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土豪地主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9 14:39:19 体裁作文
土豪地主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土豪

土豪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水产贸易英语)2012-2

学号:1208120224

姓名:柳润涛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在前一段时间内已成为网上一个大家都心有默契的流行语,在这句流行语背后,“土豪”更已成为一个极具传播性的网络新词。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土豪”这个词,并且真正了解它的意思呢?那就让我们看看“土豪”的世界吧!

一.“土豪”的本义及引申义

“土豪”一词并非网络语所造的新词,古已有之。“土豪”原指某一地方的首领或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后引申地方上有钱有势、横行霸道的人。《汉语大词典》:“土豪,①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后特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清郝懿行在《晋宋书故·土豪》中云:‘然则古之土豪,乡贵之隆号,今之土豪,里庶之丑称’。②一方的首领。”[1]《辞海》“土豪,旧时乡里的豪强、豪绅??后多指作恶多端的地主或恶霸。如:土豪劣绅。”[2]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至如诸州之义甲,各有土豪;诸峒之壮丁,各有隅长。彼其人望,为一州之长雄。”我们认为,“土豪”一词的本义,正如《辞海》《汉语大词典》所释,为“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和“一方的首领”,而“地方上有钱有势的恶霸”则是引申之义。《说文解字》:“豪,鬣如笔管者,出牵郡。”《山海经·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端,名曰豪彘。”又《汉语大字典》:“豪,兽名,即豪猪。啮齿类哺乳动物。全身黑色或褐色,有时混有灰白短毛。肩部至尾密布长刺,

刺色黑白相杂。遇敌时刺竖起,并转身以臀部相向,倒退撞敌。穴居,昼伏夜出。也叫‘箭猪’。”[3]故知,“豪”为豪猪。豪猪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身体肥壮,自肩部以后直达尾部密布长刺,刺的颜色黑白相间,粗细不等。豪猪在遇敌时,会竖起长刺驱逐敌人,以示警戒,达到自我保护或保卫领地的目的。豪毛竖起长而高,毛色黑白相间,非常显眼,故“豪”有“突出”义。“文豪”,即在文学方面比较突出的人。“土豪”,即于地方上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的人,比如在财力方面或领导能力方面。豪猪白天躲在穴中睡觉,晚间出来找食,喜食花生、番薯等农作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豪猪处处深山有之,多者成群害稼??。”因其生性好斗、残暴,又危害农作物,故“豪”有“强横”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豪贼劫持”,宋苏轼《教战守策》:“骄豪而多怨”,《明史》:“豪有力者”。具有“强横”义的词语有“豪猾”,强横而不驯服;“豪奸”,强横邪恶;“豪吞”,强横地侵占;“豪武”,强横勇武。后引申为“有钱有势或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南史·韦鼎传》:“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陆宗达认为,词的引申义是人们按照各自民族的习惯,根据词的本义沿着其特点不断延伸出来的。“豪”本义为“豪猪”,人们根据它的外形特点以及性情特点又延伸出带有“突出”和“强横”义的引申义来。就此看来,虽然“土豪”这一复合词的词义,无论是地方上的首领、地方上的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还是地方上有钱有势的恶霸,都是从“豪”字的引申义得出,但我们还是认同《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即地方上的有钱有势的恶霸为后起义。

综上所述,“土豪”照前文所说,本义为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人,后引申为有钱有势的地主或恶霸。

二.当代“土豪”含义的转变及现象

解放后,随着大地主阶级的消失,“土豪”也因成为历史词而隐退。社会空前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空前优越,所以中国出现一批批大富豪。其中一些人极力炫耀,他们扭曲的消费观令普通民众费解。新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求人们来认识并定义它,这样才可以满足人们交际需要。“土豪”便因此在新时代的网络中具有了新的意义,并且在现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仍然发生着演变。

