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转载: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刘德斌)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0:44:04 高中作文
转载: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刘德斌)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转载: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刘德斌)作文

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刘德斌

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

 

画脑图的方法是运用思维工具对文章“塑形”(赋形思维)过程进行具体形象的外化,它通过各分支的“重复”与“对比”使作文内容丰富化、充分化、深刻化。而要用好这个工具,对文章内容与立意进行深度思考,还有必要掌握一些人类思维的基础模型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的最新写作思维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思维根据对象来分,是五大类,因果思维、共时思维、历时思维、程度思维、相似思维。我个人认为,这是从哲学层面来研究思维。对于学生作文有着重要意义。这里,我举一些课文及语文知识为例子来简单介绍这些思维模型。

 

因果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原因、背景、功能(影响)、措施。

 

科学家竺可桢号召人们《向沙漠进军》,首先介绍了沙漠的危害,这里是对其影响(功能)进行分析与综合;接着介绍了征服的办法,这是运用措施分析与综合;征服的前提条件,包括已有成绩、大有可为,有制度保证,这些其实是讲向沙漠进军的背景。全文是典型的因果思维。

 

 

 

毛泽东同志号召人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很大的气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谈其原因,接着分别介绍了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谈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谈其背景,最后提出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是谈其措施。

 

 

 

因果思维是逻辑思维的灵魂。因此,议论文的主体主要是运用因果思维。

 

【考题举例】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07浙江湖州中考题

成长与成功

07江苏泰州中考题

完美

07四川成都中考题

呼唤

07贵州遵义中考题

 

 

共时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类型、构成、层次、尺度。

 

《爱莲说》中,周敦颐依次谈及爱菊、爱牡丹、爱莲三种人,并依次举出了陶渊明、世人、自己三类代表人物,象征着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这里运用的是类型分析与综合;

 

 

 

《中国石拱桥》介绍赵州桥时,作者就是按大拱、小拱、拱圈、外观四个构成部分分别进行介绍的,运用的是构成分析与综合。《故宫博物物》的主体在进行说明时,分成了前朝与内庭两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又细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构成思维是写景文章的基本逻辑思路。朱自清的散文《春》,其实也是按照春中的景物构成来进行思维的:总写山、水、日,分写草、花、风、雨、人。

 

 

 

吴晗的名篇《谈骨气》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三个分论点,也是“骨气”在富贵、贫贱、威武等三种层次的体现。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中,作者为了介绍白杨树的不平凡,分别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尺度进行了介绍。

 

 

 

【考题举例】

07江苏苏州中考题

走进____

07内蒙赤峰中考题

兰州的韵味(地名换成家乡)

07甘肃兰州中考题

感谢

07福建宁德中考题

 

 

历时思维的对象有两个点:历史、过程。

 

沈括的《活板》是历时思维的运用典型:先是对活板印刷的历史进行了追溯,指出其是雕板印刷发展而来。在描写活板印刷的的具体用法时,作者是按刻字、排版、印刷、拆板四个制作过程来进行介绍的。

 

 

 

我们常见的记叙文也一般要介绍事件的过程。如《木兰诗》,很明确是按照“代父从军”、“十年征战”、“辞官回乡”三个过程来介绍的,思路十分清晰。《七根火柴》、《故乡》等课文也是这样的典型。《故乡》全文的基本结构就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过程。

 

 

 

 

【考题举例】

____改变了我

07江苏盐城中考题

我在成长

07江苏宁波中考题

寻找平衡

07浙江绍兴中考题

那一次,我很____

07河南课改实验区中考题1

 

 

程度思维的对象仅一个点:数量。

 

典型运用就是“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准确无误。

 

当然,程度思维有时候不仅仅可以用这种精确的数量来描述。如《扁鹊见蔡桓公》中,描写了蔡桓公四种程度的病情,分别是“汤熨所及”、“针石所及”、“火齐所及”、“骨髓,无奈何”,这四种程度可以视为概数或约数,文章就根据这四种不同程度的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来展示其病情恶化直到最后“体痛,遂死”的过程。

