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教孩子写作文,记住这10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22:16:08 体裁作文
教孩子写作文,记住这10条!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教孩子写作文,记住这10条!作文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1、写作并不神秘;2、写作需要技巧;3、写作强调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篇一:给初中生家长的十条建议,搭起孩子与您沟通桥梁

给初中生家长的十条建议,搭起孩子与您沟通桥梁当你的孩子进入初中,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并逐步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给初中生的家长们以下一些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

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

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

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记住:好家长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即使孩子对某位任课老师有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也要弄清楚事实之后再酌情处理,不要主观判断。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

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

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篇二:优秀中学生的十条标准

优秀中学生的十条标准

1、志存高远,胸怀理想,勤奋进取,修身报国。

2、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团结同学,求同存异。

3、诚实守信,绝不作弊,品行端正,人格完美。

4、穿戴整洁,讲究卫生,举止文明,情趣健康。

5、遵守秩序,讲究公德,做事公正,善于合作。

6、遵纪守法,明辨是非,见义勇为,勇担责任。

7、自主学习,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8、体育自强,身心健康,劳逸结合,兴趣广泛。

9、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热爱劳动,服务社会。

10、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篇三: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十个做人处事的智慧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十个做人处事的智慧

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一些家庭生活常识,但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的事情。教会孩子做人处事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做人处事的十大智慧。

一、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

糊涂的人一般呐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有些人断章取义,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到处传,让你百口莫辩。不如不去说,那样别人就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糊涂呐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见了。

二、守拙的智慧:心头洞明,表面糊涂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这种人不张扬,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众人的欢迎。社会是很现实的,人心更是难测的。当你的聪明外观、锋芒毕露时,则遭人妒忌。那又何必呢?炫耀自己,无非想让人高眼看你,无非为了虚荣、脸上有光,但当你在官场、职场被排挤,不能尽情挥洒时,不知是否有聪明致祸之叹?

三、口讷的智慧:不逞利口,不论人短

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四、隐忍的智慧: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能伸能屈之人。没有谁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所以,得意时固然值得扬眉吐气,失意时却不能一味消沉,应积蓄力量,以伺东山再起。这时候的隐忍,才算把人生百味都尝尽。失意时的忍,是知雄守雌,以退为进。

五、包容的智慧:以和为贵,宽容大度

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六、做人的智慧:表面愚拙,内心精明

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人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当然,表面上可以糊涂,心里却要打个小算盘,时时的调整自己。放眼远望,别死盯别人的缺点,要懂得吃小亏才能赚大利着急道。

七、生存的智慧:灵活应变,从容谨慎

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八、交际的智慧:精于“糊涂”,广结人缘

交际场合,真真假假,虚实莫辩。别人的话,有些可以当真,有些则不然。精于糊涂之道的人,跟任何人都可以是朋友,甚至别人的冒犯,他都可以微笑面对。凡事不去较真,也就避免了冲突,可以左右逢缘。

九、处事的智慧:故意示弱,假装糊涂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为人处世,能不小心点吗?小摔小疼,大摔就不仅仅是疼了。要明白的是:在一开始就故意示弱,假装糊涂,不是可以避免站得高,摔的疼吗?

十、修身的智慧:达观生活,知足常乐

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想要达观,就要怀一颗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不去计较是是非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不满百,何必怀千岁忧呢?人生不愉快的事,能忘就忘,不去强求什么,不也很潇洒吗?

篇四:我这样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论文

我这样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

摘要:无数小学生的习作已充分表明,如果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我按“观察、思考、表达”这一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组织高年级学生写观察记,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大大改变了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

关键词:观察思考表达评改展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的作文水平是与其认识能力紧密连在一起的。无数小学生的习作已充分表明,如果儿童缺乏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要提高儿童的作文水平,必须首先引导他们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是观察,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意识的,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组织小学生写好“观察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能使他们学会观察,积累写作材料,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是这样组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观察记的:

一、成立小组

“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且由于学生阅历、视野、能力、方法的种种不足,他们在学习时是需要相互合作的,写观察记也不例外。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四人中,作

文水平较高的、中等的、较低的都有。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写好观察记。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搞好观察、说和写、评改和展览等写观察记的环节,我在这些环节中只作适当的指导和要求。

二、组织观察

观察,首先要解决观察什么问题。我在班里的黑板上开辟了“观察角”,用来写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或由我提供或由学生提供。

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要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的来说,要能训练学生观察人、事、物、景等的能力。所提供的观察对象或跟人有关,或跟事有关,或与物品相关,或与景色相关等。如我让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学校老师和同学、村里各种人物的外貌特征,及他们在开心、伤心、苦恼、愤怒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人物的能力;让学生观察班上当天发生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事的能力。

提供的观察对象,还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的观察对象首先应是学生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如果学生都难于去观察,还谈什么激发兴趣呢?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还可让学生提供观察对象。我的学生曾提供了“同桌在思考时的动作和表情”,“班上最漂亮的鞋”,“班上最漂亮的发型”等观察对象。学生在观察他们自己提供的对象时,总是充满热情。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让学生观察一些“时间性”较强的对象。如秋天到了,我让学生观察那一派丰收的景象;下雨

了,我让学生观察雨景;过端午节了,我让学生观察粽子。

提供观察对象,有时还要结合单元的习作去提供。这样做,既是为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到自己习作上,懂得作文离不开观察。如为了结合五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说明性文章,我让学生在写之前去观察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玩具、文具、或电器,也可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对象确定之后,还不能让学生急于去观察,还必须让学生知道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按什么顺序去观察。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我让学生观察田野:先提示学生可观察田野上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有哪些,什么样儿,人们在忙些什么等;可按照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顺序去观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所以不必常作这样的提示。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两方面。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到“观察角”里,我只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做好以上准备后,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了。由于观察对象大都需要从几个方面去观察,为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所以开始时宜一次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往后才一次观察一个对象。条件允许的可亲自带学生去观察,或让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去观察;不允许的就让学生自由去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看外,去听,去想,去做好简单记录,这样他们的收获会更多。观察完后,有必要的还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如观察竹子,观察后,可让学生查阅有关竹子的科普文。这样做,能补充学生的观察所得,也能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

能力和习惯。

三、组织说和写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材料是零乱的,必须通过思维加工才能表达出来。“说”实质是对原材料进行删节、组装、制作的过程,是变“说写脱节”为从说到写的过程。我让小组长组织组员轮流去说,互相评议。这样便能实现“资源”共享,使他们能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加工原材料。“说”训练应在学生观察完后,尽早进行。最好观察刚刚结束,学生兴趣未尽时,就马上组织学生说。

开始一次只观察一个或几个侧面,“写”就要求写成片断,不要求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结构和完整的情节。“写”是学生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学生的兴趣也高。到后来一次观察一个对象,就让学生写成篇,这也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四、组织评改和展览

评改应及时进行,最好一星期评改一次。批改方式有许多种,为使学生尝到批改甜头,这里我主要采用“小组自改法”小组交叉自改,主要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最后小组推荐一两段(篇)较好的观察记,写上“推荐文”连同其它本子交给我评批。我主要详批“推荐文”和在写得较差的观察记里找出好句子。本子发回去后,叫学生抄写好“推荐文”和句子,贴出去展览,以起激励和示范作用。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以上是我按“观察、思考、表达”这一认识

事物、表达事物的规律组织高年级学生写观察记的方法。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写好“观察记”,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大家都觉得有话可写,大大改变了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局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