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的游学之旅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0 16:38:53 高中作文
我的游学之旅800字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我的游学之旅800字作文

  想着,盼着,准备着,期待已久的夏令营活动终于圆满进行啦!2015年7月19日~25日,“游学羊城行走公益”华样青春GO!夏令营第二季顺利结营,来自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湖北夷陵中学和云南大理中学共计145名华萌班的华萌学子,与20名广州福彩学子齐聚,在广州及惠州开展暑期游学,共同体验高校风采、感受羊城岭南风情。我是来自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巫妙球,我衷心感恩魏雪阿姨和李东生叔叔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游学机会,同时也谢谢华萌基金等众多机构的组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一转眼短短七天的夏令营就过去了,虽然有一点疲惫,但在这七天里充满了快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通过这次夏令营,我认识了不少来自远方的新朋友,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这次夏令营不仅让我收获了友谊,还收获了许多知识。我和来自云南以及湖北的小伙伴们一同体验广州风情文化,一起参观广州的特色建筑,参访高校,欣赏美景,怀着激动与欣喜的心情登上广州塔等等,这些无不增强了我们的人生阅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完成任务,了解到许多广州的特色文化,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一个个团队的合作与力量,激励着我们乐观、积极、向上!

  丰富的夏令营活动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广东科技中心的参观激发了我探索世界奥秘的欲望,开阔了我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参观黄埔军校,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战争的历史,特别是一些忠义人物的伟迹,让我特别感动。我在心里暗暗下了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不管远方的路途多么艰险,我定会冲出荆棘丛林,向理想目标奋勇前进!

  时间转瞬即逝,七天的夏令营结束了,回首每一天,大家共同学习,一起团队合作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此时此刻,我感到万分的不舍。可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相信,我们还会有相聚的一天。充实的暑期生活,美好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始终在追逐着青春的梦想,永不言弃!梦想从这里起航,我们的世界海阔天空!游学体验之旅令我获益匪浅,终身难忘。

    高二:巫妙球

由“中学生出国游学”想到的

由“中学生出国游学”想到的

上周五,一家长朋友给我发来三份征招中国青少年到国外发达国家去游学的附件。帮忙参考报名那条游学线对孩子好些。

(三个附件是:1、加拿大东西海岸全景三周成长游学团简介2、新西兰南北岛强化学习及探索游学团简介3、德国、东欧五国文化探索游学团简介)

当时我们网上谈话如下

江风 20:17:24

很高兴看到你的邮件。

那三个“游学团”日程安排我都粗略看了下(因为我是个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井底之蛙),几乎没有水平来评说那个对凡合适。

江风 20:21:07

但一定要我说的话,我觉得“德国、东欧五国文化探索游学”要好些。也只是因为听说德国是人文素质最高的国家,再无他识。

江风 20:29:11

另我谈点我的感受:1、这些组团的有卓越见识的学者们,倒底对我国的中学生了解多少?他们是否知道当今初中生(青少年)最缺少的是什么?我只是觉得他们最了解这些青少年的家长。

江风 20:45:56

2、这些学者们有如此地远见卓识,为什么就不组织中国的青少年(富家子弟)来一次全国游,去他们课本中(语文、地理、生物?)提到的关于环境污染,地土沙化,贫穷落后的、有几千年文明古迹的、名山大川?好多好多平时课堂教学提到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文明和发展的地方去看看。3、一个中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及语言都还不了解,没情感,却只是一味地迎合现在的家长,让他们的孩子快点走向世界。

江风 21:08:25

我的言词可能有些偏颇,不敢多说。我从小有个愿望:要周游全国。但为生存只是想想而已。现在我希望我有能力让儿子去全国各地看看,也是水中捞月,只能靠他自己。中国人有这样一句话: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是我,我会鼓励儿子“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是语文课本中综合性学习中提出来的)。小学课本中有篇课文,是讲一个十二三岁德国小姑娘爱慕文化,只身来中国旅游的故事的。怕是中国家长让孩子走出自己视线就担心得不得了。

邓老板 21:10:42

理解

(来自微信:

http://weixin.qq.com/q )

邓老板 21:11:17

你的独到见解对我很有用

江风 21:34:39

你过奖过谦了。

邓老板 21:54:20

我现在再考虑一下是否让凡这样早出国去?

邓老板 21:54:56

还是让他先在国内走走后再让他去

邓老板 21:55:13

你也帮我参考一下

邓老板 21:56:06

国内那地方可去,对凡的学习有帮助

邓老板 21:57:19

他现在是叛逆期

邓老板 21:57:32

很不好管教

邓老板 21:59:39

请多给我出建议,让他健康成长

邓老板 22:00:27

那方面对孩子有益的方法

8:01:55

对方已成功接收了您发送的离线文件“邓老板.doc”(22.00KB)。

附:

邓老板,你好!