 

 

 

相似思维的对象有五个点:同类相似、异类相似,性质(性格)自相似、空间自相似、时间自相似。

 

相似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化身。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除了整体构架是以构成思维为主体之外,细微之处,从开篇的“春天的脚步近了”,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一以贯之都是相似思维的运用。

 

运用这类思维模型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这是异类相似,相似的点在于“形态”。比拟的修辞手法也是运用相似思维。如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是人的动作,但“青荇”在水底的动作与人的招摇的动作是有相似之处的。再如拟物:“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飞”是鸟类的动作,但这里宏儿的跑出来的速度与鸟类的飞行的速度是有相似之处的。这是典型的异类相似。象征的修辞手法也是异类相似的典型。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再如借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两者之间具有相似之处。

 

而对于自相似,借代的修辞手法是最典型的运用。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其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李公朴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之间“性格自相似”。

 

相似思维在构思文章整体时的运用主要是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如前面所列举的《白杨礼赞》中,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象征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这实质上就是相似思维。又如前面所列举的《谈骨气》中所列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分别对应举了一个例子“文天祥拒绝降元”、“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宁死不屈”,这种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相似思维。因此,要学好作文,必须在相似思维上下足功夫。

 

如:湖南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草色遥看近却无》,要求描写诗句的意境或哲理,要探究出这种哲理,我们就必须运用“性格”相似作以下分析:

 

 

 

【考题举例】

心中有盏红绿灯

07广东广州中考题

奔跑

07江苏镇江中考题

水终有澄清的一天

07湖北恩施中考题2

路上

07四川内江中考题

追求(追求与坚守)

07四川资阳中考题(05湖南师大附中直升高中模拟题)

 

 

 

 

三、要综合灵活地运用思维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思维模型的运用,有的是文章的整体结构,有的是一两个小小的句子,也就是说,运用这些思维操作的种种模型、技术不仅可以生成思想、情感,而且可以生成表达行文的材料、语言、结构、篇章。要灵活地运用这些思维模型,需要系统的训练,养成自觉运用他们去思考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与事物的习惯。

 

【考题举例】

 

2007年湖北省潜江、仙桃等地中考作文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这是发生在深圳街头的一件事:一个已经20多岁、身高去不足1米的残疾乞丐躺在地上乞讨,将近一天时间所获无几。一个外国人路过,看到上身赤裸脚穿拖鞋的他,就送给了他一张百元大钞。令人惊异的不是这个乞丐的“意外所获”,而是不到半分钟之后,他一瘸一拐地走到30米外的一个募捐箱边,将这一百元钱塞进去。那里,两百多名网友正在为一位身患重病却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女孩募捐。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捐钱时,他只说了一句:“她比我更可怜……”

 

这道作文题可以作如下审题:

 

 

 

 

【考题举例】

 

2007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诗意的生活》的示范:

 

一、审题意:

 

 

 

二、定文体:

 

记叙文:通过故事演绎诗意(虽苦犹乐简单、充实、宽容、平和、快乐)地面对生活。

 

议论文:通过事实来证明诗意地生活就是简单、充实、宽容、平和、快乐地面对生活。

 

三、塑结构:

 

定材料取舍、详略、先后。

 

看得出来,通过思维模型对作文题目进行审察,出题者的目的很容易地暴露出来了。

 

【考题举例】

 

2007江西省新课标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构思过程如下:

 

 

 

 

2008-09-12  人教网 

篇一:作文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想像与联想能力训练》典型课例

想象和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两大点:在构思时引导线索、丰富内容,在文本中增强文采与表达效果。想象力强的人常常能够在他们的工作、劳动、创造中做出一般人所做不出的成绩,而想象力强的人写作文章也能够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现代社会作文生活对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能够移植》,2001年成人高考作文题:《假如地球上没有绿色》。2000年

圆就是地球,我们人类靠地球生存,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圆是太阳,如果没有太阳,世界就没有温暖和光亮,万物也不能生存。所以圆是生命的源泉。

