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哀而不伤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31 16:43:58 作文素材
哀而不伤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

嗷嗷待哺 按兵不动 阿鼻地狱 傲不可长 按兵束甲 广种薄收 安车蒲轮 爱财如命 暗度陈仓 黯淡无光 暗淡无光 捱风缉缝 爱富嫌贫 阿狗阿猫 傲骨嶙嶙 哀感顽艳 安魂定魄 黯晦消沉 阿家阿翁 挨肩搭背 安家乐业 暗箭难防 按甲休兵 安适如常 爱礼存羊 安乐窝 暧昧不明 爱毛反裘 鞍马劳困 爱民如子 鞍马之劳 按捺不住 傲睨一切

哀哀父母 按兵不举 爱博而情不专 爱别离苦 案兵束甲 安常处顺 昂藏七尺 安常守分 暗渡陈仓 暗斗明争 阿党相为 鳌愤龙愁 安富恤贫 阿姑阿翁 安国宁家 岸谷之变 哀毁骨立 广寒仙子 挨肩并足 挨肩迭背 安家立业 按甲寝兵 案甲休兵 熬枯受淡 鳌里夺尊 暗绿稀红 傲慢不逊 安民告示 鞍马劳神 傲慢少礼 暧昧之情 碍难从命 傲睨一世

安安稳稳 哀兵必胜

哀哀欲绝 安步当车 按部就班

昂昂自若 安邦定国 敖不可长 爱不忍释 安邦治国 安常履顺 爱才如命 阿党比周 安堵乐业 挨冻受饿 挨风缉缝 安分守已 安分知足 安国富民 哀感天地 哀鸿遍野 爱鹤失众 挨家挨户 挨肩擦脸 安家落户 暗箭明枪 暗箭伤人 广开才路 安良除暴 广陵散绝 挨门挨户 哀莫大于心死 鞍马劳倦 爱莫能助 挨门逐户 爱莫之助 安内攘外 阿平绝倒

按步就班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爱不释手 暗锤打人 爱才如渴 安常守故 暗度金针 安堵如故 案牍之劳 安分守己 安富恤穷 哀告宾服 爱国如家 哀感中年 哀毁瘠立 按行自抑 挨肩擦膀 挨肩叠背 安居乐业 广见洽闻 熬姜呷醋 碍口识羞 安老怀少 哀梨蒸食 鳌鸣鳖应 鞍马劳顿 傲慢无礼 阿弥陀佛 按名责实 傲睨得志 傲睨自若

安不忘危 熬肠刮肚 爱才若渴 安常习故 案牍劳形 按堵如故 哀而不伤 安份守己 安富尊荣 安故重迁 熬更守夜 哀鸿遍地 懊悔无及 案剑瞋目 挨肩擦背 阿娇金屋 广结良缘 阿其所好 暗箭中人 广开言路 呆里撒奸 阿猫阿狗 安眉带眼 案无留牍 奥妙无穷 暗无天日 暗昧之事 傲睨万物 阿毗地狱

暗气暗恼 熬清守谈 爱如己出 暗弱无断 黯然无色 蔼然仁者

鞍前马后 岸然道貌 矮人看场 呆如木鸡 安然无恙 黯然伤神

爱钱如命 矮人观场 矮人看戏 呆若木鸡 安如盘石 黯然神伤

熬清守淡 傲然屹立 蔼然可亲 安忍无亲 安如磐石 黯然失色

熬清受淡 爱人好士 爱人利物 安然无事 安然如故 傲然挺立

安如太山 爱人以德 碍手碍脚 捱三顶四 暗室逢灯 暗室亏心 呆似木鸡 阿时趋俗 哀思如潮 唉声叹气 暗室屋漏 呆头呆脑 广庭大众 按图索骏 爱屋及乌 熬心费力 傲贤慢士 爱惜羽毛 阿谀谄媚 聱牙戟口 阿意取容 安于现状 安坐待毙 鳌掷鲸吞 安之若素