周五看到你信息时很高兴。忙与培训班主任联系,课却调不了,只有下午四点时有空同事代劳。故才迟迟与凡讨论学习上的问题。真是对不起。

七年级的课程在整个中学是基础,不难学,凡如此聪慧的孩子稍用心就能学得较好。我查验了他的生物,掌握得很好;语文基础,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都比较扎实,只是作文没有时间指导、检查他。数学做了份试卷,除了没上过的新课外,都能做,并且又快又准确;给我总体感觉他比在侨诚他要学得扎实。而且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初三的题他也做了几道且有些对。

最有趣的是,检查完他学习,同他一起看电影“龙门飞甲”时,我问他:平时喜欢什么电影,暑期打算,想不想下期到英才读,对旅游有无兴趣,本期得到过老师,爸妈多少次的批评和奖励,同年级的同学都喜欢些什么电影,你有明星偶像吗,————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不知道”。

这让我明白了一点,同孩子们的交流得在共同的活动中,此时没有这活地动,你要他谈感性上的认知,他是无从和你谈起的,也没兴趣同你聊。其实凡不是完全没认知。

我也问他学校班级开展些什么

我听了笑了。这就是凡,这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坏消息。我认为一个青少年他的思想意思健康,如果他做了些超出我们大人规范的事,并不就是个坏孩子。反倒有些玩劣的可爱。这就要看我们老师和爸妈的心态和怎样引导了。

你是要为他的暑期生活规化下,他毕竟年幼稚。谈到旅游,国内国外,我是主张国内。他现阶段年少无知;旅游不能是奢侈的地去享受,应是一种体验生活和社会活动,应是长才识的。应是能从心灵上给予他震撼的人、事、景、物。是陶冶情操,提升世界观,应是从课本内走到了课本外的一种延伸。应是从灵肉的磨炼到精神的愉悦:应有跋山涉水艰难,攀登高望远的情趣体验。如果青少年的旅游失去了这些,就谈不上旅游是种人生享受。

就此搁“笔”,有感再叙。

祝合家欢乐!

邓老板 08:04:25

谢谢

江风 08:14:05

我刚才看了那晚我们的消息记录,你问

邓老板 21:56:06

国内那地方可去,对凡的学习有帮助”。空闲时我在给你留言,我只能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谈,我觉得要从小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这方面去考虑。

邓老板 08:14:36

明白

现在真闲下来,思来想去也无话可说。脑子里全是无知二字。真是书到用是方恨少。也找不出增长少年们才智的国内游学之路。

如果那个组国外游学团的老板看了我的言论,怕是要骂我一通了。此事,我向几位同事好友聊起时,同事们说,他们看到的是家长袋子里的钞票。也有的说,有钱的去玩玩只当是吃快餐,去饱眼福何偿不好。是的,花钱能买到开心,长见识,应是大大赚的好事。

不过,可建议组团老板修另一条发财的游学之路:开通国内1、暑期游学之路。2、暑期考学之路。3、暑期探学之路。我会极力帮助打广告:课堂内的延伸,真正的素质教育;走向世界从了解自己的国家开始; 收费便宜些,定会有众多学子参加。

连现在的中学生都“说”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极度的崇洋媚外。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课堂在纸上谈兵,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大搞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永远是制胜的法宝。我看我们的中学生教材也好得很呀,如果组学团抓住了现在中学生课堂教学的弱点,开发出这条符合教材(与之相结合)的——国内游学之路。定能大发其财。

请看中学语文(仅初中):综合性学习中提出:感受自然;黄河,母亲河;漫话探险;马的世界;脚踏一方土;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背起行囊起四方

再看哪些写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民风民俗、颂民爱国、居安思危的课文;还有历史,生物,地理等增进了解祖国文明和发展的学科。老师、家长们那天不是在鼓吹:为了中考的胜利;为了考重点学校、名校——背啊!做啊!学生则挑灯夜战,节假日也要上培习班。

最后看我们老师组织的无生机的夸夸其谈的课堂教学,你给学生来一次暑期考究之旅,让他实地探究,振聋发聩。不是开拓视野,培养中国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社会、家庭责任感受之旅吗?不是增强富二代的环保意思,节约意思,忧患意思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我没有游学的经历。对国家地理:东西南北人文环境也不太了解;更没有专业的旅游线路、景点知识。只知中国地大物博,文化灿烂,很了不起。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吹出来的。也知道韩国注册了我国的端午节成为了他的世界文化遗产。可笑,可悲。

北有:北京,有古代的“火烧圆明园”;有始建于春秋战国的燕国,经历了金、元、明、清的北京城,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城楼;现代的奥运会鸟巢;红叶如火的香山,秦始皇建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是有史以来唯一在太空中可看到的三度空见建筑物。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用险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峻;遥望我国山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雄心。据说从北京城再往北走一百五十里就是黄沙漫天的沙漠,可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致;我真有些担心祖国心脏哪年会被黄沙掩埋,成为又一个“古楼兰”;有天下

三、北戴河——疗养之旅

四、云冈石窟——石雕之旅

五、乔家大院——民宅之旅

六、平遥——古城之旅

七、内蒙古——草原之旅

八、大连——海滨之旅

九、长白山——雪山之旅

十、哈尔滨——冰雪之旅

十一、上海——时尚之旅

十二、苏州——园林之旅

十三、周庄——园林之旅

十四、西湖——天堂之旅

十五、泰山——巍峨之旅

十六、青岛——仙境之旅

十七、黄山——仙境之旅

十八、庐山——奇秀之旅

十九、景德镇——瓷艺之旅

二十、湄州岛——龙宫之旅

二十一、嵩山——少林之旅

二十二、长江三峡——画廊之旅

二十三、张家界——画卷之旅

二十四、深圳——锦绣之旅

二十五、珠海——优雅之旅

二十六、香港——精彩之旅

二十七、澳门——娱乐之旅

二十八、桂林——清新之旅

二十九、海南——热带之旅

三十、重庆——山城之旅

三十一、九寨沟——童话之旅

三十二、云南——彩云之旅

三十三、西世故——圣地之旅

三十四、西安——古都之旅

三十五、敦煌莫高窟——佛艺之旅

三十六、新疆——神奇之旅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崇尚什么?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学什么?北大、清华和各省重点大学无一不是千亿学子的圣殿。难道不值小小中学生一游??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人文环境东亚之最,难道不值一探??中国有古四大发明,现有什么?中国精神何在?山川依旧!风流人物可有?网上说富了的中国人全在出国旅游、定居!难道中国少年不值深思!!!他们没有现在对中国的熟识,那有出国时对国外的优先的惊叹、折服而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之志??