圆,就是挂在每个人心上的幸福大奖牌。

6.想象的作用:使文章生动有趣。

三、习作时如何运用想象。

示例:五元钱的故事(文题设计:孔连根)

提示:绝大部分同学都经历过“五元钱的故事”,只不过这五元钱的来源不一样,用法不一样,故事也就不一样,而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当然也不同。同学们不妨写一写这“五元钱的故事”。可以写你经历过的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改造你所经历或者所见闻的某个故事,甚至可以完全凭想象创作出一个新的故事。不论你怎么写,有两个基本要求必须做到:合情合理,真实可信;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1.由五元钱你想到了什么?(画脑图:钱是从哪里来的?最终是怎么用去的?)

2.由“钱是从哪里来的”你想到了什么?(在脑图上票上:捡、积、别人给??)

3.由“捡、积、别人给??”分别又可以想到些什么?(在脑图上标出)

4.同样想出“最终钱是怎样用去的?”并标在脑图上。

5、以上为你的“五元钱的故事”的前半部分设计了一些问题。其实,当你决定怎样用去这五元钱的时候,以及在用的过程中还会有许多问题,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设计了。同学们在构思任何一个故事的时候,都应该像这样为它设计出许多问题来,绝不要只是简单地叙述那个过程。

6.因为钱只有可能有一个来源,所以要对所想象的内容进行选择,在脑图上保留要写进文章的内容,擦去不写进文章的内容。

7.哪里先写?哪里后写?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在脑图上标出。

四、小结:由想象可以构成发散性思维和连续性思维。对习作有重要作用。结合脑图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想、选,将会使写文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五、现场作业:《假如我是??》

1.总结: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四个步骤:想、选、写、修。要求先用脑图进行想、选,然后再进行写,要一气呵成。最后进行修改。

2.示例:以《假如我是小草》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

①作为小草,你是怎样去绿化、美化城市的?这个问题要大胆地展开想像,把你绿化、美化城市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

②你为什么要做小草?这个问题要从现实入手,把你耳闻目睹的恶劣环境写出来。这两个问题哪一个先写,哪一个后写,要根据内容来定。

③??

(注:本系列稿件网络传播权只授权人教网,其他网站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

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

画脑图的方法是运用思维工具对文章“塑形”(赋形思维)过程进行具体形象的外化,它通过各分支的“重复”与“对比”使作文内容丰富化、充分化、深刻化。而要用好这个工具,对文章内容与立意进行深度思考,还有必要掌握一些人类思维的基础模型。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的最新写作思维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思维根据对象来分,是五大类,因果思维、共时思维、历时思维、程度思维、相似思维。我个人认为,这是从哲学层面来研究思维。对

于学生作文有着重要意义。这里,我举一些课文及语文知识为例子来简单介绍这些思维模型。

◆因果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原因、背景、功能(影响)、措施。

科学家竺可桢号召人们《向沙漠进军》,首先介绍了沙漠的危害,这里是对其影响(功能)进行分析与综合;接着介绍了征服的办法,这是运用措施分析与综合;征服的前提条件,包括已有成绩、大有

可为,有制度保证,这些其实是讲向沙漠进军的背景。全文是典型的因果思维。

毛泽东同志号召人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

很大的气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谈其原因,接着分别介绍了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谈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谈其背景,最后提出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

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是谈其措施。

因果思维是逻辑思维的灵魂。因此,议论文的主体主要是运用因果思维。

【考题举例】

◆共时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类型、构成、层次、尺度。

《爱莲说》中,周敦颐依次谈及爱菊、爱牡丹、爱莲三种人,并依次举出了陶渊明、世人、自己三

类代表人物,象征着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这里运用的是类型分析与综合;

下页

篇二: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

熟练地掌握几种思维模型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的最新写作思维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思维根据对象来分,是五大类,因果思维、共时思维、历时思维、程度思维、相似思维。我个人认为,这是从哲学层面来研究思维。对于学生作文有着重要意义。这里,我举

