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每日悦读:费尽心思做别人不如认真做一次自己(外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8:43:27 高中作文
每日悦读:费尽心思做别人不如认真做一次自己(外一篇)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每日悦读:费尽心思做别人不如认真做一次自己(外一篇)作文

 

费尽心思做别人不如认真做一次自己

钟蝶

 

年初的时候,我制定了三个目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稿费超过工资;不生气或发脾气,一次也不。为此,我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在我的计划里,写稿是不排在四月份之前的,因为我要在这段时间里把司法考试教材大致过一遍,毕竟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碰过专业知识了。可是到二月份,跟我一起写稿的朋友喜讯铺天盖地,谁接专栏了,谁签约了,谁又出书了……我的心顿时风起云涌,完全静不下来。犹豫着,要不一边备考一边写稿吧。

 

停!我似乎又要故态萌发了。

 

自我大学毕业后,江湖中出现了各路大神的传说。

 

那个很久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居然找上门来聊天,无意间询问我的工资,我如实相告。她一脸鄙视,然后开始炫耀她只用了三年就拿到注册会计师证,现在工资是我的3倍还要多。心高气傲的我如何能够咽下这口气,要知道以往她都是我的手下败将。于是,她一走,我马上去买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材料,在网上下载了一大堆备考攻略,还在心里恶狠狠地发誓,一定要在两年时间内就通过所有考试科目拿到证。

 

为此,自由散漫的我,下了班就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去啃那些晦涩难懂的书。过了几个月昏天暗地的日子,有一天我突然觉醒,我考这个证做什么呢?平时,不得不去做一些跟财务有关的事情时,我的内心都充满抗拒,就算我拿到了这个证,我会跳槽踏入这个行业吗?我很肯定,我不会。那么我考这个证仅仅为了获得它身上的光芒,然后再把它压箱底吗?

 

折腾了几个月的结局是,我很果敢地放弃了。

 

再后来,我听说我的师兄在广州开了一所书法培训学校,现在赚得盆满钵满,还在广州买了一套大房子安了家。于是,我顿时又开始了狗血般的比较,大家师出同门,为什么我就不能开一所培训学校呢,再说我对现在的工作实在讨厌得不行,每天上班比上坟还痛苦,早想一脚踹了它了。

 

说干就干,我去师兄那实地考察的结果是,我目前最缺的是名气,我翻了翻我的获奖证书,大多是大学时期的,年代太久远了。我开始搜索各种书法比赛的征稿启事,以及加入各级书协的条件。我每天火急火燎地写一大堆字寄出去参加比赛。很快,我发现我一点也不快乐。

 

一番折腾之后,我如释重负地放弃了。

 

毕业这几年,凡是看到别人光芒闪耀的地方,我就忍不住上前插上一脚,于是整日里东奔西突,南征北战,却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占领哪怕小小的一块地方。

 

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希腊神话中有一种叫塞壬的海上女妖。她们和人鱼一样有着美丽迷人的面孔,唯一不同的是她们颈部以下是鹰一样的身体。当她们看到有船只经过,就会飞来唱出凄美的歌曲,没有捂住耳朵的水手们,只要听到她们的歌声,就会陷入极度的疯狂,甚至会跳入海中去追寻她们的身影,结果全部葬身海底,再也不可能抵达目的地。

 

是我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吗?不,我一直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我就像那没有捂住耳朵的水手,经受不起诱惑,跳入海中去追寻塞壬的身影了。

 

幸好,我再次捂住了耳朵,才有机会在电脑前写下这封“忏悔书”。我想人这一辈子,最悲哀的就是费尽心思做了很多次别人,却没能认真做一次自己。当别人的光芒变成一种诱惑时,请一定毫不犹豫地走开,不要因为别人的光芒,而忘了自己想走的路。

 

 

心思难猜

佚名

 

不会挤地铁的不算北京人。我每天上下班挤三十多站,早练就了“挤”字18诀。有一回,眼见一位老大娘缓步而来,忙起身让座,却被她伸出了手—这老乞一直哼着小曲,怪我耳背没听见。已经高尚过一回,不给是说不过去了。喇叭里反复号召“抵制乞讨卖艺”,办法无非视而不见或装睡。有时老人牵着残疾幼童走过,又来不及闭眼,只好硬着头皮,实在熬不过就给。唉,每人都有头皮发硬的时候。

 

