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语文教学:“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案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10:38:49 体裁作文
语文教学:“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案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语文教学:“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案作文

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

教学目标:

1、 掌握“1+1+1”作文模式; 

2、 掌握“截取生活横断面”法,写好具体事例。 

(高一的学生,普遍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不知道记叙文该怎么写。王玉强老师首创的“1+1+1”模式,高效、实用,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写好作文。 

王玉强老师在市教研会上要求“把学习的规律方法教给学生”、“每一节课都要渗透方法教学”。这两个目标,可以很好地落实王老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修改、评定。(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作文得高分啊?嗯,想!太想了!呵呵!可以看出,大家都有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其实,只要掌握了真正高效实用的方法,写好作文一点也不难。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作文大师,咱们市高中语文教研员王玉强老师的方法试一试。我们先来研究两篇高考优秀作文。

 

二、读范文,找规律 

  (课前印发王玉强老师新作《深度教学》P149——150页所选的高考优秀记叙文文①广东卷《芳香永存》②山东卷《见证》)

(一)读范文 

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同学们手中的就是两篇高考优秀作文,是我们模仿的对象。这两篇作文各写了几件事?在写人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范文。(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表现。) 

(二)找规律

哪位同学首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请三位同学谈,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和指导。) 

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芳香永存》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三个片断的描写,突出了小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成长变化。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而小作者却只能在心里深深地怀念,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写自己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学会关心他人、独立生活的大姐姐,作者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读后令人心酸。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用朴实的文字给大家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感真挚。作者在叙述中结构清晰,材料生动,很好地表达出作者沉痛的思母之情,切合题目要求。

概括一下,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述:

 

(板书)  记叙文==1+1+1(自己的事  细节)  (《深度教学》P149页) 

 

我们再来看第二篇。《见证》的作者在一朵花瓣上说人情,借助一盆君子兰来见证三代同堂的真情,见证“我”的成长,见证我们的爱,以物写人,具有双关意味,可谓视角独特。在写法上属于典型的以小见大,在感情表达上极为真挚。文章开篇点题,结尾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者在表现“我”与爸妈感情的发展变化时,运用递进式结构,写了三个细节,即“矛盾激发(那日,我们又吵起来……)——矛盾解决(升入高中那年……)——见证成长(昨天,我又拉起妈妈的手……)” 

概括一下,我们仍然可以用刚才的公式表述:

 

记叙文==1+1+1(自己的事  细节)

 

不过,这一篇《见证》是“纵式”,也就是递进式;而《芳香永存》是“横式”,即并列式的。(板书“纵式”“横式”) 

两篇范文或写了三件事,或写了三个细节。都是写的自己的事。 

请同学们牢牢记住:记叙文=1+1+1(自己的事——细节)。这里的“1”就是一件事或一个细节。

 

 (三)再强化、再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这两篇作文,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每个“1”。 

2、小组活动:大家刚刚学过的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有没有采用“1+1+1”模式的例子?比如第四单元?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对极了!《烛之武退秦师》就是采用的“横式”的“1+1+1”模式—— 

“佚之狐说郑伯”+“郑伯见烛之武”+“烛之武见秦伯”,都是郑伯和烛之武亲身经历的事。《左传》按照时间顺序选取这三段对话,成就千古名篇。 

《赤壁之战》写孙权最后下定联刘抗操的决心时,也是采用的“横式”的“1+1+1”模式——“鲁肃说孙权”+“周瑜初见孙权”+“周瑜复夜见孙权”,都是东吴决策者孙权自己的事。最终孙权君臣同心一意,联合刘备,成功实施了诈降火攻之计,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课本P110页所选的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祖母玛丽娅讲什么是爱情的童话故事,也是采用的“横式”的“1+1+1”模式,讲了上帝和大天使在“一年后”“五十年后”“五十三年后”三次到人间看到的景象,把复杂的爱情讲得清楚明白。 

《荷花淀》“夫妻话别”一段,则是纵式的“1+1+1”:“隐瞒、追问”+“说实话、交心”+“叮嘱、分别”。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对水生参军抗日一事夫妻二人的情感变化,刻画了水生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四)练一练

(实物投影学生的问题作文)