一些课文及语文知识为例子来简单介绍这些思维模型。

◆因果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原因、背景、功能(影响)、措施。

科学家竺可桢号召人们《向沙漠进军》,首先介绍了沙漠的危害,这里是对其影响(功能)进行分析与综合;接着介绍了征服的办法,这是运用措施分析与综合;征服的前提条件,包括已有成绩、大有可为,有制度保证,这些其实是讲向沙漠进军的背景。全文是典型的因果思维。

毛泽东同志号召人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很大的气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谈其原因,接着分别介绍了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谈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谈其背景,最后提出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是谈其措施。

因果思维是逻辑思维的灵魂。因此,议论文的主体主要是运用因果思维。

【考题举例】

◆共时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类型、构成、层次、尺度。

《爱莲说》中,周敦颐依次谈及爱菊、爱牡丹、爱莲三种人,并依次举出了陶渊明、世人、自己三类代表人物,象征着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这里运用的是类型分析与综合;

《中国石拱桥》介绍赵州桥时,作者就是按大拱、小拱、拱圈、外观四个构成部分分别进行介绍的,运用的是构成分析与综合。《故宫博物物》的主体在进行说明时,分成了前朝与内庭两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又细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构成思维是写景文章的基本逻辑思路。朱自清的散文《春》,其实也是按照春中的景物构成来进行思维的:总写山、水、日,分写草、花、风、雨、人。

吴晗的名篇《谈骨气》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三个分论点,也是“骨气”在富贵、贫贱、威武等三种层次的体现。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中,作者为了介绍白杨树的不平凡,分别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尺度进行了介绍。

【考题举例】

◆历时思维的对象有两个点:历史、过程。

沈括的《活板》是历时思维的运用典型:先是对活板印刷的历史进行了追溯,指出其是雕板印刷发展而来。在描写活板印刷的的具体用法时,作者是按刻字、排版、印刷、拆板四个制作过程来进行介绍的。

我们常见的记叙文也一般要介绍事件的过程。如《木兰诗》,很明确是按照“代父从军”、“十年征战”、“辞官回乡”三个过程来介绍的,思路十分清晰。《七根火柴》、《故乡》等课文也是这样的典型。《故乡》全文的基本结构就是“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过程。

【考题举例】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办公室刘德斌

作者曾经指出,语言、语感和思维是语文和作文教学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缺失一个,语文和作文教学都只能走进僵死的胡同。写作活动是一种紧张的、严密的思维活动,是把思维活动的轨迹,用语言文字开展周密表达的活动。作文训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推动作文水平的成长。我个人认为,作文是运用主体所积累的语言(字词句等)开展符合语法规范(语感)的表达。在这个运用语言,符合语感地表达的过程中,思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发目的”作用。

一、关于学生作文思维过程的典型理论:

㈠、关于学生作文心理模型的研究

1、作文心理模型研究的进程

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与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面貌,我们必须首先设法认真探讨小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国内外作文心理模型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

A、波里特(Bereiter)等人,根据作文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记忆中存储的资讯这一事实,把作文看作是“知识表达过程(knowledgetellingprocess)”,强调知识在作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具有写作知识是作文的先决条件,而掌握一般知识则是作文的必要基础。该模型把“写作构思”看成是作者根据主题和体裁的规定从自己的长期记忆中提取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或资讯),并对这些知识开展合理组织,用以有条理地、合乎语法地表达主题思想的过程。这种模型的不足是:只看重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以及自然和社会知识在作文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作者的观察事物能力和内部心理加工能力对写作过程的决定性影响。

B、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朱京曦同志于1997年初建构的“表象操作型作文心理模型”,是目前国内在这地方开展的较深入探索“表象操作型作文心理模型”。

其特点是强调表象操作在作文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波里特模型的缺陷,这是它的主要优点。其不足之处是把作文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完全归结为“一次同构”与“二次同构”的“表象操作”(即表象的分解与组合操作),这未免过于简单化。表象操作一般不涉及思维,或者只是涉及具体形象思维而绝不涉及抽象逻辑思维。

