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四年级作文民间传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2:44:12 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民间传说小学作文

篇一:迈航教育作文辅导四年级第八单元——美丽的民间传说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第八单元《美丽的民间传说》作文指导

一、作文要求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像一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习惯,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搜集到的民间传说写下来。

二、学前热身

1、什么叫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密切关系的口头故事。

2、让我们先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就曾经给我们讲过许多这样的民间传说故事,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比如:《嫦娥的传说》、《龙的传说》、《十二生肖的传说》、《年的传说》、《端午节的传说》等等。

3、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1)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实际上就是故事的内容)

(3)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三、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完《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之后。

1、这个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清楚:有趣味、感人的情节。

A、《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瘟疫,一个叫桓[huán]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zhūyú],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起因:家庭和睦,死于瘟疫

发展:拜师学艺,勤学苦练

登高避灾:茱萸叶、菊花酒

重阳节的传说高潮:

斩妖除魔:搏斗、扎死

结束:举行活动,纪念桓景

B、《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叙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牛郎织女》一文中的人物有(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哥哥嫂子);动物(老牛);

主要人物是(牛郎、织女);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实、命苦)的孩子,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但(成天)关在(机房里);最后牛郎能够娶到织女为妻,可见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对封建社会恶势力的反抗),这也是人们美好的理想。

3、课文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道,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写作顺序。

先写:牛郎织女 生活美满 再写:王母娘娘残暴、专制最后: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四、习作指导

(一)民间传说的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第 1 页 共 5 页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二)传说的形成一般有三种情况:

(1)解释某种事物、某些历史人物、风俗习惯的由来而产生的传说。尽管它是幻想性的故事,有某些附会的因素,但是以追本溯源的形式出现,而且有可信性。此外各种风俗传说也是解释性的,如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划龙舟等等。

(2)有的事物、人物与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毫无关系,而有某种相似,纯属附会而产生的传说。

(3)某些事、人物符合某些人的心理、愿望而加以增溢、夸大、理想化或神化而成的传说。

(三) 民间传说的分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也就不同,现以内容为依据,分为以下六类:

1、人物传说。

(1) 远古人物的传说。如杜宇、李冰父子的传说。

(2) 农民起义领袖的传说。如李自成、张献忠的传说。

(3) 革命领袖的传说。如《朱德的扁担》等。

(4) 文人的传说。如关于曹雪芹、施耐庵、蒲松龄、郑板桥的传说等。

(5) 能工巧匠的传说。如《鲁班的故事》等。

(6) 清官的传说。如包公、海瑞的传说。

2、历史事件的传说。

这类民间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是劳动人民对历史的认识。它们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广泛刻划各界层、各方面人物的动态,揭示历史的真实,表现人心归向。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一般分为三种:

(1) 反对外族侵略的传说。如各种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传说故事。

(2) 表现农民起义的传说。如反映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重大事件《黄巢的传说》、《李自成度黄河》、苗族的《张秀眉起义》等。

(3) 革命历史事件传说。如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种种传说。

3、地方风物的传说。

这类传说最多,如《峨眉山的传说》、《西湖的传说》、《通天河的传说》等山山水水的传说,《洛阳的传说》中的牡丹花的传说等等。

4、民俗传说。

如关于各种节日的传说,祭祀、岁时、习俗、衣食住行、婚丧仪式等民俗的传说等。

5、土特产的传说。

关于盐、蔗糖、名酒和各种药材等的传说,如《长白山人参的故事》。

6、社会生活的传说。

关于婚姻、爱情、家庭等的传说,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写作时应注意三点

1、在写作前一定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大家要大胆地想,充分地想。)

2、故事中的动物或物件可以定作人来写,让这些动物或物件能说、会动、,就像《牛郎织女》中的老牛一样。(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

3、别人介绍的民间故事可能很长,选择主要情节写下来;主人公不要太多,两三个就行了。(否则人物太多,情节就容易复杂,就写不清楚了。)

五、习作欣赏

习作一 倒贴“福”字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的严格。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他便命令全城百姓要在门上贴一张“福”字,如果不遵守命令的话,就要杀无赦[shè]!而皇后却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她经常帮助百姓解决难题。因此,皇后在民 第 2 页 共 5 页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间被称为“女菩萨”。