不经历磨难的花无法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一直很喜欢冰心的一句话:“鲜艳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的美丽,而不知道它背后有多少汗水与泪泉。”

 对于未曾走过如此遥远的距离的我来说,此次远足无疑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考验,

在这漫漫长路之中,极度想要放弃,脚在疼痛的边缘挣扎。路漫长而遥远的看不到边际使人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希望,脑子中只剩下与生俱来的要强于不服输陪伴我行走。

去时,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雨在为我们的远足而担心,不由得想起了荆轲刺秦王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走在这个陌生的路途上,也让我领略了不同的风景,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踏上了归途,刚开始并无不适,心想没什么难得啊!一会儿吃的东西开始在肚子中翻江倒海,脚开始与地面作斗争,一粒粒的石子镶嵌在脚面上,整个脚面向在刀刃上一般。每一块肉都在割舍。我勉强的搀扶着同学有时也想自己都成这样了强啊!可看见他艰难的行走她是我的同学不能放弃,渐渐地,身体像一口干涸的井一般渴望着水的滋润,手在摆动中变得又肿又大,真的好想蹲在那不走了。泪在眼眶中徘徊,可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坚持自己也只好勉强前行。一路的奔波终于回到学校,身体的所有力气都被抽干,不由自主地蹲在地下。

在此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同学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也知道了望望你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会给人带来多少温暖与希望。曾经的我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没有经过暴风雨的摧残眼光还封存在自我狭隘的世界中。曾不止世界的精彩与万千。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惊奇与未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冷舞蹈生活的真谛1

现在我们需要挺直腰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刚总结的“1+1+1”模式,对这篇习作的总的结构大胆地进行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请三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点评,并作进一步修改。) 

-------- 

作文题目改为:   远足“炼”途    

(拟题用“抄”法,详见王玉强老师《深度教学》可以作为下一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任田田,你怎么又跑前面去了?”班长不满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这是一只有七八里长的队伍。今天是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远足,去六十里外的黑铁山抗日纪念馆扫墓。   (修改稿采用王老师主张的“果因结构”,可以专门训练。) 

“我太兴奋了。走着走着就走快了。嘿嘿!远足也没什么呀!没他们说的那么累嘛。”说话的同时,我还顺手把个子最小的王凤的书包背到了自己的背上,冲班长做了个鬼脸。同学们也个个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脚下都安着弹簧呢。 

杯具的是,都走N个小时了,历史老师才告诉我们,走了一半的路了!这时,老天也来作对,阴沉着脸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像极了我的心情······“还有多远?还得走多久?班长,我走不动了。”一个小时后,我已在队伍的尾巴上了。“你都问几次了?快点,还得走一个小时呢。”“啊!天啊!我不活了。”我怕了。刚开始的兴奋早没影了,身上的书包也早已转移到了班长的肩上。我可怜巴巴地挪着,拽着体育委员的胳膊,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终于到达了黑铁山。我们默默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一分钟很短暂,可又是那么漫长。战士们与敌人搏斗的场景,好像就在我眼前,血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今天的国旗格外红。我的委屈和累已经无影无踪,我们这些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孩子们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往回走,更艰难的考验开始了。同学们你搀我扶,我的脚疼得厉害。路面上的一粒粒的石子专门挑逗我的脚,两只脚像踩在刀刃上一般,泪在眼眶中徘徊。渐渐地,身体像一口干涸的井一般渴望着水的滋润,手在长时间地摆动中变得又肿又大,所有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要是有一张床该有多好啊。几位同学一直搀扶我,鼓励我:“田田,你能行的。你是好样的。黑铁山的革命前辈在给你鼓劲呢。来,笑一个。坚持,不能让自己留下遗憾。超越极限才是真胜利。” 

  我咬牙坚持着,微笑着,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惊奇与未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1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篇作文可以进一步就语言、句式修改。) 

这几位同学的修改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1+1”模式。

 

这篇习作,可以采用“纵式”的“1+1+1”模式,写体现“我”的思想认识的变化的三个细节:“兴奋、畏惧”+“犹豫、斗争”+“战胜自己”。也可以修改为“横式”的“1+1+1”模式,写“我”在远足中经历的三件事,正如同学们刚才讲的:①去的路上“我”帮助同学+②在黑铁山烈士陵园瞻仰英雄+③归途班长帮助“我”。