“7.23”动车事故现场,遇难者家属下跪那一刻,绷着脸的官员想必也是硬着头皮捱过那一刻:许愿吧,没被授权;怜悯吧,被指作秀;只怕一开口便蜂拥围住脱不了身!索性咬紧_牙关便是了。也许他心里想的是:这家子真叫惨,幸亏我的亲人没上了这趟车……但愿他想的不是:这人忒烦,跟我较什么劲?再被他缠下去,中午的饭局就泡汤了……

 

心思难猜。猜想的难度胜过1+1。

 

轰轰烈烈的奥运眨眼过去了,我在荧屏上浏览了星星点点,恰包括“消极比赛”的一场戏。运动员像梦游一样,面如“画皮”、体若“僵尸”,平静地把球往网上拍,往界外挑,在数千名观众一浪一浪的嘘声中,定力十足。我无法猜出那时刻,她们的头皮有没有发硬。我惊讶是一种什么力量,将我们的姑娘们铸成了“刀枪不入”的比赛机器;是一种什么信念,让一个人如此淡定,视崇高的体育精神为粪土,视数千名观众为草芥。

 

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岁月,我们对“国家荣誉”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如今,不和谐音却声声刺耳:不过是官员们得胜班师、庆功晋爵;不过是得牌者苦尽甘来、买房买车;不过是大小赛事夹杂着假戏、闹剧娱乐一场,罢了!昨是今非,国人的心思谁猜得准。

 

人心叵测,祸福相依。一个叫廖丹的京城低保户,为救患了尿毒症的妻子,伪造医院公章,4年间给妻子做了四百多次免费透析。案发后民众的善心、义举势不可挡。一位素不相识的政协委员给他送来17万多元,供他退赃;网上发起了总额50万元的捐款;这场骗局被称作“最美的北京爱情故事”……“真汉子”廖丹如何作想就不用猜了;换做是我,自该庆幸当初铤而走险,而没有听凭恶运将全家吞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怕的是动了邪念的人都争当“最美”——毕竟穷人太多,委员太少。

 

真相易得,心思难猜,历来如此。当年陶希圣在沪见到汪日卖国密约后,秘密逃离。他说:好比一杯毒酒,我啜了一口,赶紧放下;汪先生啜了一口,索性全都喝了。世人皆知汪某大奸,却有谁知,那“索性”的一刻,他的心平静还是翻腾?

 

“文革”中周作人贫病交加、度日艰难,念起了避风港里的故交章士钊,拉下老脸求救,杳无回音。读史者唏嘘慨叹,却无法知晓章老先生见信后,究竟动的是什么心思?郭沫若打算在酒会上向临座的周总理求情,解救在红卫兵手里危在旦夕的儿子,却没开口。觥筹交错之间,老文豪陪了一个晚上笑脸,儿子的脸庞在脑中又晃动过几回?

 

众人喜爱的文学大家汪曾祺,曾受江青赏识而陷入政治漩涡。其子的忆念文章里写到一个细节:爸爸介绍“样板戏”经验时,免不了吹捧江青。一次他在剧团传达江青的指示时提议说:“江青同志身体很好,咱们小声说三遍‘乌拉’好不好?”你猜猜,这老汪是死心追随,还是那“一时性起”的臭毛病,即兴发作了一下?不必猜了。还是宽厚一点罢,汪先生人不错。

 

而且,在回忆文章里能提到老子这种事,已经不易。眼下子女为父母立传的,哪个不是从头夸到尾?

篇一:高考语文每日悦读:跑得快也会输(外一篇)

每日悦读:跑得快也会输(外一篇)

文章类别:高考作文

跑得快也会输

秦湄毳

在北戴河联峰山游览的时候,同行的队伍里有一个小男孩儿,特别善于奔跑,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跑得太快,离开队伍太远,他的妈妈在后面喊:“停下来,别跑了,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一行人都笑,琢磨小男孩儿妈妈的话,点头赞许,看着小男孩儿从错的岔路口折回来,尾随在队伍的后面继续前行,一会儿小男孩儿又跑到前面去了,这一次,他在路口边上等待导游的指示,“阿姨,从哪边走是正确的?”

生活中、事业上,应该是不乏这样的例子,跑得快,还要方向正确,否则,错得深远。

邻居家的大男孩儿在恋爱,爱上一个对他没有感觉的人,他的努力,终成泡沫,他给我家小弟说:“那女孩儿把我害惨了!耽误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唉……”他叹气,小弟给他说,你就知足吧,像那谁谁谁,他咋活呀?!