游学作文范文

躬行不枉读圣贤

11级9班 郭子珩

鸿蒙初判,天地剖分。有三皇治世,圣贤序伦。那些来自太古的理想与教训,那些来自先哲的洪文与经典,受历朝尊奉,享百代醴烟。然,倘谨囿于经书的三寸装线,不历世事的千百兴变,读烂圣贤,也怕枉然。

历古至今,世殊时异,然人性无改,故大道长恒。先人所著,自有可鉴。那些瓮牖绳枢、揭竿而起的绿林赤眉之徒,纵曰替天行道,纵欲均田均富,也难成道兴民和,反添了哀歌丧幡。又如权相贾似道,不学无术,虽操权柄,只教大宋江山塞外传急如飞雪,宫中游乐尚促织。是故在野者不修身,则行乖而德败;为政者不明道,则政乱而国衰。欲成高风者,不可不读圣贤之教;欲立大业者,不可不得先哲之理。

又可叹,科举以来童生秀才,又倾向另一个极端。窗外之事不闻不问,无训之为不历不行;足不出户,皓首穷经。言则佶屈聱牙,文必经史子集。只求鳌头独占,出将入相。只可惜:春风得意马蹄疾,却立不得济世之业;金榜辉煌朱字首,却留不下青史之名。圣贤章典,岂功名二字可屈折?古来经籍,非穷诵百过可神会。大道虽一,事势有异,死抱章句,焉以兴时善而制时弊?只可惜,枉将圣贤治世的教化,演绎成了儒冠误国的笑话。

因而,圣贤之书,不可不读,亦不可死读、枉读。明理行道,须相辅而并行。先哲道理,莫不出于实践,更应进步于实践。荀卿上承孔孟之道,下顺战国之世,横集诸子之言,论性恶,隆礼教,制王霸,成一代显学,为后世皇朝所奉行。上善若水,需长流而长新;微言常行,方日衍而日盛。

哲思出乎实践,丰乎实践,其价值亦应实现于实践。思厥墨子,创非攻城守之术,摩顶放踵,奔波天下,救百城万姓于战火荼毒。空谈道德,无以化民;闭门穷经,无以成事。动人以行,兴业更以有为。常曰圣贤寂寞,颜、曾之贤,穷居陋巷,独善其身,坐而论道,终邻里不化,不可不可谓寂寞一世。然先圣醇风化民、复礼兴邦之宏图,虽传志百代,仍是桃园幻梦,岂非寂寞千年?唯以实践之力,将三代之世的许诺兑现人间,方使圣贤得俦,舒心展颜。躬行身教,自胜经书百卷;秉政兴德,更出说教千番。

暗淡了多少金榜朱名,历史仅仅铭记了那些走出书斋的身影。方今之世,圣贤的理想仍如暮天长星;需以躬行之为,将那一脉光辉播扬人间。愿青衿之士,明至理,重实践;以一己切实之为,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躬 行 苦 旅

11级9 班 刘洋铭

让人类走向智慧巅峰的,绝不是漫若星河的幻想臆造,而是黄沙阵阵的驼铃古道上,那一排倔犟的脚印,他们用踽踽独行,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无畏无惧的先驱者。躬行苦旅,方能寻觅正道,摩挲大地方能洞晓天机。

躬行即实践。在思想的国度里,只有实践才能让人充满笃定和信念地把自我的旗帜立在曾经的荒芜之上,只有那些沾着探索者和实践者鲜血的思想之花才开得最惊艳。

在文化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感知那深沉的脉搏。

古有苏轼,被贬黄州后,从庙堂之上跌入江湖之远,他却把漂泊的一生寄托在寒山秋水,用被世俗侮辱的高尚心灵与生活的本质之美直接对话。最终在仕途最坎坷的时候,仰天大笑,纵笔泼墨写就传世名篇《赤壁赋》。今有国学大师余秋雨,为了寻根的执念一路寻去,足迹遍布九州大地,向那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基因真诚叩拜,最终把一部《文化苦旅》虔诚地捧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文学即人学,只有在与人民,与自然最贴近的位置,才能感受到那强烈的人文共鸣。好文章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熬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在实践的苦旅中拾起点滴真切的文思,在山水阡陌之中随手撷取新鲜的感动,连缀成一篇暖烘烘的人文关怀。

在思想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谛听那哲学的钟磬。

老庄哲学讲:道存于下。就是越微末的部分往往是真理最闪耀的所在。明代王守仁,政治失意,远谪边疆。穷山恶水,蛮荒寂寞让他不得不拿起犁杖亲自生活,体察生活的苦辣与悲喜,他和贫穷抗争,在失望里挣扎,在痛苦里拼命呼吸,在野性的生命冲撞里坚毅的站立着。他没有被命运窒息,却低头看见了如故的强大的内心。他提出了“心学”之说,开程朱理学之后的蔚然新风。