 

三、具体事例的写法:“截取生活横断面” (《深度教学》P157——159页)

 

记叙文的“1+1+1”模式我们已经掌握了,现在我们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吗?还不能?为什么?对于具体事例怎么写心里没有谱?让我们再来看两篇范文,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写具体事例的。 

(一)读范文,找规律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  

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噘着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具体事例===1 1 

“场景  细节  抒情”   

第一个“1”是场景,可以是心理描写,可以是语言描写,可以是动作描写等; 

第二个“1”是细节,是对事例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各方面详细写,即精选动词刻画细小而传神的动作,记录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摹突出的外貌神态,抓取典型的景和物,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第三个“1”是抒情,是对细节描写的升华。

 

(二)实战练兵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写一写“妈妈的唠叨”。5分钟后进行朗读比赛。 

例文:

 妈妈的唠叨

 

餐厅的灯散发着温馨柔和的光。  (点明场景)

“再吃块红烧鱼,你最爱吃的。”  (细节:语言描写) 

尝尝这次的皮蛋瘦肉粥味道怎么样。我专门请教了大厨呢······” 

“这个鸡蛋必须吃了,你读书用脑得保证营养。”我抬了抬眼皮,用筷子拨了拨碗里的菜,没说话······    (细节: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老是这么毛毛躁躁的。骑慢一点,别闯红灯!······”伴随我下楼的脚步声的还是妈妈那烦人的唠叨。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小结:抒情)

 

(三)读语段,再体悟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3——5名同学在班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语段。师生一起按照“1+1+1”模式点评、修改。 

“1+1+1”模式确实是写好具体事例、写好记叙文的好方法。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以“妈妈的唠叨”为题,用“1+1+1”模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结束语:

 

我们每节课都试图找到一点金子,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寻找的金子,“1+1+1”记叙文模式正是我们这节课找到的金子。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颗闪亮的金子牢牢掌握,和阳光、思想一起融入你的心底,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明天的阅读课,我们将一起阅读王玉强老师的著作《诗解语文》和《深度教学》,挖掘更多的金子。

 

①广东卷

《芳香永存》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

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噘着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

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

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儿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

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芳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②山东卷

《见证》

 

姥姥去世后,她的君子兰一直养在我家,叶子墨绿而浑厚,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它是我跟姥姥在一起生活的见证。

爸妈把姥姥的屋收拾出来,那盆君子兰开得灿然,我坐在角落抱着它,任凭记忆翻滚,那九年里慈爱而温绵的身影被一点点撕裂。

“是吗?也许你和爸爸根本没有尽力!”每次谈到姥姥,我就毫不客气地对妈妈说。妈妈的眼里闪着微光。那日,我们又吵起来。我忍着泪,回头,看到窗前君子兰开得又是那样灿然,露水没有化去,像妈妈的眼睛,闪着温柔而失落的光。那一刻,光中带着责备,我看妈妈,头发斑白,头微微低着,突然,我抱住妈妈。那一刻,我明白了。

 姥姥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妈妈的成长。我抱着君子兰,它见证了我们的爱。我的指责,我的难过,仅仅是因为记忆停留在那一刻,我反复回忆,对我和妈妈同样带来痛苦。见证,也许不仅仅是一种经历一种爱的复制,见证是要我们在见证中寻找成长的出口,寻找经历中我们应铭记应借鉴的东西。见证的目的,在于我们下一步怎样成长。

升入高中那年,我捧起老君子兰身边长出的小君子兰给爸爸看。爸爸说:“它就是你。”我抬头望小区的嘈杂的街道,孩子们打打闹闹。大槐树下,小槐树成荫,父母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将也会见证我的将来。这个世界的未来,一代一代,而在这种见证中,我们应该感受幸福,储存幸福,再带给将来的人幸福,而不是在见证中沉溺悲痛,责怪历史。

 昨天,我又拉起妈妈的手。高中三年,历史课本见证了我们艰苦而辛酸的抗日史,语文课文见证了哲人的箴言。08年的地震雪灾,经济危机……然而我们仍然能够微笑,我们拉着手,走向那片每日我们散步的花园,微笑,勇敢迈步,因为见证那些悲痛令我们现在学会幸福,学会微笑。