他们说的那个“谁谁谁”,是小弟的另一个朋友,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董事长,有女孩子极尽心思追求,他被感动,允了。安排了好的工作,调整了亲友的职务,还给农村户口的父母办了退休养老的手续,后来老父亲事发被双规,即将与他结婚的女子反目——他的那个痛,那个伤哦……

想想,爱错了人,就如同选错了方向,爱得越深,付出愈多,就如同跑道上,越是快,越是输。

事业上呢,那落马的贪腐之官,如同前面那个做董事长的父亲,违规的事情做得越多,就是跑得快,方向全往谋私利上奔,速度越快,作孽越深。

电影《大毒枭》里面,那个大毒枭,是多么聪明睿智的科研人员,跑着跑着下了道,用他的高文凭、高能力,去研发毒品,发了大财,最终害人害己,罪在不赦。他悔在“一流的科研能力,反着用,悔之晚矣!”他该是能力越强,害人越无边的,跑得快,孽债滋生得如渊薮,把自己输得那个惨呀!

生活中,事业里,大事小事莫不如是,错了方向,速度越快,错得越狠。

现实之中,选对了方向,再讲速度吧,不妨,磨刀,磨刀,磨刀吧,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审题都审错,纵有如锦妙笔,也要错了生命的篇章。

谁也没有前后眼,凭良心,讲道义,依诚信,是不是就可以在岔路口的时候,规避错向的风险。懵懂如我,我想是的。如果有一天,你这些都讲了都论了,还是走错了,你也好给自己一个安慰,清者自清了,偶然还是遇了暴风骤雨,请相信不黑不白的时候,总是会过去的,天地之大,黑的白不了,白的即便“被黑”,人不平之,天会平之,请信之。

许多的种种,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体验过了。因此,他们说,“择明君而事”,他们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他们还说“人在做,天在看”,“加减乘除自在上苍”——做对你应该做的,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生活里,事业上,选对方向,尽管前行,不领先,又何妨;朗朗乾坤,只,千万,不要越快越是输!

生活的结

刘卫京

生活是一团纠结在一起的丝线,我要做的只是找出其中一个线头,抽出来,抽出尽量长的一段来。

但无论怎样努力,我也只能抽出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总是会遇到一个死结,我无法绕过去,然后,不得不在这里剪断。

剪断的当时,也不是没有痛苦或失望的,只是,真的绕不过去了,就只能如此。

剪断了,就又是一个重新开始。

很可能,这一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这个死结了,再遇到的,将是其他的死结,人生中总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有可能,绕来绕去,最终还是会回到这个结上。再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会比上一次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更好的方法,至少,不会像上一次那样痛苦。

其实,有些死结,只要简单地一抽一拉,就能找着关键点,问题的解决其实一点也不难。

只是,我们并不是总能找到那些关键点。

所以,不管是不是有经验,还是得一刀剪断。

最简单的方法适合于所有复杂的情形、经验或规律这类,其实只对于已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有意义,对未来有时并没有用,因为未来总是有更多的可能,并且与过往的那些总是不尽相同。

生活的结,总是会有新的模样。

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那些死结。

篇二: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

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每日悦读: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外一篇)饶水知音

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

周海亮

我在始发站上了公共汽车,坐到最后一排。在我的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三十多岁,戴着无框眼镜。她的女儿五六岁,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妈妈说:“我要坐那里。”我愣住了。

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她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不,我要坐那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

我不知道小女孩为什么非要坐到我的位置。但我知道,现在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她们。

我想,现在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一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或许大多数时候,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现在,她并不是在家里。

“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我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

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她看着妈妈,拽着妈妈的手,说:“我要坐那里,我要坐那里。”

“那你们过来坐吧。”我说,“你和你妈妈挤一挤,或者你妈妈抱着你??”虽然我并不想惯着她,可是我实在不忍看到女人尴尬的模样。

“不!”她说,“我不要和妈妈一起坐!我要一个人坐!”