大年三十到了,皇帝和皇后就一起坐着豪华的马车出了宫,来到了民间。皇帝下了马车,一家一家地查,看到每户人家都贴了一个“福”字,就笑着点点头,百姓才松了一口气。突然,皇帝紧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原来,有一户人家不认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厉声喊道:“大胆刁民!竟敢违背我的命令!来人呐,拖出去斩了!”旁边的皇后灵机一动,说:“慢!”一旁的侍卫立刻停了下来,皇后又说道:“皇上,臣妾认为,这‘福’字可是另有含义。您看,他把‘福’字倒过来,不就表示福到了吗?这位老百姓的意思是:皇帝来了,福就到了。您为什么还要杀他呢?”皇帝听后,觉得有道理,便转怒为喜,说道:“这位老百姓果然聪明啊,以后大年三十,大家都要把‘福’字倒过来贴。来人呐,把他放了!”

从此以后,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倒贴“福”字,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气越来越多,平安越来越多!

习作二赵佗定县龙川的传说

赵佗,是龙川首任县令。佗城,最早定为龙川县治所,说起这个县治所的建置,民间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秦始皇三十三年,赵佗接受秦皇诏封为龙川县令后,为择建龙川县治所址而殚精竭虑。他顶风雨,冒寒暑,不辞劳苦地驾舟沿东江而上进行勘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仔细察看山势水脉和乡情民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考察,赵佗认为在佗城建置县治所最为合适。因为佗城依山傍水,土地开阔,背靠嶅山,面临东江,水上交通便利,东面有蓝关险道,北面有五合(枫树坝)要塞屏障,是个建置县治所的风水宝地。便召集沿江乡绅官宦进行商议,把在佗城设置县治所的设想告诉大家,但是,有的乡绅官宦却坚持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柳城地面平坦,也面临东江,县治所应该建在柳城;有的认为黎咀最佳;有的认为建在四都最为理想??大家争论纷纷。

赵佗是个足智多谋之人,知道这样争论下去必然没有结果。为顾全大局,使众人心悦诚服,他想了一会儿,说:“大家不要再争论啦!这样吧,三天后,你们各自在自己的家乡挖一斗土前来过秤,哪个地方的土最重,就铁定在哪个地方建置县治所!”大家听后,觉得赵佗这个方法很好,表示赞同。

量土秤重那天,各地的乡绅官宦都带着从家乡挖来的一斗土前来过秤。不知是天意的使然,抑或是人们的刻意为之。也许是佗城乡绅听懂了赵佗“铁定”两字的言意,便在打铁寮旁取来一斗土,经过秤,结果比任何地方的土都重半斤。于是,赵佗当即宣布:“经量土秤重,佗城的土最重,县治所就建在佗城!”随着赵佗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佗城被铁定为龙川县治所址,达二千余年。

千百年的事实证明,赵佗定县的决策是正确的,佗城是个福地,龙川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就连日本鬼子也不敢到龙川。

习作三: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mì]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 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chán]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 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 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第 3 页 共 5 页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习作四 卓峰山的传说

卓峰山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坑风景区内,是老隆县城最高的一座山头,是人们登高的首选之地。晨昏时刻,游人络绎不绝。在山顶上举目眺望,整个龙川县城那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源远流长的东江,尽收眼底。

卓峰山又叫做峰山,传说清朝末年,卓峰山对面的东江河边有一家财万贯的财主黄大占,欲修建一豪宅,他想财丁更旺,便四处寻访有名的风水先生来查看风水,并让风水先生帮其选择豪宅正门的朝向。风水先生几经挑选,终于定大门朝水坑方向。由于当时水坑左山低、右山高,风水先生便建议财主请人垒高左山与右山持平,这样便可保子子孙孙永世富贵。财主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花费了大笔钱财,雇用成千上万的劳工,终日挑土垒山。终于,半年后,将左山峰垒成与右山峰持平,之后再花巨资建造豪宅,择定良辰吉日进驻豪宅。说来也巧,从此以后,黄大占家族越来越兴旺,出了不少人才。例如,原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当代回文诗研究专家黄羲[xī]平先生就是其后裔[yì]。

这个故事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客家人讲究风水的习俗和敢于改天换地的精神。

习作五过小年祭灶神的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zhóu lǐ]