   我用力握妈妈的手,穿过树荫,见证那些悲悲喜喜,然后穿过一片名为不朽的花林……

   

备用资料:

 

见证

轻轻走过悠悠的日子,几多欢欣,些须忧愁。有过甜甜的梦想,有过满满的留恋,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那双漂亮的草莓鞋是我快乐的见证。

儿时的幸福呦,是棉花糖的味道。小时的我,单纯地在田地里奔跑,那油油的绿色里,洒满幸福的铃铛。橱窗里那双好看的草莓鞋终于让我找到了自己小小的“追求”。穿上那双漂亮的鞋子,我会像公主一样漂亮了吧?这样的念想怂恿着我,催促着我,让我跋涉很久到了最疼我的姥姥家,姥姥给我买回了梦寐以求的草莓鞋,心里又变得踏实而幸福了,想想真是勇敢呵,小小的我为了自己的“梦想”固执地跋涉着。

那个旧旧的小书包是我奋斗的见证

有了理想,有了目标,背上了企盼很久的书包,也背上了沉甸甸的梦想。我踏上征途。学会了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学会了努力做题目。喜欢上了阳光打进教室里的明媚,喜欢上为自己梦想而努力的踏实的感觉。奋斗着,快乐着,梦想着。那本偷偷藏起的小说,那张悄悄丢弃的试卷,桌子上提醒自己要努力的枝条,还有那高高堆起的课本。那个旧旧的小书包是第一次上学时用的吧?它应该听到了那稚嫩的童声喊出的有点荒诞的梦想了吧?

那张明媚的毕业照是我青春飞扬的见证

一刹那,凝固,定格。身后是校园里盛开的樱花,粉色的云朵里,我们笑靥如花。张扬的青春,勇敢的梦想,快乐的憧憬。我们曾在一起喊加油,相互安慰别放弃,相互鼓励美好的日子会永远相伴一生。毕业照上承载了重重的梦想与希望,我们年轻,我们青春飞扬;我们年轻,我们满载希望;我们年轻,我们勇敢向前!

我们快乐着,成长着。头顶上的白云蓝天,脚下的绿草红花见证了我们的点点滴滴,滴地点点。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想这就是简单的小幸福吧,悠然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轻轻走过悠悠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成长吧!

 

【点评】

考生截取自己生活的三段经历来写,叙写每一个阶段之前,先用一个句子领起,且独立成段,三句话串起了全文,而且句句点题,使主题突出、凝炼集中,结构浑然一体,思路清晰。这篇“见证”取材于自己成长的经历,对于生活的体味真切,立意深刻。考生通过“草莓鞋”“小书包”“毕业照”三个具有生活化的意象,来见证自己成长的快乐、奋斗、青春飞扬,非常贴切自然。“轻轻走过悠悠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见证那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成长吧!”显示了小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心态,难能可贵。另外这也是一篇色香味俱佳的文章:“甜甜”的梦想,“棉花糖”的味道,“草莓”等在炎热的夏季里给人甜美的感觉。本文的语言也极富特色:句式长短,富于变化;叠音词的运用,使文章有音韵美。

篇一:“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案

“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案

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

教学目标:

1、掌握“1+1+1”作文模式;

2、掌握“截取生活横断面”法,写好具体事例。

(高一的学生,普遍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不知道记叙文该怎么写。王玉强老师首创的“1+1+1”模式,高效、实用,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写好作文。

王玉强老师在市教研会上要求“把学习的规律方法教给学生”、“每一节课都要渗透方法教学”。这两个目标,可以很好地落实王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修改、评定。(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作文得高分啊?嗯,想!太想了!呵呵!可以看出,大家都有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其实,只要掌握了真正高效实用的方法,写好作文一点也不难。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作文大师,咱们市高中语文教研员王玉强老师的方法试一试。我们先来研究两篇高考优秀作文。

二、读范文,找规律

(课前印发王玉强老师新作《深度教学》P149——150页所选的高考优秀记叙文文①广东卷《芳香永存》②山东卷《见证》)

