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1:28:46 体裁作文
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作文

下面是孙云晓老师提出的两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认为这也是孩子写出好作文的习惯。

细心观察的习惯
  下面是一个叫胡永菁的小学生的一篇作文《小白鸽》中的片断:
  小白鸽的头部两侧长着一对圆圆的红色小眼睛,浅灰色的眼皮像一层薄纱,随着眨眼睛的动作极快地拉下,有极快地掀起来。小白鸽的嘴巴是淡粉色的,上面的一半长,下面的一半短。嘴巴的上头是隆起的两朵小花鼻,上面各有一个小洞,那就是鼻孔。小白鸽全身的羽毛都是白色的,仔细观察,各处的羽毛并不相同。头上的羽毛又细又短,摸一摸,滑溜溜的。背上的羽毛厚厚实实、层层叠叠,整整齐齐排列着。肚上的羽毛蓬松柔软,像刚弹过的棉絮,要是摸一摸,还热乎乎的!翅膀和羽毛上长着又长又硬的翎毛,能像折扇一样打开,真好看!
  这个作文片断,胜人处在哪里?是文字好吗?文字当然好,但是,这不是关键和根本。关键和根本是,这位胡永菁同学有着非凡的观察能力。非凡的观察能力,是学好作文、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好多父母以为作文都是语言文字问题,其实,孩子平时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是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同学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小白鸽,能够单凭一些美好形容词儿来写出上面的文章吗?所以,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观察。
  培养方法: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倒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看笼统地看大概。
  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
  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比如,让孩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让孩子边观察边思考: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行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的面积公式吗?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观察训练。

 
  勤于动笔的习惯
  陈小斌一家要出门旅游,车已经来到家门口,小斌却往家里跑。
  爸爸问他干什么去?
  陈小斌说:"我要带上我的笔记本!"
  一会儿,小斌拿着一个硬皮的小笔记本跑下楼来。陈小斌这样的笔记本已经积攒了五个,卡片也积攒了不少,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陈小斌有一个习惯,就是善于动笔。读书要动笔。如果是自己的书,他会在书的边沿批阅文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是借阅的书,他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批阅或者摘抄。如果出门浏览,他兜里总要装个小本本或者卡片,把看到的新奇的风物、景致、自己的感想,都用三言两语一一记录下来。
  即使看电视、读报,陈小斌都不会忘记,把一些新奇的词句、事情摘录下来。学校里开运动会,小斌是宣传员,他兜兜里揣着一个小本本,空闲时间,他把一些精彩的瞬间,观众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摄"进了他的笔记本。
  作文课上,陈小斌的文章往往最丰富;班会上发言,小斌的话最有说服力;出墙报,小斌是最好的编辑。

  培养方法
  ●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孩子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让孩子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是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
  ● 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片断。
  ●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来遵化辅导班之家网,说出你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会尽全力帮您解决。

篇一: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2015-04-03语文好教师语文好教师

作文分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足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

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在玩中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

米不会被偷掉。”他想了想说。“猫没有了敌人。”“少了一种动物。”旁边的几位学生也接话。于是我索性把这个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大家一起讨论。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答案:“不认识童话中出的老鼠”、“婴儿不会被老鼠咬伤”等等。我让学生们把各自的想法写进日记本里,收到的效果甚佳。这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的好奇心,更由此带动了全班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兴趣。

三、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鲁迅先生也说:“如要创作,

物体验生活的有心人。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真无聊,除了放牛还是放牛。”于是我问他:“放牛时你仔细观察过牛吃草的样子吗?牛吃草的过程中什么事都没发生吗?”他当时没有回答,可在

下页

篇二: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怎样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作文分在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足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常常让人头痛不已,布置作文题目时也是绞尽脑汁,太简单了起不了练习的作用,太难了又要解释说明,不然就是跑题或不写,解释少了不起作用,多了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大多数小学生在作文时都觉得“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有的虽有材料写,但内容空洞,“写景不美、写人不亲、叙事不明”,使人觉得索然无味,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都差不多,这是小学作文中的普遍现象,作文中存在着的“千篇一律”、“虚假空洞”等弊端大都与此有关。小学生作文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这里,我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更新观念,转变指导思想

学生的作文为什么上不去?为什么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

作文按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但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隘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开头、结尾等都作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的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师的“满堂灌”,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思维规律。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习作做出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成人无法体会到的童真、童趣、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肤浅而直接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习作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教师要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作文教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大胆地探索,并去从事与此有关的活动。

作文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很抽象,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在玩中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玩耍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写作知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