哲学如同观景,站得越高,看到的定是模糊的烟景。而亲自深入生活的细节,打开心灵的桎梏,让自由的灵魂匍匐在大地之上,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指引,在世事沉浮中体味感悟,在千帆过后的一片白蘋秋水间沉淀自己练达成熟的内心,这才是哲学的态度。

在国家复兴的苦旅上,唯有躬行,才能实现那雄浑的大梦。

在战火纷飞之时,中华大地上有过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刻讨论。中国的有识之士没有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用血肉模糊的手掌托着刻线磨灭的指南针,在荆棘之间艰苦开路,耳闻外寇野狼嗜血的嚎叫,眼观四周凋敝的世道,却从未呻吟过行路难。他们实践,他们探索,他们成功,他们失败,他们血洒法场,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终于在成败云烟散尽后,把一份留着血迹和泪痕的泛黄地图交给中华雄师。

国家发展要符合国家的特质,要与文化同气连枝。顺畅协调的政令来自于对本国的悉心观察和准确的把握。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在寻常百姓家中为国冥思苦想。因此中国腾飞的力量就潜藏在神州沃土之下,等着我们每一个人躬行着寻觅,虔诚地挖掘。

勿使奇思成笑谭,躬行苦旅踏千山。一脉执念长情,定须踽踽独行。

沐 水 乘 风

11级9班张天曦

在方形的教室里,我们是否也应去体会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的乐趣?

——题记

一屋一师,一课一门的日子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便是中国的教育。日日夜夜,沉浸于书中,看着方形的文字,拘束在前人的窠臼中,这便是当今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定要等到二十岁后,才能享受真正的知识与人生?是人也,当沐水乘风,游历于江湖。

古之从师者,不拘于浅浅的讲授,不拘于一屋一室之限。从师表伊始,孔子便为后之为师者留下了榜样。“吾与点也”,一句简单的赞许便是道出了师者传道授业的真谛。为师之人,当许学生以真知,当肆学生于自然,当任学生以遨游。不去追寻大同的理想,也可走出教室,于天地之间找寻奥秘。

后之岳麓书院,二程之理,便可在游学讲历之风,沐得理学精粹。

今之从师者,亦有不行之既成之“大道”,以求真知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身为美国两院院士,鼓励中国的生科爱好者走出前人的圈囿,以真知酌见得自我之提升。

郑渊洁拒使其子从义务教育,18岁成人便不再管教,亦成人之大理也。

我想,身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者,既然我们明智地汲取了“科举”的优点,为何反不能如古人一样,借历史仅为图创新,复古礼且为创今朝。游与天地之间,沐自然之汤汤之水,冯造化之徐徐之风,游学求知呢?中国的教育又何为不能在奠基夯实之时一跃而成世界之榜样乎?

于是时,有人已开始率“未冠者”行于乡野自然之中,复游学之趣。游学固然是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法,斡旋于课堂内外,使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可是,仅仅是这样,便足够了吗?

游学,是一种新的想法,但它仅仅是想法,那些实践者们,难道真的可以达到古之圣贤的目的吗?真的能够接触中国模式教育之弊吗?我们所说的且行且思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成效呢?恐怕如果继续这样的话,高兴的不应是教师与学生,而是那些挖掘游学商业价值的人们。

沐水,当沐清沥自然之水;乘风当乘纯洁淡雅之风。真正的教育,当以天地为课堂,在既成的知识之间,培养学生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挖取想要的,给予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真正的游学,会是一次次全新的穿梭与探求,也必将达到我们的期冀。

沐水乘风,如曾晳一样,与老师或与弟子坐在自己的世界,勾画自己的世界,挖掘自己的世界。

行将作止的模式教育,也将为后之学者,作出一部靓丽的诗篇。同后世教育一起,顺乎山水之间,留下记忆,留下痕迹。教育之兴,可待矣!

且行且思

11级9班卢阅孚

站在高山之巅,我以我坚实的足迹,丈量大地的巍峨;行走天地之间,我以我自由的灵魂,漫步思想的圣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脚步漫游世界,以思想遨游天空。且行。且思。

或许我的身体束缚了我的脚步,但我的思想早已冲出这重重桎梏;或许我的目光所及尽是苍茫之疮痍,但我的双脚定将引我走向这九州八荒。

且行且思,思他人之不能思,行他人之无处行。

思而不行,殆而无获。

树影摇曳,那是大地的太息;风声沙沙,那是天空的慨叹。独坐幽篁里的你,王阳明,怎知自己正是那群竹的笑柄?三日的苦修让你一无所获,长久的格物使你身心俱疲,高喊着“格物致知”口号的你,在这竹林之中,格出的只有身体的病痛,和眼中那残存的不甘。

“思而不学则殆。”岂止是学,若思而不行,也亦殆矣!我思故我在,无行则无获,而其身犹不解矣,且身心俱敝,岂不痛哉! 行而不思,愚之甚矣。

大雨滂沱,那是上天的泣涕;青砖呕哑,那是岁月的悲啼。当长城的方砖被标价刻字,当沉睡的古迹已人声鼎沸,当“到此一游”被学者们叹惋——他们,旅游者们,明文的规定阻挡不了他们抬起手中的笔,不痛不痒的处罚牵绊不了他们迈进的足——就这样,就这样,举起手中的相机,他们拍下的只有自己的洋相。