(一)读范文

模仿是创作的

情感真挚。作者在叙述中结构清晰,材料生动,很好地表达出作者沉痛的思母之情,切合题目要求。

概括一下,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述:

(板书)记叙文==1+1+1(自己的事细节)(《深度教学》P149页)我们再来看所选的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祖母玛丽娅讲什么是爱情的童话故事,也是采用的“横式”的“1+1+1”模式,讲了上帝和大天使在“一年后”“五十年后”“五十三年后”三次到人间看到的景象,把复杂的爱情讲得清楚明白。

《荷花淀》“夫妻话别”一段,则是纵式的“1+1+1”:“隐瞒、追问”+“说实话、交心”+“叮嘱、分别”。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对水生参

军抗日一事夫妻二人的情感变化,刻画了水生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四)练一练

(实物投影学生的问题作文)

不经历磨难的花无法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一直很喜欢冰心的一句话:“鲜艳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的美丽,而不知道它背后有多少汗水与泪泉。”

对于未曾走过如此遥远的距离的我来说,此次远足无疑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考验,

在这漫漫长路之中,极度想要放弃,脚在疼痛的边缘挣扎。路漫长而遥远的看不到边际使人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希望,脑子中只剩下与生俱来的要强于不服输陪伴我行走。

去时,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雨在为我们的远足而担心,不由得想起了荆轲刺秦王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走在这个陌生的路途上,也让我领略了不同的风景,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踏上了归途,刚开始并无不适,心想没什么难得啊!一会儿吃的东西开始在肚子中翻江倒海,脚开始与地面作斗争,一粒粒的石子镶嵌在脚面上,整个脚面向在刀刃上一般。每一块肉都在割舍。我勉强的搀扶着同学有时也想自己都成这样了强啊!可看见他艰难的行走她是我的同学不能放弃,渐渐地,身体像一口干涸的井一般渴望着水的滋润,手在摆动中变得又肿又大,真的好想蹲在那不走了。泪在眼眶中徘徊,可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坚持自己也只好勉强前行。一路的奔波终于回到学校,身体的所有力气都被抽干,不由自主地蹲在地下。

在此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同学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也知道了望望你无意间的一个小动作会给人带来多少温暖与希望。曾经的我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没有经过暴风雨的摧残眼光还封存在自我狭隘的世界中。曾不止世界的精彩与万千。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惊奇与未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冷舞蹈生活的真谛1

现在我们需要挺直腰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刚总结的“1+1+1”模式,对这篇习作的总的结构大胆地进行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请三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点评,并作进一步修改。)

--------

作文题目改为:

远足“炼”途

(拟题用“抄”法,详见王玉强老师《深度教学》可以作为下一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任田田,你怎么又跑前面去了?”班长不满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这是一只有七八里长的队伍。今天是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远足,去六十里外的黑铁山抗日纪念馆扫墓。

(修改稿采用王老师主张的“果因结构”,可以专门训练。)

“我太兴奋了。走着走着就走快了。嘿嘿!远足也没什么呀!没他们说的那么累嘛。”说话的同时,我还顺手把个子最小的王凤的书包背到了自己的背上,冲班长做

了个鬼脸。同学们也个个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脚下都安着弹簧呢。

杯具的是,都走N个小时了,历史老师才告诉我们,走了一半的路了!这时,老天也来作对,阴沉着脸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像极了我的心情······“还有多远?还得走多久?班长,我走不动了。”一个小时后,我已在队伍的尾巴上了。“你都问几次了?快点,还得走一个小时呢。”“啊!天啊!我不活了。”我怕了。刚开始的兴奋早没影了,身上的书包也早已转移到了班长的肩上。我可怜巴巴地挪着,拽着体育委员的胳膊,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终于到达了黑铁山。我们默默地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一分钟很短暂,可又是那么漫长。战士们与敌人搏斗的场景,好像就在我眼前,血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今天的国旗格外红。我的委屈和累已经无影无踪,我们这些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的孩子们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往回走,更艰难的考验开始了。同学们你搀我扶,我的脚疼得厉害。路面上的一粒粒的石子专门挑逗我的脚,两只脚像踩在刀刃上一般,泪在眼眶中徘徊。渐渐地,身体像一口干涸的井一般渴望着水的滋润,手在长时间地摆动中变得又肿又大,所有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要是有一张床该有多好啊。几位同学一直搀扶我,鼓励我:“田田,你能行的。你是好样的。黑铁山的革命前辈在给你鼓劲呢。来,笑一个。坚持,不能让自己留下遗憾。超越极限才是真胜利。”