安如泰山 爱如珍宝 暗室不欺 挨三顶五 安生服业 安室利处 广厦万间 暗室求物 挨山塞海 嗳声叹气 昂首望天 安土重旧 哀天叫地 昂头天外 广文先生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遨翔自得 阿谀奉承 聱牙佶屈 阿谀取容 奥援有灵 安枕而卧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爱之欲其生

安若泰山 昂然自得 安时处顺 捱三顶五 爱素好古 安身立命 阿世媚俗 敖世轻物 昂首伸眉 昂首天外 安身之处 安土重居 昂头阔步 昂头挺胸 安危相易 安心乐业 昂霄耸壑 安闲自得 熬油费火 聱牙诘曲 盎盂相击 安于一隅 爱憎分明 矮子看戏 嚣张一时

黯然销魂 昂然直入 安神定魄 傲霜斗雪 哀丝豪竹 安身乐业 暗送秋波 傲世轻物 暗室私心 昂首挺胸 安身之地 安土重迁 安土乐业 哀痛欲绝 安危与共 安心乐意 暗香疏影 安闲自在 阿谀逢迎 聱牙诘屈 盎盂相敲 安营扎寨 矮子观场 暗中摸索

爱日惜力 昂然自若 阿世盗名 爱生恶死 昂首阔步 安生乐业 阿世取容 暗室欺心 哀声叹气 安身为乐 傲头傲脑 鳌头独占 按图索骥 广土众民 安心定志 安心落意 广夏细旃 詀言詀语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于盘石 安营下寨 碍足碍手 鳌掷鲸呿 安之若命 安宅正路

背暗投明 百弊丛生 绷扒吊拷 必不得已 不辟斧钺 步步高升 巴巴急急 变本加厉 比比皆是 斑驳陆离 版版六十四 笔饱墨酣 别抱琵琶 白璧青蝇

不安于室 百步穿杨 百般刁难 百般奉承 不避斧钺 半壁河山 巴巴劫劫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半半拉拉 半部论语 抱布贸丝 彪炳千古 闭壁清野

不安于位 蚌病成珠 包办代替 背碑覆局 八百孤寒 百不获一 巴巴结结 比比皆然 班班可考 半半路路 半部论语治天下

白璧无瑕 跛鳖千里 不步人脚

不卑不亢 步步登高 百不当一 报本反始 报冰公事 抱宝怀珍 彬彬济济 兵不接刃 步步莲花 波波碌碌 卑鄙无耻 必不挠北 背本趋末 把臂入林

卑卑不足道 绷巴吊拷 逼不得已 百般抚慰 抱冰公事 鞭不及腹 鞭辟近里 半壁江山 班驳陆离 板板六十四 百宝万货 抱不平 抱表寝绳 鞭辟入里

兵败如山倒 步步生莲花 不辨菽粟 拔本塞源 布被瓦器 鞭辟向里 百不一存 不拔一毛 不败之地 秉笔直书 不拔之志 把持不定 边尘不惊 半筹不纳 拔丛出类 不辞而别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僧不俗 百般折磨 布帛菽粟 百不失一 兵不污刃 把臂徐去 百不一贷 兵不厌权 八拜之交 不辨真伪 炳炳烺烺 半痴不颠 鞭长不及 卑辞重币 拔萃出类 百川赴海 北窗高卧

半壁山河 不辨菽麦 不便水土 蚌病生珠 病病歪歪 兵不雪刃 褒贬与夺 百不一遇 鞭辟着里 北鄙之音 并存不悖 不茶不饭 不存不济 百川朝海 拔萃出群 不存芥蒂 卑辞厚币

不避水火 不辩菽麦 白璧三献 卑鄙龌龊 白璧微瑕 兵不血刃 兵不由将 兵不厌诈 悲不自胜 不白之冤 彼此彼此 罢黜百家 鞭长不及马腹 彼倡此和 悲愁垂涕 百川归海 不差毫发

不避汤火 曝背食芹 拔本塞原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彬彬有礼 卑不足道 北鄙之声 白白朱朱 不瞅不睬 匕鬯不惊 不痴不聋 彼唱此和 搬唇递舌 百尺竿头 卑辞厚礼