“行成于思毁于随。”而现如今将出游视为成长之行的又有几何!行之为行,不在区区之合影,无论所谓刻字留念。行者,使心与身并驾齐驱也。只有心灵跟上脚步,你的足迹才会给心灵更多成长的理由。

且行且思,以游无穷。

摇扇不语,那是哂笑的宋荣;踏花而过,那是御风的列子。我,微命三尺,书生一介。高三的现实使我跻身书山题海,遨游诸子百家。虽然不能踏徽杭之古道,访齐鲁以寻根,然我之思想早已将这万水千山走遍,走遍春夏秋冬。

或许我们的足迹不能遍布世界,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畅游宇内;且行且思,行于心,故人之无处行也;而思于天地,人之不能思也。故夫思于天地,则行于天地,行非足之行,思亦非神之思,乘宇内之正气浩然而游于无穷者,此言得也。

思而不行,而滞于心者,殆矣; 行而不思,而缓于心者,愚矣;

且行且思,思于无穷而行无穷,而敏于心,乐于心者,不亦说乎?

行 思

11级12班 刘允轲

形在魏阙之下,心存江海之上。

且行且思,由行至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行万里路,思百代过客、千年文化。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上海师生同追远、拜谒,去探求千年文化之旅,挣脱书本的束缚。行思之道,拓宽久浸书本的学生,对中华文化魅力的探思。放下书本,行之思之,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性格的提升。

行之且思益,创游学风尚。

古有苏辙游于太学,访泰山、嵩山之妙,阅洞庭、鄱阳之美。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辙为学严谨,读书万卷,然而走出家门,访名山大川之时,才发觉自己所知甚少。通过游学,至使他对自然、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思考,才有后日文章精妙之思、行文脱俗之理。

阅乔岳以培形楼,酌沧波以喻畎浍。正是由于行千山、走万川,才使东坡对人生思考揆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见解。正由于行思之妙,创一代游学风尚。

行之且思学,创文化价值。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在讲学过程中,孔子也历经对文化的思考过程。正是他对游学出于传播思想的前提下,游学后竞发现文化价值之深、之切。回鲁后,潜心研究尧舜、商周文化,编《中庸》、撰《春秋》。

孔子对文化价值的思考,由行而至,以思为终。告诫我们一种先行后思的文化方式,鼓励我们在书本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创立一种集体人格。这是一种行之思学、更是一种文化道德上先实践后思之的方式。

行之且珍惜,创态度至上。

“莫春者,春服既成”、“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并没有困于繁琐事务之中,而是放下沉重的包袱,游玩行远,放松自己。这怎不是行思的更高境界?放松心态而行,只为与自然万物、蚍蜉朝夕,只此山河、守此岁月,这怎又不是人格态度的更高境界?只为与自己、与天地共生,与生活相息相随。

郦道元游山川而记《水经注》;徐霞客行天下而思已,还有更多的现代人甘愿放下身心的负担,放下思想的桎梏,一起去行之而思之,去体悟唐宋传奇、齐鲁之乐、徽杭古道,此乃人生之至乐也。

行思之理。在于对自己、对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对文化的发展有更多的见解。这是一种集体文化发展的根源所在,也是民族兴旺之所在。巍巍华夏,行思千年不朽。

寻 根

11级10班 李润峰

寻找文学的根脉,是同李太白一起梦游天姥,采摘白云红霞的惬意洒脱;寻找哲学的根脉,是同王阳明一起格物致知,体悟花开花灭的睿智达观;寻找涵养的根脉,是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感悟悠然南山的闲适超然。处于迷茫的我们,应去寻找文化的根;处于迷茫的中国,应去寻找华夏的魂。

游学寻根,即是在泱泱中华文化中抚古追昔,从而立己身之命,谋将来之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今中国文学若要发展,须寻文学之根。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传统文学是那一茎芰荷一株橘树一兜莲芝,播撒着五千年来醉人的芬芳。莫言抓住中华文学的根脉,从乡土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棵文化的轩辕柏,从而勇获诺奖,声名鹊起。反观当今文坛人心浮躁,作品立意低俗,既无音韵之谐,亦无警世之能,所以正应寻文化之根。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当代文学若能取一觞真义于此,定可大有提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当今中国社会若要发展,须寻哲学之根。

百家争鸣之时,思想碰撞,字字珠玑;朱熹张栻之辩,引经据典,铿锵有力。文明若要发展,须追溯于社会。社会若要发展,须追溯于哲学,中国处积贫之时,逢羸弱之际,正是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迎风破雨,获得独立。方今社会凛然正气之下,总有人扬不淳之风,宣不正之气。此等情况,正应取法哲学,以孔子风草之喻应之,以老子无为而治应之,如能及此,方能社会进步,文明传承,黎民浩倡,相跻大同。