我咬牙坚持着,微笑着,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惊奇与未知。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1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篇作文可以进一步就语言、句式修改。)

这几位同学的修改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1+1”模式。

这篇习作,可以采用“纵式”的“1+1+1”模式,写体现“我”的思想认识的变化的三个细节:“兴奋、畏惧”+“犹豫、斗争”+“战胜自己”。也可以修改为“横式”的“1+1+1”模式,写“我”在远足中经历的三件事,正如同学们刚才讲的:①去的路上“我”帮助同学+②在黑铁山烈士陵园瞻仰英雄+③归途班长帮助“我”。

三、具体事例的写法:“截取生活横断面”(《深度教学》P157——159页)

记叙文的“1+1+1”模式我们已经掌握了,现在我们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吗?还不能?为什么?对于具体事例怎么写心里没有谱?让我们再来看两篇范文,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写具体事例的。

(一)读范文,找规律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

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噘着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

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具体事例===1+1+1

“场景细节抒情”

下页余下全文

篇二:高一语文记叙文课

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教学目标:

1、掌握“1+1+1”作文模式;

2、掌握“截取生活横断面”法,写好具体事例。

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修改、评定。(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作文得高分啊?嗯,想!太想了!呵呵!可以看出,大家都有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其实,只要掌握了真正高效实用的方法,写好作文一点也不难。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作文大师,咱们市高中语文教研员王玉强老师的方法试一试。我们先来研究两篇高考优秀作文。

二、读范文,找规律

(课前印发王玉强老师新作《深度教学》P149——150页所选的高考

优秀记叙文文①广东卷《芳香永存》②山东卷《见证》)

(一)读范文

模仿是创作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三个片断的描写,突出了小作者在母亲去世后的成长变化。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而小作者却只能在心里深深地怀念,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写自己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逐渐成长为学会关心他人、独立生活的大姐姐,作者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读后令人心酸。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用朴实的文字给大家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感真挚。作者在叙述中结构清晰,材料生动,很好地表达出作者沉痛的思母之情,切合题目要求。

概括一下,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表

述:

(板书)

记叙文==1+1+1(自己的事细节)我们再来看

下页

篇三:作文导学案

高三二轮复习记叙文写作:活用“1+1+1”模式,写好记叙文导学案

设计:汪坤

教学目标:

1、掌握“1+1+1”作文模式;

2、掌握“截取生活横断面”法,写好具体事例。

教学方法:

1、讨论法;(让学生参与到小组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修改、评定。(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小组改是进一步进行写作体会交流,提高他们鉴析文章的能力。集体改,让学生对典型的文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分析现状,导入激趣

在前几天的岳阳市

力,父亲,让一切的一切见证你平凡中的伟大。

伤痕见证你的坚强。永远忘不了你跪拜邻居请罪时的那一幕。这是你的伤痕。我们都知道。母亲的疯病又犯了,失手打了邻居,人家吵着上吊自杀。我们急的不知所措。你沉默许久后带我上邻居家磕头道歉。我愣了,一个经常教育我人穷志不短,男儿膝下有黄金的父亲下了这个决策。但我服从了。当我们跪下时,全屋的人震惊了而我心在滴血。我看到七尺男儿沉下的头,我听到那微微的一声叹息。但我更看到你的大义,你的坚强。

泪水见证了你的温柔。从未见过你的泪水。你的脸上只有坚毅、严肃,岁月折磨的刮痕。那次见了你的泪水,大而晶莹。我们送母亲去住院,条件差、秩序乱的医院让母亲暴躁。我一边拉着母亲的手一边疼惜地流泪。终于护士带走你我之间的母亲,我看见你拉着母亲的手挣扎了一下,眼里全是不舍、担心,终于在大门关闭的那一刻,我看见有泪水从你眼眶流出,大而晶莹,折射着温柔、不舍的情感。