第一部分我们说到“土豪”已从“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人”引申到“地方上有钱有势的恶霸”,而现在网络语用“土豪”来形容或讽刺那些虚荣心极强、具有相当消费能力的且消费观念扭曲了的群体。他们着实有着一般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消费能力,同样也拥有着异于常人的消费观念。他们总是极度炫耀,品位独特出众,做出的事情足以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成为了在网络中被关注的焦点。慢慢的 “土豪”被引申为网友的自嘲,被用在娱乐取笑之中,带有很强的戏谑色彩。许多网友用“土豪”来调侃当今的社会人物或者调侃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又利用这一词汇来调侃自己,以达到牺牲自己娱乐他人的效果,或博得朋友一笑,或受到网友关注。2013 年 9 月 9 日,微博上发起了“为土豪写诗”的活动,网友写的打油诗就极具戏谑性:“莫愁前路无知己,土豪我们在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给土豪揉揉肩。李白乘舟将欲行,看见土豪忙喊停。”另一个现象是,美国苹果公司于2013年9月中下旬发布iPhone5S及iPhone5c手机,分有不同款色,有网民为其每种款色都取了一个网络语言味道十足的称呼,如iPhone5s金色叫做“土豪金”。因为金色象征富贵和显赫身份,常和“皇室”或“土豪”被联系在一起。而土豪金这一用法,也被网民所接纳而迅速流行,以至于几乎成了半正式称呼,在某些中国通信运营商的手机广告中也出现了“土豪金”字样。最后,词义慢慢发展,年

轻人之间,只要是谁做出了稍微超出自己平时的消费能力的行为时,就可以被戏称为“土豪”。此时,“土豪”不再具有讽刺无脑消费人群的意义,也不是简单的自嘲自讽,只是表示普通人群做出的“奢侈”的行为。

此时 “土豪”的意思已经有了极其大的变化,更吸引现在的人群了。

三.我们应如何看待“土豪”这一现象

我们看到报纸评论,对“土豪”背后代表的炫富、浮夸之风多有批评。微博上“跟土豪做朋友”、“为土豪写诗”活动却都是点击率千万级别的热门话题。但如你所知,与现实中阶层固化比起来,网络口水游击战,所谓土豪、屌丝、土肥圆、高富帅,骂来骂去,不过逞一时口舌之快。批评“土豪”固然容易,但帮助“土豪”才是“跟土豪做朋友”的真意。大多数人看不起“土豪”,鄙夷的是“土”,趋之若鹜的是“豪”,但对“土豪”又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痛恨的不是“土豪”,而是痛恨“我不是土豪”。我们为什么对“土豪”有如此之态度呢?我想,是我们太注重物质与名利而缺乏精神追求吧。

然而,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尊进财富力量—土豪,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关于“慈溪土豪洪水救人”的消息,让网民竖起了大拇指。在余姚受灾后,浙江慈溪企业家徐先生驾驶近 500 万元的“擎天柱”汽车,带着食品、饮用水,和另外 3 辆越野车一起,进入余姚市中心进行救援,先后将 100 多人送到安全地点。这才是我们尊敬的财富力量,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富人能够将财富投入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中。

对待“土豪”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全面的看待。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

又要批评他们的不足,并且用一种好的,有效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让他们更多的去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更多的为社会做贡献。

篇二:土豪123

“土豪”的含义变迁与当代世相折射

郭晓静

摘 要:2013年的十大网络热词中,用“热的过火”形容“土豪”一词不为过分,这个词汇热到了国外媒体也极大地关注。“土豪”并非网络新词汇,在历史上的使用由来已久,词汇色彩发生过由褒到贬的变化,每一次变化背后都有社会和文化的动因。2013年的“土豪”折射了几个社会世相:通过网络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增强;个别富豪负面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公民社会素养整体提高和价值判断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土豪 观点的自由市场 态度变化