君子夫不全不粹不为美也。当今国人若要提升素质,警醒内心,须寻涵养之根。

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孔子的圣贤风范,孟子的浩然正气,嵇康的凛然不屈,涤生的警心克己构成了中国君子文化的不竭河流。《大学》有言:自天子及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当国人越来越缺少内心的寂静,缺少灵魂的独舞,缺少素质的源泉,正应追寻涵养的根。先秦的礼仪,西周的国风,魏晋的峨冠博带将成中华典雅的君子之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寻文学之根成现世文学之发展,寻哲学之根成现世社会之进步,寻涵养之根成现世素养之提升。从游学而寻根,从寻根而提升自我,从提升自我而振兴国家。中华轩辕柏的巨根从五千年前蔓延开来,扎根于地,又延展于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正如不能忘记自己的魂,我们应该让这根更粗更壮,让这魂越粹越精,去让后世的华夏子孙不忘记中华的根,中华的魂。

行万里路

11级10班 祝子晴

水滴,总要在溪流中奔跑过,在江河中沉淀过,被礁石打磨过,走过千万里山水,才能奔腾入海。我们也是如此。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缘何?书本上给出的是前人的总结,却并无具体过程。唯有行万里路,方能将所学所想化为所用。唯有经世历世,方能知晓何为致用。如何致用,更有许多是世事情态在书本之外,唯有行万里路,有所历练,方能得真知。

为行万里路,方能成才。

古人很早便有游学风尚,不论是李杜文章,还是潘江陆海,任他雄奇壮美,还是沉郁顿挫,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华。他们的传记中常有“游于三辅,因入京师”之言。寥寥数语,却概括了他们最重要的一段人生。这期间,郦道元踏遍山水,乃有水经一注;司马迁积累史料,终成无韵离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文字是死的,行万里路却可以将世事与文字相印证,知识与泥土和足迹混合在一起,便有了生命与活力。唯行万里路,方能成才。

唯行万里路,方能成事。

余秋雨一直希望为中国文化找一个可供对比的坐标,他将地点选在欧洲。然而图书馆的史料太过刻板,是不能成事的。他亲赴欧洲,拜访庞贝,稀释旦丁。他曾将罗马的黑夜与西安对比,轻叹“一个城市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再需灯光点亮黑夜。”这样的语言,这样的深刻,岂是史料能及!

千万里路,一步步的品味过,思考过,方能成事。去欧洲旅游的游客,人手一本《行者无疆》,不正是对这一道理的最佳解读吗?

唯行万里路,方知人生。

有一个男孩,他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最初只为逃避学校。他走过新疆,云南,分发粮食,看望孤儿。直到有一天,一位偷猎羚羊的刽子手向他跪下,说:“求你让开吧,我不杀它,全家都要挨饿。”他深受触动,回校学习。他知道他无能为力。他更认识到他有责任去改变。

有时候,我们囿于书本画给我们的条框中,怨书本教条,怨教育死板,却不曾想那无来由的惆怅不过十年少轻狂。唯行万里路,方能在世界的眼中,映照出真实的自己。

行万里路,为的是将书上的白纸黑墨画作地上的山水文章,将遥远抽象的终点化作清晰可见的过程,将麻木浑噩的生活化作多姿多彩的人生。

我想,这大概就是复旦附中的目标,也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吧:行万里路,成才、成事、成人。

知行相辅应如一

11级10班 宫振宇

王阳明曰:知行如一。总会有时囿于理论的条条框框而远离了现实的亲身实例;总会有时只顾手边的方便快捷而忘记了技巧的事半功倍。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游学,已成了文化学习的新途径。从徽杭古道到齐鲁寻根,且行且思让人融合贯通。诚然,书本是学习的基础,但走出书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升华?

知是船帆,行是清风。一帆风顺,方能扬帆远航。

当世人靡靡于浮华文风,王安石、他独立反对。倘若没有山洞的亲身经历?倘若没有未尽山洞的遗憾?他又怎会得出有志与力,且有物相之才能成功的道理。是知行如一,让他深刻认识了人生道理;是知行如一,给了他兴利除弊的动力。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阳光,行是雨露,披光沐雨,方能脱胎换骨。

十年山间采药,一生床前济人。李时珍,面对残损的医书;面对患病的黎民,他以知行如一完成了自我蜕变。怎能忘记那遍识百草的脚步?又怎能忘记那挑灯编撰的身影?对理论的执着,以及对实践的掌握,使医学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得以问世。我们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让自己极尽升华,功成名就。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知是高山,行是流水,高山流水,方能奏响时代篇章。

当社会主义的脚步停滞不前;当国家需求迫切增长。邓小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怎么有高楼大厦的林立?缺少理论,怎么有伟大蓝图的设想?因为知行如合一,国家的发展才会如此迅速;因为知行合一,时代的美好才会如此贴近你我。故曰:知行相辅应如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处于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难道我们只会死守书本,闭门造车吗?难道我们会只知游览,忘记基础吗?不、不会,知行相辅应如一。抛弃了知行合一,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就等于葬送了你我的前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身临其境要比纸上谈兵深刻的多。朋友,让你我携手,用实际行动去鉴证知行如一!