沉默见证你的孝义。母亲的疯病让爷爷奶奶对我们不满。面对脾气暴躁的爷爷你低下了头,他又在训斥你,训斥你不听他的话跟母亲离婚。你每次都用沉默来回答爷爷的训斥,那次爷爷闯了祸,叔叔大伯都在指责他,你仍旧沉默,默默地借了钱给爷爷弥补了过失。我看到爷爷看你的背影的那份歉意、爱怜,我看到爷爷眼神中的感动,我看到爷爷也开始照顾母亲。我看到你用孝义填满一个家庭幸福的空位。

父亲,岁月见证了你的坚强、温柔、孝义,岁月见证了你平凡中的伟大。麦子熟了,见证了你的付出,汗水的付出。高考的捷报就要来了,见证你的付出,心血的付出。

2.《见证》

姥姥去世后,她的君子兰一直养在我家,叶子墨绿而浑厚,每次看到它,我都觉得它是我跟姥姥在一起生活的见证。

爸妈把姥姥的屋收拾出来,那盆君子兰开得灿然,我坐在角落抱着它,任凭记忆翻滚,那九年里慈爱而温绵的身影被一点点撕裂。

“是吗?也许你和爸爸根本没有尽力!”每次谈到姥姥,我就毫不客气地对妈妈说。妈妈的眼里闪着微光。那日,我们又吵起来。我忍着泪,回头,看到窗前君子兰开得又是那样灿然,露水没有化去,像妈妈的眼睛,闪着温柔而失落的光。那一刻,光中带着责备,我看妈妈,头发斑白,头微微低着,突然,我抱住妈妈。那一刻,我明白了。

姥姥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妈妈的成长。我抱着君子兰,它见证了我们的爱。我的指责,我的难过,仅仅是因为记忆停留在那一刻,我反复回忆,对我和妈妈同样带来痛苦。见证,也许不仅仅是一种经历一种爱的复制,见证是要我们在见证中寻找成长的出口,寻找经历中我们应铭记应借鉴的东西。见证的目的,在于我们下一步怎样成长。

升入高中那年,我捧起老君子兰身边长出的小君子兰给爸爸看。爸爸说:“它就是你。”我抬头望小区的嘈杂的街道,孩子们打打闹闹。大槐树下,小槐树成荫,父母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将也会见证我的将来。这个世界的未来,一代一代,而在这种见证中,我们应该感受幸福,储存幸福,再带给将来的人幸福,而不是在见证中沉溺悲痛,责怪历史。

昨天,我又拉起妈妈的手。高中三年,历史课本见证了我们艰苦而辛酸的抗日史,语文课文见证了哲人的箴言。08年的地震雪灾,经济危机??然而我们仍然能够微笑,我们拉着手,走向那片每日我们散步的花园,微笑,勇敢迈步,因为见证那些悲痛令我们现在学会幸福,学会微笑。

我用力握妈妈的手,穿过树荫,见证那些悲悲喜喜,然后穿过一片名为不朽的花林??

(二)找规律

哪位同学首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再强化、再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这两篇作文,在文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每个“1”。

2、小组活动:大家在我们学习过的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有没有采用“1+1+1”模式的例子?比如必修一

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刚总结的“1+1+1”模式,对这篇习作的总的结构大胆地进行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请三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点评,并作进一步修改。)

三、具体事例的写法:“截取生活横断面”

记叙文的“1+1+1”模式我们已经掌握了,现在我们就能写出好作文了吗?还不能?为什么?对于具体事例怎么写心里没有谱?让我们再来看一篇范文,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写具体事例的。

(一)读范文,找规律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

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噘着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具体事例===1+1+1

“场景细节抒情”

“1+1+1”模式点评、修改。

“1+1+1”模式确实是写好具体事例、写好记叙文的好方法。

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以“妈妈的唠叨”为题,用“1+1+1”模式,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结束语:

我们每节课都试图找到一点金子,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寻找的金子,“1+1+1”记叙文模式正是我们这节课找到的金子。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颗闪亮的金子牢牢掌握,和阳光、思想一起融入你的心底,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篇四:初中记叙文写作能(1)