Abstract: Tuhao is one of the top ten Hot Words in 2013 an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hottest one. It has even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western media. Tuhao is not a newly created word, and actually it existed in Chinese history for a long tim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hanged several times in history and behind it wer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2013, Tuhao reflects three (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phenomena: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of the citizens in social affairs through internet; the negative values shown by some rich me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Key words: Tuhao the free market of the opinions attitudinal change

一、土豪—2013年度最热的流行词

2014年是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在这20年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 来,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手机上网愈来愈便捷,中国的网民群体迅速扩大,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网站近400万家,据调查,6亿多网民中超过2/3的人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年轻的网民群体以其活跃的个性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积极地参与着现实与虚拟交织构成的网络世界,也正是这个群体,在网络上对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着时而严肃时而调侃的评判,他们所用的鲜活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时不时会触动整个社会的神经,这些语言或词汇迅速传播而变成社会流行语。近几年,网站或纸质媒体每年都选出年度流行语。《咬文嚼字》选出2013年的十大流行语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 、大V、奇葩。“中国梦”因其代表着所有14亿中国人的幸福梦而居首,主席所倡导的餐桌节约用“光盘”这个

精炼的词汇也迅速传播,其他词汇中,“土豪”一词因其在大众中的几乎泛滥性的应用成为了2013年度热词的“明星”,仅在新浪微博上,本词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

何为“土豪”?按照中国职业经理人唐骏的说法,它是“形容中国暴发户们的新名词”,[1]这些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通过各种方式先富起来的人。其中一些富豪因为“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消费方式而变为“土豪”。网上所说的土豪金,土豪汽车,土豪嫁女,无一例外都是富豪们炫耀性消费方式的外显。《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仅在2012年就购进全球1/4的奢侈品,2013年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达到全球的47%。这样高额的消费增长背后是中国的土豪们炫耀性生活方式的巨大推动力。

“土豪”一词的大范围流行与使用与下面这个事件深有关联: 2013年10月26日和11月9日,广州恒大对战韩国FC队,当恒大的球迷们集结在机场和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时,一群美女身着金色吊带裙,脸上涂着“土豪”字样,手中拉着大条幅,上写着“恒大必胜,一起来做土豪吧”,这个景象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的多家媒体的镜头捕捉和报道,之后,只要是略显炫耀,人人皆可用“土豪”,它的含义从最初的对别人的讽喻到自我及对朋友的一种调侃,从对少数群体代表的社会现象的贬义评价到大众的泛滥性的应用。

上亿中国人对“土豪” 的评议和使用,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专门为“Tuhao”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牛津英语词典》的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tuhao的影响力继续,我们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收进词典。”[2]而美国人则把这个群体称为中国的“贝弗利山人”。①

二、 旧时代的“土豪”

2013年度热词中,“土豪”并非像“点赞”、“微 xx”和“大V”属于网友们所创造的新 词,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已久,在文献记载中也被称为“乡豪”、“豪民”、“豪强”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发生过词义色彩的变化,含义由褒义变为贬义。具体地说, 旧时的“土豪”有如下含义:

1. 指地方上有声望、有地位的家族或个人。如宋代文天祥《已未上皇帝书》中有:“至如诸州之义甲,各有土豪;诸峒之壮丁,各有隅长。彼其人望,为一州之长雄。”土豪和隅长皆指地方上的小首领。宋代王质的《雪心集》中也有描述,说土豪“智过人,勇过人,谷粟之蓄过人。”可以“为国家用,为乡里谋。”

2. 指地方武装势力。宋徽宗时期,国家乱事频繁,为镇压地方叛乱和抵御金人入侵,朝廷也曾吸收土豪成为地方武装力量,说他们“不用县官财赋,募兵自养,为国障捍。” “建

炎间中原陷没,土豪多有能据险自守者,敌不能破,高宗所以优赏之。”[3]