C、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四位学者在《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一种新的、综合考虑知识、能力与情操等三地方因素影响的命题作文心理过程模型。由于这种模型强调“思维”在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思维不仅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一般形象思维,而且还包括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可以称之为“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他们认为作文过程涉及知识(日常生活知识、自然和社会知

识、写作知识)、能力(观察事物能力、表象操作能力、思维加工能力、以及包括口头和书面两地方的语词表达能力)与情操(情绪、情感以及包括道德、审美、价值等地方的思想观念)三个地方。知识主要决定“写什么”,能力决定“如何写”(写作知识也与如何写有关),情操决定“为什么写”。因此对作文所规定的基本素质可以用如图所示的三维模型来表示。

2、“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简介:

作者认为作文教学包括六要素:审题定中、选择素材、启发想象、成长思维、言语训练和协作学习。思维加工型命题作文心理模型如下图:

㈡、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

上海市特级教师陆继椿提出一种“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如图:

陆老师认为:现代情感和现代认识是现代思维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是雄厚,越是交叉,越有利于发挥思维的作用。现代认识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切知识、资讯、观念的总和。现代认识的积累主要是按照逻辑思维的规律开展的。现代情感是指现代社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现代情感的丰富主要是非逻辑作用的结果。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过程,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因素始终交织在其中,这种交织在作文时的思维活动中更加明显,所谓“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就是古人从写作实践中体会出来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经济改革的成长,使社会的情感和认识都在起着深刻的变化,爱憎和是非已经有不少新的内容了,没有新的情和新的理,就不能构成现代思维去发现和表现现实,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

陆老师还指出:现代情感和现代认识都是从现代生活的土壤里产生的。因此,作文训练的广阔背景是现代生活,高考作文的命题背景也是现代生活,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经历和环境,所具有的资讯和知识,所能理解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成长中的问题。我们的作文训练内容如果也从这个大背景出发去提炼,同学们的作文也就会渗透出现代气息了。

在前文中,我确立了作文教学改革研究的总目标体系“开放写作——真实写作——个性写作——创新写作”,其中讲求创新一点与陆继椿老师的“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触发事物——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的过程有不谋而合之处,即都把创新作为了作文的最终目的,求新的关键在于思维。刘锡庆教授曾经指出,作文的本质在于求新。

㈢、我对学生作文思维过程的认识

刘锡庆教授把写作过程分为“物→意→文”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其思维在”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过程之间的重要作用如图:

我以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为“发散——收束——线性”的过程。即从“物”到“意”的过程是一个发散过程(有人认为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即从文章的写作目标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但这些写作内容并不是全可以写进文章中去的,所以还要开展筛选,即所谓选材,从这里就开始了“收束”的阶段;从选出的材料中再开展炼意、构思、谋篇是一个连续不断地“收束”的过程;经过发散和收束两个过程之后,作者心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变成文字了,学过语言学的人都知道,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线性”(字要一个一个地说出来,而话要一句一句地说出来,不可能同时表达),也就是说,从“意”到“文”是一个发散性的思维素材不断收束,最终变为线性。

上面的阐述可以用图表示为:

|物|意|文|

|想|选|写|修|

|发散性(脑图)|收束性|线性(外化文字)|

这种“发散——收束——线性”的思维过程特点在前面所述的“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与“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有所体现。“思维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中,分解、组合、想象——发散;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收束。而在陆老师的“现代作文教学心理模型”中这种特点更加明显:触发事物、多向思维——发散;求异思维、独创思维——收束。

90年代兴起的电脑作文与网络作文与能很形象地说明。在作文之前确定作文的主题,特别是要确定关键词,然后通过这个关键词在网络上开展搜索(发散),搜索引擎会将一大堆相干与不相干的材料(图、文、音乐??)放到作者的面前,这时需要作者开展认真筛选(收束),最后通过粘贴与过渡写作成文(线性)。在笔者提出的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发散——收束——线性”的观点也得到了体现:想的阶段是扩展脑图,拓展题材,集合资料,这是发散的过程(以中心词画脑图,类似在自己的生活记忆网络中通过关键词开展搜索),而选的阶段则要开展选材、定序与详略,属于收束的过程。所以,在这里的“想”与“选”的过程是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中所谓选材的表现,但强调了选材前把以前积聚在脑海中的材料从写作目的出发开展搜索的过程。