初中语文研究专题

《进行记叙文专题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施方案

一、论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写作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就局部而言,写作教学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偏差。

从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至于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更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由于训练程序简单粗陋,训练手段陈旧单调,导致学生写作知识贫乏,语句不通,文体不符,优秀率不高,虽训练周期长,但效益差,许多学生初中毕业了,还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编排以来看,新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文体特点和写作指导,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并没有作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从中考作文命题要求来看,明确规定不限文体要求,统计近三年来全国中考试卷,各省市多是以写记叙文体的作文为主,所以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对于写好中考作文意义重大;写好记叙文也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

为此,语文教师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构建一个记叙文写作训练的科学体系,达到作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增加作文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切切实实、扎扎实实在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中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出“象样”的文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于是,特提出《进行记叙文专题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研究专题,以期构筑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教学体系。

二、论题的阐释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须科学地处理以下几个问题: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建立一个写作训练的科学体系,进而达到写作教学的整体优

化。

(一)构筑初中记叙文写作专题教学体系目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记叙文教学系统这个目标的要求是:写记叙文力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培养学生记叙的能力,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按照系统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一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根据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这个大目标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下一些小目标:

1、构成记叙文的基本材料

(1)叙述: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2)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3)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记叙文的一般常识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3)记叙的人称:

等。②小说;③其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有它的特定目标。明确了目标,就会自觉地完成本系统的各项任务。我们把以上小目标分解明确后,就可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作文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就可以按计划、按步骤地把方案落实到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

目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截然分开(或结合不够紧密)的做法,不仅肢解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而且很不利于学生写作意识、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一个我们如今还未完全参透其义的深刻论断。作为例子,有它的典范性、权威性,它在思路、技巧、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它时,就得充分地认识,深刻地把握,多方面多层面地领会它,并把它当作学生写作的起点。因此,如何用课文引路,在教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不断积累写作思路、表达技巧等等,是构筑记叙文专题教学体系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作文指导课时,要力避三个误区:一是指导太粗,泛泛而谈,二是写作无章可循;三是指导太死,规定内容,千篇一律,学生思维放不开,只能跟着老师走。

(二)构筑初中记叙文写作专题教学体系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所以,为了教学生写好记叙文,我们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1、联想能力的培养

在再现性形象思维的因素构成上,联想是体现其思维特征的主体因素。要学生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抓好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联想的目的性,二是联想的程序性。

联想的目的性,就是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我们不要急于先进入课文本身,

而要仔细把玩文章题目,辨文体,识题眼,明轮廓,且要求学生掩卷思考:如果我写此文,到底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口述后,再指导对照课文,从中明白,自已的思路有什么缺点,怎样纠正,又有什么是连作者都没想到的,等等,将这些及时地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反复历练,审题能力势必提高,写作思路也会慢慢打开。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散步》,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散步作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伟大,从而写出了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

联想的程序性,即指联想过程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条理性和合理的逻辑性。我们平时要学生学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学习段落层次的安排、过渡和照应,也就是要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想问题,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

为了搞好程序性训练,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思路教学”。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①他强调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②要通过阅读课的思路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联想程序的基本模式,再举一反三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师批改作文,也要把重点放在对思路的指导上。在程序性的各种单项训练中,最应重视的是“提纲法”。既让学生多练课文提纲,也让学生多练作文提纲,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也就养成了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联想的习惯。

2、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在总体上是属于再现性形象思维,但又离不开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义,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由此可见,抽象和概括虽然不是记叙文的主体思维,但它对记叙文的写作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应该结合记叙文的写作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试想,如果学生能够学会有目的、有程序地通过联想扩展自己的思维广度,使语言也更加形象化而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还能够通过对所述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议论,那么应该说他们也就基本上具备了记叙文写作应有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总之,实施这一专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和语文活动的有关要求,符合新教材编排的特点,符合作文训练的阶梯性,即遵照单项到综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程序,符合语文教学系统论的有关理论。进行记叙文作文训练专题时,教师们要积累相关的资料(包括学生作文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四、实施步骤与过程

1、成立专题研究小组:以石城二中、屏山中学骨干教师为主兼及其他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

2、活动安排:

下页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