3. 指地方恶霸。“土豪”一词由褒义到贬义,由一州长雄到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在明代张四维《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有详细记载,说豪强“私置牢狱”、“武断乡曲”、“欺压善良”。在清郝懿行《晋宋书故﹒土豪》中也有:“然则古之土豪,乡贵之隆号;今之土豪,里庶之丑称。”

从资料也可以看出,旧时土豪来自乡间里坊,而非市井贵族阶层,他们有勇有谋有声望有财力,从而成为一方的首领,至于后来从对百姓的庇护到欺压善良大概也与旧时的封建剥削制度有很大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勾结官吏,成为封建朝廷的地方势力,开始横行乡里,成为一方恶霸。

2013年“土豪”的含义与封建时代的“土豪”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属于社会上层生活者,特别是物质方面,比普通民众拥有着更多的社会财富。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封建时代的土豪命运在国民革命时期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转折,从高高在上的剥削者沦为了农民运动中阶级斗争的对象。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上“正式确定土豪劣绅为国民革命的对象。”[4]毛泽东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中说:“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别凶恶者。”在这个时期,土豪彻底成为贬义词,刘文彩、南霸天成为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头戴高帽子,游街批斗,成为当时广大农民和全体社会成员所唾弃和避之不及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地主、土豪、劣绅从中华大地消失,直至2013年“土豪”又再一次华丽归来。

纵观“土豪”含义的沉浮变迁,充当负面词汇和贬义词的时间久远。然而,在2013年的短短几个月内,“土豪”的词汇色彩就经历了从贬义到中性的变化,由最初的讽喻色彩到自嘲和调侃。从富豪到土豪,网民们在最初使用时鄙视和针砭时事的色彩是相当直接的,虽然沿用了旧时的负面词汇,但是与旧时代的使用对象不同,今天的“土豪”主要是指那些消费观价值观扭曲的富人,网民戏称他们的消费方式为“无脑消费”。

综上所述,“土豪”的含义在旧时一是发生过词义色彩的变化,由褒义变为贬义,二是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产生变化,由地方上的权利角色沦为民国时期挨批斗的斗争对象。至于2013年的“土豪”一词,则充满着娱乐和调侃的氛围。

三、 当代社会世相的映射

一个简单的词汇能迅速传播得到上亿人的心理共鸣而成为社会流行语,可以说流行语是 观察某个阶段社会风尚的指示器和风向标,透过流行语往往可以窥视一个社会的某个时期的民众心态。2013年的“土豪”一词至少反映了以下几个社会现象:

1. 观点的自由市场

美国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了“观点的自由市场”[5]一说,21世纪,互联网为这个自由市场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社会情绪宣泄的渠道,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空间。在这个自由市场里,大多网民通过语言表达积极地参与着社会事务。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腐败等现象的仇视,在现实社会里不敢直接表达的愤懑通过网络世界都宣泄出来,那些能够迎合大众心理、或抨击社会不平现象或称赞好人好事的词语,有时是娱乐性有时是调侃性的热词被接受被传播,迅速流传成为社会热词,所以说流行语是社会世相的映射,能成为流行语一定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在充当动因。但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可能就没有这么强烈和直接。不可否认,在中国,大多富豪们不但拥有高额的物质财富,更身跨政界,集权与钱于一身,长期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对权势的仰视感、距离感和畏惧感,使人们长期以来对于权贵们的所言所行敢怒而不敢言。如今,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市场,网民们可以褪去政治的羁绊,畅所欲言,所以互联网在这一方面起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公众的观点提供了自由市场,这个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现实社会更加民主和自由开放。透过网络热词,可以看到某个时期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形成极大的社会舆论力量,从而影响到决策层面。