避重就轻 病从口入 不差累黍 鞭长莫及 半筹莫展 被宠若惊 抱残守缺 别出手眼 报仇雪耻 报雠雪恨 币重言甘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拨草瞻风 悲从中来 不次之位 不打不成相识 宝刀不老 不当不正 拔地参天 背道而驰 并蒂芙蓉 踣地呼天

包藏奸心 不辞劳苦 辩才无碍 兵出无名 不成器 败材伤锦 抱残守阙 抱诚守真 别出心裁 备尝辛苦 别创一格 抱成一团 卑谄足恭 避重逐轻 不臣之心 半懂不懂 抱打不平 百鸟朝凤 拔丁抽楔 倍道而行 百代过客 魄荡魂摇

背城借一 八窗玲珑 百辞莫辩 不揣冒昧 白齿青眉 不出所料 必操胜券 不成体统 别出新裁 拨草寻蛇 不吃烟火食 背城一战 兵车之会 不次之迁 博采众议 不得不尔 百动不如一静 笔底春风 百端待举 倍道而进 魄荡魂飞 兵多将广

鞭长驾远 弊车羸马 辩才无阂 布颿无恙 便辞巧说 蔽聪塞明 不成三瓦 不啻天渊 北辰星拱 不耻下问 别财异居 博采众长 不测之祸 拜赐之师 不测之忧 半低不高 不打不相识 鼻端出火 不登大雅 敝绨恶粟 霸道横行 倍道兼行

别出机杼 搬唇弄舌 匕鬯无惊 百尺无枝 薄唇轻言 保残守缺 不差上下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报仇雪恨 别出新意 不齿于人 百城之富 不耻最后 不逞之徒 不测之罪 变动不居 百读不厌 笔底超生 不登大雅之堂 不得而知 不到黄河心不死

百端交集

百堕俱举 百堵皆作 笔底龙蛇 不得人心 白丁俗客 宝刀未老 拔刀相向 拜倒辕门 兵多者败

倍道兼进 遍地开花 伯道无儿 不当人子 不动声色 不得违误 拔刀相助 拔地摇山 八斗之才

博大精深 不得开交 笔大如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得善终 百代文宗 不得已而为之 拔地倚天 不懂装懂

不得其死 备多力分 不断如带 不待蓍龟 步斗踏罡 坌鸟先飞 不得已而用之 棒打鸳鸯 搬石砸脚

不得其所 布袋里老鸦 败德辱行 鼻端生火 包打天下 笨鸟先飞 不得要领 步调一致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避而不谈 不二法门 百二河山 百二山河 抱负不凡 百发百中 抱法处势 避烦斗捷 不法古不修今 不废江河 剥肤及髓 百福具臻 炮凤烹龙 白发千丈 悲愤填膺 不乏先例 不分皂白 剥肤之痛 捕风捉影 不管不顾 秉公办理 扒高踩低 不过尔尔 不敢苟同 刨根究底 抱关击柝 悲歌慷慨 不敢掠美 秉公无私 卑躬屈节

秘而不宣 背恩负义 毙而后已 扒耳搔腮 不悱不发 不分伯仲 剥肤椎髓 飙发电举 变风改俗 把饭叫饥 百废具兴 不复堪命 不分青白 背腹受敌 膘肥体壮 不分轩轾 八方支持 不负众望 不分畛域 必恭必敬 不瞽不聋 不甘雌伏 避瓜防李 不甘后人 百感交集 伯歌季舞 变古乱常 布(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鼓雷门 笔歌墨舞 拜鬼求神

备而不用 百二关河 百二金瓯 拜恩私室 不丰不俭 白发苍苍 白发苍颜 白发丹心 白发红颜 百废具举 百废俱兴 笔伐口诛 白饭青刍 不分胜负 被发文身 不分玉石 不费之惠 八方支援 保国安民 毕恭毕敬 本固邦宁 帮狗吃食 卑宫菲食 不敢后人 不改其乐 拔锅卷席 曝骨履肠 白骨露野 不敢旁骛 闭关却扫