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习作六我家乡的传说

朋友,你的家乡在哪儿呢?是在那繁华热闹的城市,还是在那僻静优美的小山村?你的家乡又有着怎样的奇异怪事呢?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那儿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说那儿有一座山,这座山名叫做“无崖岭”,“无崖岭”的半山腰有一个悬崖,那是通往山岭的路,可是那条路只是一道窄得只能让一尺脚放上去的边沿,边沿上面是陡峭悬壁,下面则是望不到底的深谷,要想从这条路到达山顶,对一般的人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听说,那座山的上面,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还住着许多奇怪的生物,比如:多了一只脚的牛,长着翅膀的马,会说话的花草树木,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桃子,貌若天仙的仙女,长着一对雪白翅膀的天使??

还听说那儿有一条银色的瀑布,上面是没有颜色,而下面却是五彩斑斓,有红、黄、绿、紫、青五种颜色。我想:这大概就是王母娘娘的五彩瑶池吧。听说,那儿的仙女经常在那嬉戏,玩耍,所以时常有一些水被泼洒下来,那儿的人说,那些水就是露珠,所以经常有人会去那儿装“水”。还听那儿老奶奶和老爷爷说:“那儿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名字叫做虹儿,她穿着七彩斑斓的衣服,衣服上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她一出现,天上就会有一条十分美丽的彩虹。 听人说,曾经有一位身强力健的青年就是从那条窄路登上山顶,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人说:“他掉进了那个深不见底的深谷,摔死了。”也有人说:“他上去了,在那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第 4 页 共 5 页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可传说终归是传说,那不是真的,除非你相信。你们知道那是谁的家乡吗?那就是我的家乡。 第 5 页 共 5 页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篇二:第八单元作文 民间传说

待得清楚;有有趣、感人的情节。)

三、课上指导

回忆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

要把传说中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 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互相修改。 在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三点:

(1)、让学生在写作前,一定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激励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想。

(2)、告诉学生故事中的动物或物件都可以当作人来写,让这些动物或物件能说,会动,就像牛郎织女中的老牛一样。

(3)、提醒学生:别人介绍的民间故事可能很长,选择主要情节写下来;主人公不要太多,两三学生就写不清楚。)

三、课上评改

实施步骤:

1、组内交流:互听、互评,最感人。

听评要求:

是否听清楚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篇小故事有趣吗?感人吗?你最欣赏编写的哪部分内容?

有没有介绍不清楚的内容?帮助读文同学改一改。

有没有说得不通顺的地方?帮忙改一改。

2、根据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童话故事。

四、写作

把修改好的文章写到作文本上。

例文:

端午节的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篇三:四上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础情况:

本班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习作能力,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能写三百字左右的文章。从整体来说,动笔前有不错的构思,作文也有一定的创意。行文中,具体生动的篇章屡屡出现,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几个同学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作文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大部分同学能用通顺的句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条理。但还有不少的同学,作文基本功很差。他们不会观察,日记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句子往往有很多语病,条理不清,无法让人读懂。写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们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

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总体目标: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8课次。这8次习作,有4次与口语交际和并安排。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其特点是: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的写实和写想象。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表达“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各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4、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官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1

5、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6、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7、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三、提高习作水平措施:

1.坚持每天一段话(字数不限,自由表达,清楚即可,),每周两作文(课堂作文和周记)的制度,格外重视习作交流点评。

2、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教育,结合课文布置片段写作。

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寻找素材,在阅读中习得方法。

4、鉴赏优秀作文,诵读、积累适当的优作,学习写作的方法

5、继续实行作文量化评价制度,定期予以表扬。

6、强化面批,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给予高度的关注;鼓励写作好的学生继续投稿,或参加各级作文竞赛,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7、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改习作、互改习作的意识,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写事作文、我的童年趣事 四课时

第二单元、普通话宣传周四课时

第三单元写人作文、写一写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四课时

第四单元写景作文、环境变化……变了四课时

第五单元记事作文、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四课时

第六单元想象作文、未来的笔 四课时

第七单元写人作文、名人爱国故事 四课时

第八单元、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四课时

2

官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安乡县官垱镇中心小学课程教案

官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3

官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官垱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5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