2. 个别富豪扭曲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中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在完成了最原 始的资本积累以后,这些人精神世界极度空虚,享乐主义抬头,炫富心理暴露,拜金主义盛行,迷恋和追求奢华,扭曲的消费观尽显。典型案例是2012年山西柳林首富邢利斌7000万嫁女,邀请明星到场表演,嫁妆是6辆法拉利跑车。而对比把更多自身财富投身于慈善事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些富豪们的行为获得的不是艳羡,而是嘲笑和抨击。比尔﹒盖茨和西方很多亿万富豪都把自己的财富设立基金,投身慈善事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他们本人的生活却是和普通人一样低调。最重要的是,这些精英们在社会的价值取向上会像标杆一样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一旦这种炫耀性的消费观形成气候,那么对于民间的信仰必然构成威胁,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会偏颇,更会误导民众的精神追求,而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国家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2014年1月13日,阳历新年的开始,《人民日报》刊文《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有这样一段话:“土豪”称谓的流行,勾画出转型期中国典型的精神世相。与其说是揶揄,不如说是自嘲、焦虑。自嘲是因为担心“豪”起来了却脱不了“土”的羁绊,焦虑的背后,则是物质走向丰裕后,精神生活的迷茫和向往,如何为时代气质重新定义?”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2013年度货物贸易总量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物贸大国。但是,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土豪”一词所反映的拜金拜物、贪图享乐等负面价值观必须根除,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我们的时代带来正能量,才能为中国走向世界带来傲人的气质。

3. 社会态度的一种变化

纵观历史上“土豪”的多次解构和重塑,无不伴随着整个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和别样情感。2013年,网民们以“土”代“富”,豪不避讳地表达了他们的鄙视情感。在汉语的词汇中,“土”不是个高雅的词汇,有土老帽,老土,土鳖,土气等,“土豪”代“富豪”,暗示了了中国大部分富人群体富而不贵,富而不雅。对于社会上的富豪,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如今整个社会态度是有所变化的,这从对他们的称谓变化可以看出。以前称万元户,老板,富豪,如今,富豪变土豪,这种从仰视到俯视甚至蔑视的社会态度变化客观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进步。随着国家的富强,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知识素养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物质至上,金钱已经不是人们判断事务的唯一标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评价更趋于理性,人们对于富豪这一精英群体的社会责任赋予了更大的期待。所以说,这种态度的变化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种巨大进步,物质之外,人们开始对精神提出了诉求。

注释:

①美国著名情景喜剧,又译“豪门新人类”,讲述一暴发户家庭迁到富豪名人聚居的贝弗利山庄居住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唐骏. 富豪变“土豪”[J]. 商周刊:2013(11),P81.

2. 张卫斌. “土豪”进“牛津”不是光彩事[J]. 哲思:2014(2),P65.

3. 李坚. 土豪、动乱与王朝变迁-宋代闽粤赣边区基层社会的演变[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8),P24-28.

4. 周军. 湖南报纸与“土豪劣绅”的报道(1926-1927)[J]. 韶关学院学报:2012(7),P192.

5. [美]沃尔特.李普曼. 公众舆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P77.

6. 如何定义我们的时代气质?[N]. 人民日报,2014.1.13.

篇三:土改杀地主遗祸中国无尽

土改杀地主遗祸中国无尽

一)四大地主的丑恶形象

如果请中国大陆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谈谈对“地主”的印象和认识,不少人会说出这样一番套话: 地主依靠出租土地剥削农民为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剥削阶级。他们品德败坏,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其典型代表是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和刘文彩……