且行且思

11级18班

一步、二步,然后匍匐前进,向心中的圣殿献上毕生的力量。朝圣的路上,他们一生都在行走,不悲不喜,带着信仰上路,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不是疲于奔波的劳碌,而是在行走中沉淀心绪,找寻生命的意义。

且行且思,不是没有凭据的彷徨,而是在读过、听过之后,寻访根源,探求归处。

叶芝说他要走了,要去找寻没有喧嚣的地方;梭罗说他要离开,要在最接近天堂的河畔建一座木屋;海德格尔说他要前行,要去最求诗意般的栖居,用如梦的语言告诉自己且行且思。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写下一段令人难忘的诗句,而是他们孜孜的找寻,是他们在路上。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次次的拜谒旅程,黄玉峰和他的学生们走向了传承了百年的文化;顺流而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摸过绝巘上的松柏,听过峡谷中的狼鸣,一本地理著作也见证了他的行走;周游列国,传道解惑,孔子带着弟子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云烟,走向儒学的神圣。

每一分成绩,每一本著作,都绝不是前人经验的复述,是每一次行走的收获与体验,是见多而识广的智慧。

生命的本身便是一场行走,从生到死,从启程到归途,是任何书本都无法给与的体验和感悟,是旁人不能插足与代劳的朝圣之路。季羡林是走在笔墨里的学界泰斗,一生伏案,笔耕不缀。从印度文字到古老文明,他用一个人的行走为几代人的启程开辟了捷径;柏杨在呐喊和呼唤中行走,从文字到漫画,从心到形,即使身被监禁,心灵依然在叩问的途中,他用一个人的行走让中国人看清丑陋,重拾美的渴望。

生命的朝圣,早已超越了文字的浅薄,跨越了生死的束缚,是心的自由,灵魂的释放,是一生行走的执着和信仰。

你念、或者不念,生命就是这样,且行且思。

启程吧,紧随行走的信徒,去那圣殿看看,为了途中的自己而匍匐于地。

思行合一

11级18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规律洗练,实践详实。复旦名班,且行且学,故人才辈出。唯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阅历、思想无力提升。

若“思”为水,则“行”为舟,欲行千里,缺一不可。行未必是游学,而是实践与运用,让智慧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思行合一,智莫大焉。

思行合一,让知识鲜活贯穿。

新课标之改,重在实验操作。知识依旧,但学法不同。强其感性即强其理解与记忆。对比国外的教育,提倡的是操作与实践。也只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鲜活,让思路明朗。

机械记忆的谬误,在于死读书。思行合一,灵动了知识,充实了智慧。

思行合一,让阅历成熟深厚。

人活于世,所谓老成,无非阅历深、见识广。人愈广博,越易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工作之余,坚持四处游学,尽领风土人情。这对他的公司的发展大有裨益。阅历的丰富让他更有预见性,更知道行业的目标。于是,他对机遇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阅历的作用,这就是思行合一的作用。

不出门的秀才不会成熟,多行一处,多一份阅历。

思行合一,让思想广阔深刻。

古代孔子,万圣之圣,一生游学,读万卷圣贤书,行万里山河路,起智慧的精深无需多言。再如王阳明,苦思五年,行路十载,阅风云变幻,悟人世沧桑,有陆五心学留世,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再如我们所知,雅典和希腊的智慧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城邦之小,人口流动之大,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在不同城邦的文化中找到不同并思考本质与真理,才有了不朽的西方文化。

装在匣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有思想,思行合一,思想才会辉光普洒。

我们就像山洞里窝着的人,昏昏(厄厄)噩噩地听着外边的消息,妄想知天下事,自作聪明。只有当你走出山洞才会知道自己的愚钝并感叹知识的美丽。并不是说只行不思,要两手并重,用知识充实行程,用行程激活知识。

思行合一,你会发现知识的鲜活,阅历的多彩和思想的美妙,你会赞叹生命的多姿,自然的变幻的美好。于是,思行合一,枯燥变得有趣,无聊变得灵动。

思行合一,原来,学习是一生的快乐;原来,求知竟是永恒的美丽。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作文导写

吉林市2014学年度高中毕业摸底测试作文导写

吉林一中 慧无待

今年暑假,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带着学生去了趟内蒙古、陕西,完成了一次“追远·拜谒之旅”。这是他所带的人文实验班两年里的

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问题,因此首先切题的立意要在教育领域中挖掘和探讨。挖掘和探讨时,要紧扣“游学”这种学习和教育方式的本质,即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和回归传统的教育(“游学”古已有之,孔子是先行者)。

1、单纯论述“游学”这种学习和教育方式对于知识建构与传播的意义。(为何+游学)

“游学”的意义简单写法:俗语说“学以致用”,学习书本知识是为了致用,而最具直接致用功能的知识则源自实践启迪后的总结与创造,而游学正是创造致用之知的最佳方式。孔子、玄奘游学传递思想的光芒(思想的光芒源自游学),司马迁、余秋雨游学传递历史与文化的光芒(历史文化的光芒源自游学),郦道元、钱学森游学让科学的灯塔闪光(科学的光芒源自游学)。

2、单纯论述“游学”这种学习和教育方式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为何+游学)

立意⑴ “游学”这种教育实践能更有效地促成掌握知识:

走出读死书、死读书的牢笼,以轻松愉悦甚至好奇的心情面对知识①利于产生求知的主动性。②利于产生感悟与记忆的深刻性。③利于产生形成思想认识的灵感。④利于产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创造性。

立意⑵ “游学”这种教育实践更能出真知和真才:

①检验已有知识才能准确放心地用于实际。②还可弥补旧知、获取新知,而知识源于实际,则更利于用于实际。③更利于形成思想、提升思想。

3、综合论述“游学”这种学习和教育方式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学什么+为何游学)

学什么及其意义:①唐宋明文化——文学熏陶(成才之识)——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②齐鲁寻根——道德感化(成人之德)——做明礼节、有德行的人