㈣、通过联想的展开与联想的选择来作实例:

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历史迈出的一大步。--联想集团宣传语。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联想在实质上成为了发散思维的工具: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再如,《路》这个题目,由它的本义挖掘其深刻的内涵:人生之路,学习之路,改革之路,奋斗之路,成材之路,成功之路,堕落之路,毁灭之路,失败之路??进而想到: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联想的展开与选择来写作。

1、联想的展开。著名教授许国泰说“思维就是找联系,”这话十分精辟,我们常说的创

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四通八达的联系,就是打开思路,让思维的触角与无限丰富的其它事物产生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交合生新物”(许国泰),作文也是这样,新颖的立意,就是从这四面八方的碰撞中产生的。当然,也不能说任何这种碰撞都是有意思的,都是成功的,但毫无疑问,没有这种碰撞,就不会有新的、有意思的新立意。

2、联想的选择,也叫联想的定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联想产生多种立意,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

3、“联想的展开与定位”示例:

物象世界—特征①———特征②———特征③

心灵背景—心灵共振①—心灵共振②—心灵共振③??感情纽结——形成文章

这个图说明了任何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一般说来,都拥有“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块天地。“物象世界”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心灵背景”则是长期积累的、融汇贯通的作者本人所具有的知识、思想、感情等地方的内容。“物象”一旦进入作者的构思,就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一地方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开展淘洗和筛选,捕捉到符合自己的感情和情趣的物象;另一地方又经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作者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个地方的加工,“物象世界”和“心灵背景”这两道电流就会相互接通,从而引发新的感情火花(也就是灵感之花)。

在谈到童诗教学时,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定义就是:“物象+心象+表达=诗”,在这里谈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记叙文的写作理论:

物象①意象①

物象②——感受(感悟点)——意象②

物象意象③——主旨提炼

把众多物象点归拢起来,找出其中一同的东西,形成作者的总体感受。物象点的统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点,此时,你已捕捉到意象,并渗入自己的感情、观点,得到感悟,再在此基础上,把感悟点的方地方面都分散,扩展为几条线索,使感悟点具体化、明晰化、丰富化。这是丰富文章内容,但分散之后还要从提炼主旨这个地方来集中。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有一个主题。感情之波不管怎样翻腾激荡,都必须受到主题制约。

例: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作文的思维过程具有“发散——收束——线性”的特点。

二、写作教学实践规定注重思维训练。

1、《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5日报道:

语文阅卷老师谈作文写作:善于联想学会思辨

本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虽然仍坚持开放型的话题形式,但同时也加强了对话题理解的限定,因而本年“不知所云”和宿构的考场作文比往年大为减少。本年高考阅卷对语言的规定有所侧重,因为语言的流畅现实反映出的正是学员思维的清晰,这也符合高考考查的规定。因为从掌握知识来看,只有凭借清晰的思维才可能准确地记忆,而从表达能力地方看,清晰的思维更是笔随心到、文从字顺、行云流水的前提。

本年的高考作文整体情况反映良好,但在阅卷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通通存在的问题:

如不少学员思辨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弱。所谓思辨能力就是能否准确地、多地方地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而在这次高考作文试卷中,有些学员将“诚信”理解成了“真诚、信任”或“坦诚、信心”,这与“诚信”(诚实、守信)本身的含义是有一定出入的。另外,非常一部分学员只会从正面重复阐述,而不会换一个角度来说“诚信”,更不会前瞻性地、假设性分析有关”诚信“的现象。

我们知道,在日常的语文表达中,对同一个问题,同向的重复不如一正一反的相互弥补增色。试卷中出现的这种现象现实上也体现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中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多种论证办法。