秘而不言 博而寡要 背恩弃义 背恩忘义 不愤不启 不费吹灰之力 百凡待举 百废待兴 八方呼应 百废俱举 暴风疾雨 败法乱纪 不分青红皂白 不伏烧埋 八府巡按 被发缨冠 北风之恋 白发朱颜 不矜不伐 不干不净 必躬必亲 不顾大局 不敢告劳 班功行赏 不甘寂寞 不关紧要 波光粼粼 傍观冷眼 不顾前后 卑躬屈膝

不恶而严 鼻垩挥斤 百二山川 不分彼此 不丰不杀 不法常可 百废待举 八方风雨 别风淮雨 不乏其人 百废具作 布帆无恙 白发青衫 不服水土 百废咸举 变风易俗 被发左衽 暴风骤雨 不尴不尬 不古不今 敝盖不弃 不共戴天 不敢高攀 杯觥交错 闭关绝市 悲歌击筑 波光鳞鳞 秉公灭私 百怪千奇 变躬迁席

篇二: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成语故事

问鼎中原 数典忘祖 始作俑者 舍我其谁 负荆请罪 六国大封相 债台高筑 呆若木鸡 胡服骑射 道听途说 爱屋及乌 抱薪救火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窃符救赵一暴十寒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乘龙快婿 哀而不伤 安然如故 包藏祸心 杯水车薪 利令智昏与狐谋皮一窍不通 问一得三 闻一知十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甚嚣尘上 专心致志 自欺欺人 管鲍之交 奇货可居 胸怀大志 胸有成竹 庄周梦蝶 二桃杀三士

按兵不动 安步当车 爱鹤失众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暗室不欺 按图索骥 不卑不亢 百步穿杨 不辨菽麦 不耻下问 不逞之徒 百发百中 不教而诛 白驹过隙 不可同日而语 伯乐相马 拔苗助长 病入膏肓 东施效颦东食西宿 多行不义必自毙 倒行逆施 得心应手 大义灭亲 断章取义二桃杀三士 尔虞我诈 风吹草动 奉公守法 风马牛不相及 腹心之疾刚愎自用 绠短汲深 鼓盆之戚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顾左右而言他

和璧隋珠 邯郸学步 一叶障目 绕梁三日 披裘负薪 南郭先生 鸣鼓而攻 麦丘之祝 连枝共冢 抉目吴门 贵在知心 后悔莫及 挂羊头卖狗肉

纯属骗局 乘胜逐北 卧薪尝胆 察言观色 彼此彼此 抱瓮灌园 众志成城 纸上谈兵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众叛亲离 捉襟见肘 易如反掌 一曝十寒 揠苗助长 有名无实 缘木求鱼 一鸣惊人 一毛不拔 以卵击石 一举两得 欲盖弥彰 叶公好龙 言不由衷 有备无患 幸灾乐祸 心腹之患 物以类聚 亡羊补牢 玩物丧志 畏首畏尾 五十步笑百步 外强中干 唯利是图

韦编三绝 兔死狗烹 同流合污 天经地义 退避三舍 守株待兔 事半功倍 如释重负 日暮途穷 人给家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青云直上 求贤若渴起死回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杞人忧天 秦晋之好 围魏救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图穷匕首见 三令五申 门庭若市 老马识途 因势利导 自相矛盾危如累卵 如火如荼 讳疾忌医 两败俱伤 鸡鸣狗盗 刻舟求剑 惊弓之鸟 嗟来之食 滥竽充数 螳臂当车 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踌躇满志游刃有余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郑人买履

贪小失大 一字千金 狐假虎威 内助之贤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大公无私 三人成虎 三折其肱 一网打尽 使酒骂座 再作冯妇 争先恐后 曲高和寡 远水不救近火 买椟还珠 两虎相斗 庖丁解牛 苛政猛于虎 南辕北辙郢书燕说 涸辙之鲋 欺以其方 螳螂捕蝉

篇三:《〈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与出处等

《〈论语〉选读》中出现的成语其典故及出处等

A

I [哀而不伤]

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中。并引申开来,比喻做事符合中庸之道,既无过,也无不及。

