可以看成是这种抗争的一个具体例子。

4

《时间简史》初版于1988年,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畅销书。迄今为止,它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总销售量超过2500万册,仅简体中文版就超过100万册。这一当代奇迹既令人欣慰,也令人疑惑。因为任何购买此书的人若要读懂它,仅仅知道狭义相对论和薛定谔方程并不够,还必须知道广义相对论以及后来在量子理论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即便是最浅显的第一章,也不是那么易于理解。尤其重要的是,书中涉及到的当代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大多属于纯粹的理论和假设,并未经过实验和观测证实。这一奇怪的现象或许只能说明,人们并不是出于对知识的理解,而是出于对知识的信仰,尤其是这是一种艰深复杂、主旨宏大的知识,且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眩目的外衣。尽管我们这个时代被称为实证主义时代,这种对未经证实的理论的狂热和对权威的膜拜却构成了对实证主义的讽刺,使得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有关现代人是瞎了眼的巨人的比喻又多了一层含义。

篇三:考场作文篇

第九讲

考场作文篇

学习目标

1、确定文章的题材(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2、确立中心,并合理选材。

3、根据中心需要,精心安排文章结构。

4、完成考场作文,语言具体、生动。

考点介绍

基础知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数字。

1. 个黄鹂鸣翠柳, 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飞流直下 千尺,疑是银河落 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黄沙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忽如 夜春风来, 树 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可怜 月初 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6. 岸青山相对出,孤帆 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7.碧玉妆成 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 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窗含西岭 秋雪,门泊东吴 里船。——杜甫《绝句》

真题操练

考场常见话题作文:

考题1:记一位助人为乐的同学 考题2: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

考题3:他教育了我 考题4:一个注意节约的人

考题5:我敬爱的一位老师 考题6:我在学校的发奖大会上

考题7: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考题8:他(她)的创造精神值得我学习

考题9:我敬佩的人 考题10: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考题11:激动人心的时刻考题12:记一件曾受老师表扬的事

考题13:让人高兴的变化考题14:我心中的校园

考题15:学校(班级)新事

半命题作文

考题16:我 的一个人 考题17:我 时刻

考题18:发生在 的一件事 考题19: 眼中的

考题20: 上的考题21:我爱家乡的

考题22: 的手考题23: 的变化

考题24:会说话的考题25:我发现了

考题26:我不再 考题27: 希望

考题28: 教我考题29:这堂课真

自命题作文

考题30:生活中的镜头

题32:季节里的故事

考题31:回忆小学生活考题33:制作小物品考题35:注意保护环境

考题34:词语带来的感受

考题36:遭受过的挫折

考题38:最难忘记的人

考题40:享受与追求

考题42:我的发明

想象作文 考题37:面对失败考题39:网络与社会 考题41:关于词语的作文

考题43:我来到了3006年 考题44:星球大战

考题46:时空隧道旅行

考题48:从公元3000年来

考题50:未来的汽车

考题52:彩虹和石桥的对话

考题54:水龙头的诉说考题45:乘从“神舟”号遨游考题47:神奇的零食机器考题49:奇怪的手机 考题51:我做了一个梦 考题53:新“乌鸦喝水”

材料作文

考题55:扩写故事 考题56:扩写成语《揠苗助长》

考题58:《火烧赤壁》缩写

考题60:诗歌考题57:扩写《你爸爸出差以后》 考题59:改写《游子吟》

【故事】

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

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达尔文先观察三叶草的花朵。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们的媒人究竟是谁

达尔文

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达尔文一连观察了几天,见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三叶草丰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达尔文又去观察。他发现这一年在三叶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获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大大减少;三叶草歉收了。这显然是土蜂少了,减少了给三叶草传粉的机会的缘故。他又在思索:这一年的土蜂为什么少了呢于是,达尔文又对土蜂进行追寻,终于,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树洞里,找到了一个个土蜂窝。同时,他又有新的发现——许多土蜂窝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坏了。这样,达尔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决定着土蜂繁殖的数量老鼠多了,它破坏的土蜂窝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来,达尔文又经过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这样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霍金,爱追根究底的物理学家

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