这就太过分了。或者说,对她的妈妈来说,这已经远非胡搅蛮缠,而是威胁了。

我告诉小女孩,她乘公共汽车是免费的,她的妈妈并没有为她花一分钱。既然是免费,公共汽车上就没有给她准备座位。现在我把座位让给她,她应该把座位让给妈妈。或者,就算她花了钱,就算她有一个座位,有老人或者孕妇上来,她也应该给他们让座。现在,全社会都在这样做。

“我要坐那个座位!”小女孩对我的话充耳不闻,她一门心思缠着她的妈妈。

我想起一个词:教养。

那天,直到终点,我也没有给她让座。我始终坐得安安稳稳,再也没有和小女孩说一句话。而她则始终站在我的面前,拽着妈妈的手,每隔一会儿,就要说一遍“我要坐那个座位”。

可是,没有用。她的要求在今天、在这辆公共汽车上、在我的面前,注定不会得到满足。

车上的人看着我,看着她,看着她的妈妈,目光里,各种情绪都有。但不管如何,我想,大概没有人觉得这个小女孩可怜,也没有人觉得我应该把座位让给她。

那天我必须拒绝她,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行动。我想告诉这个小女孩:这世上,有些东西并不属于她。不属于她的东西,并非撒娇,或者威胁唯一可以对她没有立场和底线的妈妈就可以得到的。

小女孩终会长大。但愿长大后她会明白:世界不是她家的客厅,别人的东西不是她怀里的毛绒玩具,别人也绝非她的妈妈。

这是世间最为简单的道理。

自私的孩子,我们老去时能依靠你吗?

【英】雅斯敏·布朗

自私的孩子,我们老去时能依靠你吗?

不久前,在帕丁顿车站的一个咖啡店里,我问一个正在看报纸的女人,能不能在她的桌子边坐下。她抬起头,我们同时认出了彼此:我俩曾在一个为未成年母亲提供培训的慈善机构共过事,我教那些女孩英语,莎莉教数学。一转眼,20年过去了。

久别重逢的我们热烈地聊起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莎莉的生活都是成功的。52岁的她是位受人尊重的大学教授,婚姻幸福,住在郊区一幢美丽的房子里。

我问起她的儿子,“萨姆现在在忙什么?”那一瞬间,莎莉的脸上弥漫了悲伤,眼泪夺眶而出。

莎莉泪如泉涌,不是因为她的大儿子死了,而是因为她和大儿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死了。23岁的萨姆在一家刚创建的网络公司实习,没有工资。跟其他很多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一样,萨姆仍跟父母一起住。刚开始时,他们一家都很高兴萨姆毕业后回家来,但萨姆随后提的各种要求搅乱了他们的生活。

莎莉告诉我,“刚开始他要求我们给他零用钱,每周150英镑。我们给他了。可是,过去一年里,他要高档的衣服,要最新的智能手机,要去外面吃饭。上周他甚至找我们要1000英镑,说要跟大学时的朋友一起去滑雪!”

莎莉拒绝了。萨姆为此很生气,打坏了自己卧室里的家具。莎莉说:“他尖叫着说我们欠他的,因为他从未要求过出生到这个世界。他诅咒我们,用一些很肮脏的语言!”从那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莎莉甚至不敢单独跟萨姆在家。

莎莉的经历令人害怕,但却并不鲜见。父母想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往往因此把他们宠坏了。如今在英国,很多像萨姆这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们只在乎自己,每当事不如愿,他们就抱怨所有的人。

可是,谁该受到指责呢?恐怕莎莉的痛苦正是她自己造成的,这令人尴尬。萨姆在牛津郡一幢美丽的别墅里长大,从小上的是私立中学,莎莉对他有求必应。莎莉回忆说:“我童年时的生活真的很艰难,所以,当我有了孩子以后,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富裕的生活,我不分白天黑夜地努力工作,我那么爱他们——可能我太宠他们了。”

我经常会听到这样困惑与内疚的话。父母爱孩子、把孩子当宝,可孩子们令人震惊的行为让他们感到非常失败。

我们的确很失败。我们本能地想要孩子拥有比自己童年时更好的生活,就像雌鸟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先喂饱小鸟一样。这本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可物质主义流行的这几十年却扭曲了这些本能。我们用正确的理由做了错误的事。

如今,数以百万的英国年轻人正在面对真正的难题:缺少工作机会、没有住房,艰难地在这个加速全球化的世界里生存。在困境里,他们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责骂和抱怨。

我本人是新闻学教授,在好几个大学里任教。常有大学生跟我说,他们不会从底层干起,准备一开始就当自由作家,或者专栏作家,因为一贯娇纵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是可以这样起步的。

我可以预见,未来的激烈竞争会使这些年轻人更加自怜,只关注自己,最终成为失败者和只会挥霍父母财产的寄生虫。

从我目前所看到的情况来看,未来一片黯淡。不要忘了,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还得依靠这些自私的、贪婪的孩子。神啊,帮帮我们吧!