③徽文化与徽商创业的艰难——实干启迪(成事之理)——做肯吃苦、能实干的人

——本立意源于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的立意启发,详见后文“附”。

注:徽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肇兴源于徽商。徽商兴起于宋朝,但它真正成为雄踞四方的商帮,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徽商随着资本积累的增

加,显示出资本雄厚,人数众多、地域广阔、经营范围覆盖了国计民生的诸多方面,包括盐业、粮食、木材、茶叶、陶瓷、纺织、文房四宝、印刷等等。徽文化的价值观念一是和谐观念,二是诚信观念,三是重教育人、亦儒亦贾,四是乐善好施、热心助人,五是不畏艰难的骆驼精神。

附: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多角度显性多提示:考虑到考生自我感悟、体会难度不小,所以命题人先解说了诗句的意境美,并就其隐含的哲理给出了三种理解,这些提示性的文字均能成为写作思路,考生顺着其中某一方面延展、拓宽,都是可以的。

下页

美国游学报告1

走进美国——美国日记

美国日记-

今天我们来到了加州的最南端,世外桃源圣地亚哥,隶属科罗那多州,刚踏入这片土地时我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在这里你随处可见享受着生活的人们,他们慵懒地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好像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安静。热爱音乐的人他们在草坪上弹着吉它唱着歌,喜欢运动的人他们玩着帆船,跑着步、骑着自行车,蓝天白云,湛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一排排的帆船,翱翔的海鸥,海豚不时从海底冒出来,懒散的海狮也找了一个栖息地在那里晒太阳,上空还不时有飞机飞过,整个的景色已融为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向往。

此外,圣地亚哥还是一个军港城市,海军的驻扎基地,在这里我

到纽约的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上午参观了政府资助比较多的马里兰大学,这是一所公立大学,校园环境非常的优美,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吉祥物与我们学校的相仿,都是神龟。

结束了游玩,下午来到弗吉利亚大学开始了上课之旅,玩了这么些天,开始上课还是有些不适应的,幸亏课上的还是蛮有意思的,上课的主题是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教授给我们讲了美国大学的历史,校园生活、研究生教育等等。美国的一个班级很小,一般十几个人左右,只有一些公共课的教室才会大一些。学生的专业选择都是按自己的兴趣来的,不喜欢的话可以随时提出申请要求换专业。由于课堂人数较少,课堂氛围就比较轻松,多以讨论式教学为主,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尽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只要有什么问题举手就行。课堂上你也不会觉得有太多的拘束,有时老师干脆直接坐到讲台上来讲课,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吃甜点。我觉得美国课堂是一个很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让思维得到极大开阔的地方,这点让我十分向往,如果中国的课堂上也能出现这样的场景,中国的教育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2012年7月22日 周天 天气晴朗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林肯纪念堂,看着高高在上的林肯塑像,顿时肃然起敬,令人对这位伟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林肯正坐纪念堂中间,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于人民心中”。两边的大理石墙上还刻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

层非同寻常的奋斗史。看完视频,有专门的人员给我们讲解了国会内部的设计缘由,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国会旁的国会图书馆,非常的金碧辉煌,里面放着数以百计的藏书,使人置身于书的海洋中。

下午还是来到了弗吉利亚大学上课,我开始慢慢发现美国人在上课时都很喜欢联系他们的家庭来讲述一个事情。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感觉很亲切,听着很有画面感。

7月24日 周二 天气晴

今天阳光特别的好,早上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白宫,不过只能在不远处遥望一下总统入住的官邸,白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气派,甚至可以说比国会差远了,但此生能看一眼白宫也是人生一件乐事。接着我们来到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里面拥有着无数架的飞机模型,有二战时期的飞机、战斗机,也有现代的超音速飞机、无人飞机等,最过瘾的是亲眼见证了飞机冲上航母的那一刻,感觉非常的棒。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对面是国家艺术中心,由于时间关系我也没来得及去看看,不过听国际蓉讲里面大部分是一些名人的话,如梵高、达芬奇等,走进艺术的殿堂你的心会情不自禁的静下来,去慢慢体味画家笔下的画。

下午还是同样来到了弗吉利亚大学上课,不过今天这个下午有些特别,因为今天这是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最后一天。中午我们来到了这所大学和交流的学生一起吃了美国正宗的披萨,吃完之后,我们就上课了。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女老师,她非常的幽默风趣,在她的课上非常的轻松。上完课后,大学的负责人给我们颁发了交流项目证书,那一刻很激动。它为我的人生画板添上了另一种色彩,那就是有了在国外这样一次短暂的经历。

2012年7月25日 周三 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在华盛顿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我们来到了上课多日的弗吉利亚大学主校区,学校非常的漂亮,最喜欢的就是学校的窗户了,拍了很多照片。参观完大家就急急忙忙撤了,因为大家都铆足了尽,准备下午的大采购。由于从华盛顿到奥特莱斯得两三个小时,所以我们就在沿途的汉堡王吃了汉堡(终于摆脱了多天来吃自助餐的命运,大家非常的开心)。

下午三点钟到了奥特莱斯,一到站,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冲向了店里。国内的很多知名品牌在这里都卖的相对便宜一些,如CK、Guess、polo、coach等等,大家都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买了不少,结束了购物,大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美国日记——

下页 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