语出《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指过分而没有节制的行为或事物。《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一位君子爱上一位淑女,当其求而未得时的那种辗转反侧,日夜思之的哀情;当其求之既得后的那种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至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至使人伤害身心,故而大加赞赏。”

B

A [饱食终日]

意在批评那些整天吃饱饭,什幺事也不做的人。

语出《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中国古代的一种棋局,已失传。“奕”,围棋。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呀!不是有博和奕这样的游戏吗?玩玩博奕,也比闲着混日子好得多。汉朝著名思想家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观点,他说:“自孔子以下,至汉之际,有才能之称者,非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不说《五经》则读书传。”

A [暴虎冯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暴虎”,是指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是指徒步过河。 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是孔子引用《诗经·小雅·小旻》中“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开导子路不可鲁莽行事,要多学习,重智能,善用脑。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如果有人用我,就行此道于世;不用我,就藏此道于身,只有我和你能够这样啊!子路听了不服气地说:老师若是率领三军,将和谁同事呀?孔子便抓住这一机会,对子路进行导引。他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就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要选的共事者,一定是遇事而小心谨慎,善于谋略而能成大事的人。

I [必不得以]

意为无可奈何,必须如此。“必”,一定;“不得以”,不能不如此。

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向老师请教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要有充足的军备,要让民众对政府有信心。”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在这三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再去掉一条,在其余的两条中先去掉哪一条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人都免不了死亡,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立不起来。”

I [比而不周]

指小人相互勾结而又各怀鬼胎。(语出见[周而不比])

O [博施济众]

意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博”,宽广;“施”,给予;“济”,救济、帮助。 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问老师:“如果有人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民众过上好日子,怎幺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说:“这哪里仅仅是仁道!这一定是圣德了!尧、舜这样的圣人或许都难以完全做到呀!仁是什幺呢?自己要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行得通。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例做起,可以说这就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唐朝著名思想家韩愈在《读墨子》中,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加以提炼,他说:“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

O [博学笃志]

意为广泛地学习,而又坚守住自己的志趣。“笃”,忠实,一心一意。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记述孔子的教诲说:“广博地学习知识,坚守住君子之道,紧扣住切近处的事物去问、去思,就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为道的道理,故而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U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谥号为“文”。中国古代的谥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对其一生盖棺定论的制度。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依据《逸周书·谥法》关于“学勤好问曰文”的规定,回答说:“他聪明、勤奋、好学,又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U [不见经传]

意为没有见到经传上有这样的记载。“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论语·微子》篇说:“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逸民”,就是隐逸起来不愿出仕做官的人,这里的七人,都是古代有名的“逸民”。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于此作注:“朱张,不见经传。”

U [不义富贵]

指违背道义而得来的富贵。

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水”,古人常以“汤”和“水”对言,“汤”是指热水,“水”,就是冷水。“肱”,胳膊。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曲起来当枕头,学而所得的乐趣也就在其中啊!干那种不符合道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强调要“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U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方面的政务。”

U [不教而诛]

意为事先不加教育,不指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就去处罚或杀戮犯错误的人。“教”,是教化、教育;“诛”,是杀戮。

语出《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回答子张问政时,提出要“尊五美,屏四恶。”他认为,那种不加教化就去惩罚或杀戮的政治,叫做“虐”,也就是残忍,应列为必须摒弃的四种恶政之首。《汉书·董仲舒传·对策》引孔子的话时改为“不教而诛谓之虐。”

U [不惑之年]

特指人生四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四十岁时,正在全力治学,教书育人。经过“三十而立”之后,有了丰富的阅历,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故而称这时是“四十而不惑”。

C

A [察言观色]

意为考察别人的言语,观看别人的表情。“察”,考察。“观”,观看。语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张请教老师什么是“达”,他混淆了“闻”与“达”的区别。“闻”,是好务虚名。“达”,是通达、豁达。孔子告诉他:“什么是达呢?品质正直而坚守道义,对人既考察他的言语,又观看他的表情,从思想上愿意谦让于人。这样的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事事行得通,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行得通。什么是闻呢?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的行为却违背仁德,自己以仁人自居而毫不疑惑。这种人,做国家的官员必然会骗取荣誉,在大夫家做事也必然会骗取荣誉。”