篇三:每日悦读:精神灿烂(外一篇)

每日悦读:精神灿烂(外一篇)

精神灿烂

张丽钧

凡石涛看得上眼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壤,我发现自己几乎是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在南通沈寿艺术馆,驻足沈寿精美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魁星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精神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学校的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喜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儿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她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浅薄无神”。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浅薄无神”的泥淖,它所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精神至美

禅心

对人生的各种打击与挫折,并非怨天尤人就可消解现实之苦痛与磨难;并非意志消沉就可逃避烦闷与忧愁;并非自甘堕落就能赢得另类精彩人生,而是端正自我之心念,迎难而上。

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要有坚定地信念和坚硬的骨头,绝不能在精神上被击倒,即使一败涂地只剩最后一口气,也要保持精神的昂扬风貌和不屈风骨,精神至美,精神不死。在精神的旷野,找寻思想的火种,点燃成功的引信。绝不能认命,就此倒下!

无论别人的白眼还是闲言,无论今日的苦闷抑或昨日的失意,无论昔日的辉煌抑或现在的潦倒,绝不能屈从现实而少了生活的理想和希望,也绝不能因了今日的失败而自我放逐生命的支离流荡,生命中绝不能少了奋斗上进的原色!

今天也许我一败涂地,一无所有,但明天我绝不能仍站在原地,站在原地守望等待的人只能是日子重复中一个旋的陀螺而已,只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成为一粒无名的尘埃。

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成功光环的极度照耀只会让心灵迷失在满足与浅薄中,经历了诸多的人生痛苦与磨难后生命才会变得丰富而深沉,生命才会隽永而宁静。

安逸与享乐是精神的安乐死。在绝尘的荒漠中我自由的奔跑,带着希望的种子寻找思想的土壤,用精神的镐锹和不懈的努力耕耘我自己的人生原野,用阳光和欢呼拥抱晨光,在失意之境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精神不死,奋斗不息;精神至美,希望永存,扬起精神的风帆,做顶天立地的巨人!

篇四: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逼你成功每日悦读2015.1.8

中国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继续被往外推。母亲认为安全感要从孩子身上获得,毕竟这是血缘关系,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而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看似是亲子的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可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

2

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良性地交流和发展。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但其实,每个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别人忽视、蔑视。

最大的危机是夫妻作为父母分工合作系统的破裂

从女性视角很容易简单认为:男人连基本的责任心都没有,直接把男人贬为动物层面。因为男人没有责任,父亲的角色缺失,所以孩子得不到照顾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很多母亲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男人也会说:我养家也很辛苦!双方都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3

让大家更平和地看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带来反击,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但是也会出于面子去反抗。

所以,我们不如理智的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没办法执行父亲的角色?难道单纯地是由于男人工作太忙造成的吗?当然不是。

1、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工业城市化问题

农业文明中,孩子有很多的生存技能需要从父亲那里传承,比如说木匠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要服从父式教育和管理,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孩子不再需要去父亲那儿学习,到处都可以获得知识,父亲的作用被削弱了。

另外,应试教育导致在孩子早期、未成年前,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无从下手,孩子整天就是学习,母亲照顾孩子的起居。还有,就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西方国家夫妻关系是

子亡子不得不亡,父亲会不自觉的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离孩子太近”,这是一条迈不过去的沟壑。

3、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长大必须要期待一个重要契机,就是要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种摆脱的阶段对于他是痛苦、焦虑的。所以男人在潜意识里对于孩子的诞生和到来总是“悲喜交加”,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会呈现出来,他会有些害怕,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他又要面临分离。

对于男人影响更大的是情感,因为妻子的情感势必要转移到孩子身上去,所以丈夫会有被忽视感,这种被忽视感与他童年和母亲分离的痛苦会产生联系,等于放大了他的恐惧。因为每个人心里面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那些早期受到的创伤和痛苦恐惧,让他经常在成人的角色与孩子的角色之间转换。

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既渴望爱,女人给他独一的专属;他又害怕,得到了太多的爱,又会受到束缚,没有了自由。他既想得到子嗣继承血脉,但是他又害怕孩子出生,他的爱会失去。

系统地看问题,为中国式家庭寻找出路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5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