所谓联想能力包括同类联想能力和相关联想能力。考场作文反映出一部分学员的联想是跳跃式的,内在的联系根本不紧密,这就使得文章很散。而出现这种现象的缘故就在于学员同类联想和相关联想的能力不足。所谓同类联想,就是联想之物是性质相同的。比如,说到男人就想到女人,说到孩童就想到老叟,说到人的个体就想到人的集合。而相关联想是指联想物之间存在彼此影响的内在的联系。例如,说到船就想到载之覆之的水,说到千里马就想到养之驯之的伯乐。

心理学家郭卜乐认为:思维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刻意求知的努力,和基于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知和推断的总结和利用。所以不一定深刻,不一定深入,不一定合理,不一定完整,有时仅仅是一种想象和臆断。由此看来,报道中的思辩与联想都可归入思维里面。因此,高考的学员答卷情况提醒着人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

2、轻松写作七词法

美国作文教学专家保尔·金塞拉(PaulKinsella)专著《写作技巧》(THETECHNIQUESOFWRITING)介绍了一种“轻松写作七词法”。他以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写作文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甚至以为是一种折磨,缘故在于作文难写,难于落笔开篇和限定话题。PaulKinsella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运用日常语言中的7个重点思维词来问题题和回答问题。平时我们只用少数几个重点词来组织思维和问题题,这是一个在无意识当中开展的思维过程,不妨有意让学生意识到这一过程。这种办法被称为“七词法”。

7个重点思维词是:如何(HOW),如果(IF),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谁(WHO),为什么(WHY)。具体的做法是针对作文题目,用这七个重点词当中的一个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一问题作出归纳性的回答。这个归纳性的回答就可以作为整篇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放在文章的开头,起着中心思想的作用。有了中心句,余下的文章就好写了,围绕着中心句展开讨论,通过举例、正反比较等手段充分论证中心句,最后作出总结。一篇作文即可大功告成了。而且因为有了中心句时时刻刻提醒着学生他这篇文章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不容易跑题,这也就起到了限定话题的作用。在这种办法中,要注意尽可能只用一个重点词来问题题,用重点词问题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得出中心句,所提的问题一般不写进文章里,因此中心句必须是独立的、完整的,即使是不看问题也能让别人读得懂,也就是说中心句清楚地回答所提的问题。

(“七词”与新闻写作要素之间有接近之处,那么新闻引路是否也可以这样解释,值得思考。)

3、有人认为,知识、思维和自我意识构成了创造力的基本要素。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绘画教学的中差别:中人儿童画完后问:“像不像?”,而美国儿童问:“好不好?”。他指出这种差别现实上是模仿与创造的思维差别。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教”混同于“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老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成长和思考的空间。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着重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学生思考出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我们应该交给学生思维的工具。

下页

篇四:4X积木作文教学法

基础讲座二:用画脑图的方法帮助思维

刘德斌

本方法长期坚持,解决“能写好”的问题。

一、作文学习为什么要重视思维训练。

什么是作文?有N种概念,我的理解是,作文是运用良好的语感协调语言,以表达思维的成果。也就是说,作文要学习的三要素是:语感、语言、思维。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写作的人应该记住,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要在于学习思想。”在语感/语言/思维这三者中间,前面二项是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自己习得的。唯“思维”一项,是有技巧的。也就是说,抓住了“思维”,就抓住了作文能力提高的关键。语文教育家、人教社中语室的顾振彪先生说:“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

二、用画脑图的方法帮助思维。

脑图又称思维导图,被人称为七大思维工具之一,是由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出来的一种全新思维方法。画脑图被笔者引为最核心的思维工具,是4X积木思维作文法的核心内容和特色方法。

画脑图的要点是:①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把题旨(或主题词)写在中心;②在中心点引出分支,把任何有关这一题旨的论点写上;③有不同类别的资料时,便另开新的分支;④将字写在线上并不断连接下去,不要让思维流程被打断!