A [草偃风从]

形容草隨风而倒,借以比喻为政者的德治教化会影响、感化百姓。“草”,指百姓。“风”,指教化。“偃”,倒下。语出《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任彦升集·策秀才文》有“上之化下,草偃风从”之说。

HE [彻上彻下]

意为贯通上下。“彻”,指贯彻。《论语·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朱熹集注》于此处作注说:“此是彻上彻下语。”樊迟请教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平日在家谦恭而端庄,在外做事认真而敬业,与人相处忠实而诚信。这几种品德,即使去了尚未开化的夷狄之邦,也不能丢弃呀。”这样的回答,讲得非常透彻,因而称得上是“彻上彻下语。”

HEN [陈蔡之厄]

比喻在旅途中食宿遇到困难。“陈蔡”,指东周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厄”,是灾难。《论语·卫灵公》篇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对此事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在从陈国去蔡国的时候,被人围困,断绝粮食,七天没有起火做饭,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孔子仍弦歌不止。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依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小人如果穷困就会放肆横行、无所不为。”后人为纪念此事,把孔子被困之处命名为“弦歌台”,现在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孟子·尽心下》说:“君子(指孔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HENG [成人之美]

指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做成好事,或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美”,指好人好事。“恶”,指坏人坏事。君子的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所奉行的是“忠恕”之道,因而必定要成人之美,而绝不能成人之恶。小人的态度恰恰与此相反。

HENG [成仁取义]

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和《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由于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用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孟子说:“爱惜生命,也是我的愿望;维护正义,也是我的愿望。如果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得到的话,宁可牺牲生命去维护正义。”孔孟提倡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就义之前写下名扬千古的《绝命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表达了自己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坚定信念。

HENG [成事不说]

意为事情已经过去就不必再提了。“成事”,指既成之事。“说”,指解说、提起。语出《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是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社”,就是土神,古代祭祀土神时,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的牌位,

叫做社主。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用什么木。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人用柏木,周人用栗木,这叫做使民众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宰我的解说后,责备他说:“已经做过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己经付诸行动的事不便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体现的是对前人过错的一种宽容态度。

HU[处之泰然]

意为在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沉着镇定。也作“泰然处之”。“处”,是处置、对待。“泰然”,形容毫不在意的样子。也指对待事情无动于衷的态度。《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朱熹于此作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箪” ,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葫芦剖而为半,用作盛水之器。孔子称赞颜回说:“多么有修养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样的穷苦和忧愁,颜回却从不改变他勤奋学习而得到的快乐。多么有修养啊,颜回!”孔子也曾说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两段话,充分反映了孔、颜师徒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在学习和追求道德理想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宋儒对此极为重视,深入探讨了“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的问题,意味深长。朱熹所注,点出了问题的根本,肯定了颜回面对困难,处之泰然,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

HUA[川流不息]

形容时光、人群、车船等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川”,即河流。“息”,指停止。《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奔腾而去的河水边,感叹地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在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所编《千字文》中,用“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比喻人们加强品德修养,就可以像大河川流不息那样延及子孙,像碧潭清澄照人那样影响世人。

ONG[从井救人]

跟从落井的人跳下井去搭救他。喻意是假如做好事的方式方法不恰当,不仅事与愿违,反而会危及自己。《论语 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假设了一个情境去问老师:“一个仁人,如果告诉他说:有人落井了,他会跟着跳下去救人吗?”孔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于君子,你可以使他前往,却不可以陷害他;他可能被骗前往,却不会在欺骗面前不辨真假、被人愚弄。”孔子认为,救人也好,行仁义也好,都应当讲究方式方法。《镜花缘》第七十一回有这样的话:“即使草木有灵,亦决不肯自戕其身,从井救人。”

ONG[从心所欲]

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语出《论语 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立于礼”,能够自觉地按照“礼”的规范做人做事;四十岁时进一步通达做人的道理,能够在是非荣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五十岁时“知天命”,通晓《周易》之天道、地道、人道,能够把握自然的规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