黄世仁,延安时代歌剧《白毛女》中的老牌地主。这个歌剧,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编为电影、芭蕾舞剧等,因而名扬天下。剧中的黄世仁逼债,逼死了贫雇 农杨白劳,强暴了杨白劳的独生女喜儿。喜儿出逃后躲在山洞里,以偷吃山神庙的供果为生。由于长年累月不见天曰,营养不良,变成了“白毛女”……某次在延安演出,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一位连级军官激愤过度,怒不可遏地拔枪向扮演黄世仁的演员开了一枪……幸亏没有击中,可见剧情感人之深。多少年来,连绵不断地演出,“教育”了亿万青少年观众,使黄世仁成为家喻户晓、人人恨之入骨的恶霸地主。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半夜鸡叫》的课文,节选自战士作家高玉宝的长篇自传体小说。课文里的地主名叫周扒皮。这个可恶的家伙为了催促长工们早起去干活,半夜三更偷偷摸摸趴到鸡笼子里学雄鸡打鸣,引起雄鸡纷纷啼叫。鸡一叫,长工们便不得不提早起床。后来,长工们设计,故意将周扒皮当作“偷鸡贼”痛打了一顿……这个戏剧性的故事,在嘻笑声中农民的仇恨得以发泄。从此,“地主是农民不共戴天的仇敌”这一概念,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灵。最早读过这篇课文的孩子,现在都已进入“知天命”之年了。

《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是另一个“怙恶不悛”的大地主。他利用万贯家财,组织和支持反动武装,与海南岛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为敌。最后,被“琼崖支队”“红色娘子军连”的连长吴琼花(曾在南霸天的家中当过丫鬟)击毙,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刘文彩是四川省大邑县的大地主,也是个“无恶不作”的坏家伙。他家设有“水牢”,把贫农冷月英关在“水牢”里……四川省美术学院的师生,根据刘文彩的背景故事,集体创作了“泥塑收租院”,把地主压榨农民血汗的场景形象化,文革期间全国巡回展出,轰动一时……又将刘文彩的庄园改建成“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让成千上万的人参观……展览内容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无限上纲,不择一切手段丑化刘文彩。

经过几十年的宣传、渲染和灌输,一提起“地主”,人们便联想到上述四大地主的丑恶形

象,他们成了“地主”的典型代表,人人横眉冷对,个个切齿痛恨。

(二)地主的土地和财富的来源

20世纪40年代末,在全中国,大大小小的地主有好几百万。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杀害了200多万地主。那么,人们要问:每一位被杀的地主,都是像上面四大地主那样的坏人吗?都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吗?

只要翻开历史的卷帙查一查,只要找到上了年纪的老人问一问,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人们承认,地主中有坏人,但地主不全是坏人;相反,其中绝大多数——约占总数95%以上的地主,都是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好人——“地主”这个名词,已成为一个深含贬义的词汇,人们一见到“地主”二字,就联想到剥削和压迫,产生厌恶感。

其实,1949年之前,大多数农村尊称土地和财富较多的人为“财主”、“老爷”。佃户(租种土地的农民)和长工,则尊称土地的主人为“东家”。那时候,虽然也有“地主”这个词汇,但除了酒宴上“略尽地主(本地的主人)之谊”的客套话之外,寓含的是尊敬、崇拜与羡慕,绝对不含贬义。

“地主”究竟可恶不可恶?“土改”运动中杀掉200多万地主,是不是人人该杀?……要弄清楚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地主的土地和财富的来源。

地主的土地和财富,大体有以下三种来源:

第一, 祖传家业。

有些人家,祖上好几代前,就拥有这些土地和财富。一般有钱人家总是送子弟读书,这个书香世家,几代没出“化孙子”,因而守住了家业,代代相传,传到了这个儿孙手里。到了1950年,风云突变,这位继承者反而因拥有祖传的土地和财富遭了殃,全家扫地出门,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连生命也没有保住,被枪毙了。

“土改”中有不少“贫富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许多财主家,不幸出了个好吃懒做、嫖赌逍遥的“化孙子”,他 “崽卖爹田心不痛”,把万贯家财化得干干净净,变为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哪知风水轮流转,“叫花子”反而因祸得福,“土改”中被划为“贫农”,分得了土地、房屋和“浮财”(没收地主的财物)。——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就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第二, 在外地做官、经商发了财,回乡兴家置业,购买大量土地,成为地主。