如一位小学生所画的“一只小猪”的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博士说:思维导图使我能够分清主次,更快而且更清楚地看出一些主要思想如何彼此关联;它给了我一个中间平台,使我在思维过程与实际写作之间平稳过渡;它使我有了把思想组织起来并加以深化提炼的能力,而不再重复耗时费力的起草再起草过程;由于把思维和写作分开来了,我可以更清

楚地想问题,思路也广泛多了;开始写作时,我已有了一个清楚的结构,这使写作更容易,更快,也更愉快。

学习将脑图成功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从此,凭脑袋空想来列作文提纲的时代从此不复返。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旧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很重视思维的培养,但并没有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思维方法。脑图的引入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展画脑图”的过程实质是发散性思维,联想是发散思维的工具,通过联想的展开,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具体写作文章时要做到联想丰富而且合理,这样,还需要掌握联想的展开与选择,也就是我所说的“完善脑图”。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有一个立意,这就关系到联想的选择(或称定位),也就是选择什么联想点,选择什么立意的问题。脑图的引入还避免了原来所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笔记的缺点,能直观地看出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各内容之间的中心立意点??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

三、运用脑图帮助写作要注意的技巧。

为了使写作的内容丰富化/充分作/深刻化,在画脑图中,要掌握一些思维技巧,如两种思维形态,

◆运用联想三法则: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产生联想”。后人归纳为联想三法则:

①相似联想:想起与刺激或环境相似的经验。

②对比联想:想起与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③接近联想:想起时空上与刺激有关的经验。

例如:山→河→鱼→虾

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

想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联想,想的内容才能全面、丰富。

比如,以讲桌为例进行发散思维,可能的联想方向是:

通过这一番联想之后,我们会发现,描写讲桌,实质是要歌颂老师。进而

可以由此四点入手,扩充成一篇抒情散文。

以下是一名学生的真实的思维导图,不妨分析一下其联想的方法。

大家要注意,其中想到沙尘暴这个意象也许写抒情诗可以用,而谈到贫困山区需要社会捐资助学也许可以构思成一个故事,谈到教师清贫也许可以描写成抒情散文,等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文章的构思过程正是在这种思维导图的扩充过程中一点一点的积绽思想和灵感的火花,这样才能写出最有个性的好文章来。

◆发散思维与连续思维兼顾:

一是连续思维,由A到B,由B到C,由C到D,??;要注意在不跑题的范围内联想与想象。二是发散(聚敛)思维,由A到B/C/D??。发散思维使文章内容丰富,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

如: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

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杨塑《茶花赋》)

其思维路径是:茶花→一切美的事物→劳动创造→用劳动来美化生活的人。这样一来,文章就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运用串联式联想引导人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本质,了解深刻含义,领悟生活哲理。

◆我仿佛一会儿漫步在古城长安,看到你那古老的风貌;一会儿又来到翠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河唱着歌流过身边;一会儿又进入云涌雾绕的山峦,欣赏着那云海神奇的变幻;一会儿又步入书廊,诵读那些动人的诗篇。(刘湛秋《碑林漫步》)

其思维路径是:

◆学会归类

由一只小动物,我们会直接想到它“白色的”、“胖”、“耳朵大”、“脖子长”??,这都可以归入“样子”一大类,但在最初思维时往往不会直接想到先关于它的样子,而只会想到一些直观印想。所以画出脑图之后,还要注意对内容进行归类,这样,想的内容才能更加条理清晰,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线索很完美。其实质是“聚敛思维”。如附图中的“联类”。

◆注意多次构思

在展画脑图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只选择其中的一支作为文章的构架。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一支构架进行再一次发散与连续思维,以充实内容,使思维缜密。因此,“想”与“选”两个步骤有可能是交替进行的。

训练工具推荐:

由于初学者对于思维导图非常陌生(其实在国外,包括港澳台新马等地区和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所以,在训练4X作文法的时候,首先要重点做好“思维导图”拓展思维的训练。

为了完成作业,请大家手绘图后再扫描图片上传论坛,或者下载专业软件,请电脑专业人士指导使用。

推荐选用:MindjetMindManagerPro

下载地址:

http://hi.baidu.com/unusual/blog/item/c868dd5496f3be5dd009066a.html

或者选用:Mindmapper2008

下载地址:soft/62044.htm

四、训练考题举例:

如:【考题举例】

07河南课改实验区中考题2: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审题示范: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