从秦始皇到清王朝,皇权专制两千多年,一直是重农轻商的小农经济社会。那时人们的观念,与现代人大不相同。那时没有银行,银钱放在家里,怕偷怕抢;存 在私人票号里风险

很大,不放心;那时工商业不甚发达,人们压根儿瞧不起商人,不愿意投资兴办实业。笔者小时候听到老人们的口头禅是:“要想家业稳,作田是根本”——因此,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头脑里,有了钱之后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买田”。田是不动产,偷不走,抢不去,年年增值,死后传给子孙,家人就不会饿死了。

第三,勤劳俭朴,聪明好学,善于经营,在本地被称为“田秀才”的能干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有点积蓄便买田,土地渐渐增多,慢慢上升为中农、富农……积攒土地最多的,达到中、小“地主”水平。

正如每一个团队里,既有好人,也有坏人一样,毋庸讳言,也有靠欺行霸市、高利盘剥而上升为地主的,但这种人毕竟是极少数。那个时代,儒家学说“仁义礼 智信”大行其道,社会舆论对不道德的行为大肆伐挞,大家都瞧不起走歪门邪道发了财的人,“戳他的背皮”,耻与为伍……因此,一般人都自觉或不敢走邪路。

那时候的人,头脑简单,思想单纯,信奉神佛的占百分之八、九十。人们不敢做坏事,生怕自己偶有不慎冒犯神灵被打入地狱。总体说来,在皇权统治下,通过 儒家道德的宣扬教化,佛、道等宗教信仰的流行以及“有神论”的制约,大多数时候,社会是平静、安定的。贫者安贫,富者乐善好施,相互依存,长期和平共处, 没有那种“你不死,我就活不下去”的“阶级斗争”之说。

地主的土地和财富的来源,大致是上述这三种。其土地、山林、房屋等不动产,在交易、过户的过程中,都签署了契约,按章缴纳了税负,并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发了权证,既是公认的,又是合理合法的。

( 三)地主阶层在农村中的作用

地主们青少年时期大都受过严格的教育,是农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读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思想,深入骨髓。95%以上的地主怜贫恤老、救济鳏寡孤独、助教兴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兴修水利、调解纠纷、倡导文化活动(舞龙灯、赛龙舟、唱大戏等)……举凡农村中一切需要钱、物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都是由他们带头发起,热情赞助并充当捐资、献物、出力的主角。

经过十年寒窗进入官场、上层社会的,大多数是地主家的子弟。因此,当年的地主阶层,集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于一体,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的主流。

许多科场失利、无意于仕途的读书人,回到乡梓后,因其品德高尚、学问丰富、主持正义、办事公平,往往被推举为地方领袖,掌握着村、乡、区的地方事务的 管理权。而当年的政府(县级以上)是那样软弱,既没有“社会救济”概念,又没有过问地方事务的经济实力。因此,大量地方事务便责无旁贷地落在本乡本土有声望的富绅“地主”的肩头上。

兴办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需要大量资金,光凭空口叫叫喊喊,是没人信服你的,关键时刻要带头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来。有声望的富绅带头捐了巨资,人人跟进, 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才能募集到大量资金,才能办好地方事业。那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乡村,都有德高望重、公益事业心强的地主,带头捐资。

当年地主将土地出租,解决了贫苦农民的就业问题,与资本家办工厂给城市贫民提供就业机会,与当今外资进入中国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一码事。地主收租是土地投资的回报,工商企业利润提成是资本的回报,同样是一码事。

“地主”这一阶层当年在农村占有的土地和财富较多,是多种社会力量长期碰撞取得的均势与平衡,是两千多年来皇权专制社会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合理合法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结构要素。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有恒产者,始有恒心。这话的意思是:只有财产较多的人,做事才有责任心。因为他要对自己的财产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自己的声誉负责……绝对不会乱来。当年,地主阶层以其财富、道德、学识和声望,责无旁贷地担负了政府职能缺失部分的职责,在农村中起着稳定社会的中流砥柱作用。

(四)发动“土改”的目的

1950年6月,中央决定在“新解放区,,1947年之后“解放”的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一声令下,整个农村立马笼罩在红色恐怖、血雨腥风之中,200多万地主的人头纷纷落地。

为什么要开展“土改”,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地主?

《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大意):我曾追问毛泽东,井冈山时期,苏区的面积只有那么大,人口只有200多万,每年的税赋有限,你们是怎样解决几十万红军军粮军饷的?毛泽东“王顾左右而言他”,回避了斯诺的提问。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者斯诺足迹遍布全世界,见多识广,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个内行。

毛泽东为什么不直说呢?显然有难言之隐。

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井冈山五次“反围剿”,枪炮齐鸣,火光冲天,捷报频传……最后兵败逃窜。仗打得那么热闹,支撑热闹场面的军粮军饷、武器弹药补 给……钱,从何而来?

“战士、农民的鲜血”好理解,打仗要死人,死的战士都是农民;“农民的血汗”也好理解,打仗要消耗钱财,消耗的自然是农民的血汗钱。

“地主的鲜血”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1927年秋收暴动,入井冈山搞武装割据开始,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一直是沿袭“打土豪”的办法,解决军粮军饷的。

他们每“解放”一个地方,便把那里的地主通通杀掉,夺取他们的财富充作军粮军饷。“红区”(共产党占领地区)大大小小的“土豪”打光,没得油水可捞了,便派出突袭队,趁月黑风高之夜,到“白区”(国民党占领地区)去打“土豪”,斩尽杀绝,掳掠一空……久而久之,“白区”靠得近的“土豪”也打光 了,老百姓跑得精光,形成一条30多里宽的“赤、白交界”绝无人迹的“阴阳地界”……

1949年后,百废待举,到处需要钱,入不敷出,财政危机相当严重。在军事方面,西边要进藏,南边要“解放”海南岛,东南准备攻打台湾,北边要“抗美援朝”,几百万“解放军”军粮军饷从何而来……于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打土豪”,掠夺最富庶的江南农村地主财物的“土地改革”运动,便应运而来了。

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八大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进行土地改革。毛泽东毫不讳言,要把“土改”列为“取得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这就是“土改”第一大真实目的:夺取地主的财富,解救新生的红色政权的财政危机。

“土改”的第二大目的是:用地主的鲜血,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

建政后,国民党及其遗留、派遣在大陆的军政人员,反抗是相当强烈的。自发性的民间土匪,也十分猖獗,常常在某夜突然把一个乡政府“端掉”了。新生的红色政权内外交困,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这时,毛泽东认为,必须把“反革命”的嚣张气焰镇压下去……杀谁呢?不幸,历史选择了“地主”作为“儆猴”的这只“鸡”。

“土改”时,批准杀人的权力在区一级,二十来岁的区长或区委书记掌握着全区十多万人的生杀大权。深夜,区、乡干部会议结束,大家劳累了一天,睡觉去了。年轻的区委书记或区长坐在煤油灯下,根据各乡上报的材料,勾画明曰的杀人名单。

这时,如果这位年轻人心地比较善良,他手中的“朱笔”稍稍留情,对于可杀可不杀的人,尽量不划红勾,这些人就可能幸存下来。如果这位年轻人“阶级斗争”观念比较强,杀红了眼,“朱笔”一路勾画下去,则明曰刑场上便有十多位地主的天灵盖被打飞……要是这位年轻人打瞌睡,“朱笔”误点在某个原拟不杀的人 的名字上,醒来后又没有发现这一错误,这人明天也就完蛋了!

杀人的权力虽然在区一级,但实际上,某位乡干部要杀谁,甚至因私仇某位贫雇农要求杀谁,跟区委书记说一声,少有不批准的。

斗争地主的场面十分野蛮,拳、脚、鞋底、棍棒、皮鞭一齐上,打得皮开肉绽、口吐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