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

2、养成习惯,长期观察

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更重要的还是防止把观察视为短期行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为了达此目的,可有意识地跟踪观察某事物。例如:学校的植物园里种了一棵丝瓜,我便带学生长期观察,抓住丝瓜发芽、开花、结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并记下来。有一次,上课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索性停下课,让学生们去观察窗外景物在瞬间的变化。训练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指导学生,其目的都是要学生特别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而且尽力从这些平凡又普遍的生活现象中捕捉最有特征的东西。做到写作时心中有“物”,以纠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毛病,使学生从无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四、加强阅读,读写结合

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于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这一论述说明了阅读对提高写作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广泛阅读适合儿童接受的趣味性较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文风格的文章,对于作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学习教科书是为了打基础,而创造性地掌握语言工具,还得靠自己的悟性,靠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感,那么语感来自哪里?语感,产生于你足够的阅读量,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还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开拓视野。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越丰富,思维越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篇三:王浩,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小学生作文辅导)

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王浩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小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所以,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体验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时,学生的写作的“思维”十分重要,通常的背诵作文选、套用范文模式等,是很难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训练,就没有写作思路,从而感到作文时无话可说。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作文的个性表达

1.写常见的现象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师授作文”,学生的作文思路在老师的支配下进行。学生写的内容并非是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没有自己个性与风格。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写生活中的作文”,以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有话可说。例如:写春天的景色,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生活环境不一样,他们写出的东西就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味的模式化要求学生写那些所谓优美的语言。

2.表达真情实感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过程中,要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从而能把真实的思想表达出来。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就应强调:只定命题范围但不具体命题,以便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话要说,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在生活中寻找到作文的素材,从而写出真情;我们要重视表达方式,但不能给学生文体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的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的表情达意,从而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感情;还强调的是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可以适当的文学加工。

3.在感悟中创新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一定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人生感悟,把材料中的“典型”加以烘托,从而写出新意来。

所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需要漫长的时间过程,我们要结合实际加以引导。感悟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思维认识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评价世事。在作文中能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会有新意。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放飞想象翅膀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童话世界反应了小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小学生的喜怒哀乐,在童话世界中得以体现。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写自己想写的话语,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为文章选材。在作文中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的奇思妙想。一旦有了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头脑中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与束缚,思维的翅膀才得以充分的翱翔。

2.引导构思方法在训练学生作文时要学习童话那样有巧妙的构思。如果一个富有新意的话题,被构思不好而作文,那内容也不会吸引人。童话的语言为什么能独具特色,就是因为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作文是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的活动,可以利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反应形式,它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从而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特征。

3.注意实事求是一旦儿童的想象被扬起,他们就会乘着兴致而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提出合理想象的要求。只有想象的合理,想象才具有现实意义。是否合理,学生一般把握不住,我们仅是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并不能掌握要领。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发掘学生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合理的进行想象。

三、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在体验后展开作文

1.善于观察生活无意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从认识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的常用方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如:观察城市、乡村、家乡的建设和风土人情,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情况,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的观察,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参与课外生活经常组织学生业余活动,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写作材料。这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起到深化作文主题的关键所在。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演讲活动,在重大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出去郊游、参观、访问、举行校园文艺术活动,这些都可以激起学生写作兴趣。

3.积极体验生活教学中从写作训练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为积累写作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如:走进农村,让他们了解庄家的生长过程;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辛劳;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变成自己的作文“语言”。

4.描绘多彩生活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就要让学生自由的表达,题目可以自选,体裁不受限制,内容不加束缚,让作文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使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思想的媒介,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教学中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展现给学生,以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J].希望月

报.2007/07

2.石启奎、徐西遵.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

2006/08

篇四: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如何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小学生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潭永不枯竭的写作活水,他们在成长中去认识新事物,感受新事物。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作文题材较城市学生更为丰富、广泛。但有些学生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缺乏灵感,或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我觉得应从以下面进行作文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千方百计、争分夺秒、攻坚破难地去做并做好。

1.澄清认识。作文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并非篇篇都是在进行作家式的创作,也并非篇篇都要去发表。不要给学生提太多、太高、太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反而会挫伤学生的自信。给学生一个准确的作文定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作文不过如此,稍加努力便可完成,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作文容易完成的潜意识,再因势利导便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2.改变传统的命题方式

作文命题要顾及儿童心理特点,接近生活,力求富有童真童趣,不落俗套。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在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3.多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表扬和肯定。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积累素材。

小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不仅能丰富写作文的题材,切实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乐学多思的有心人。

1.写“题材日记”,储存写作素材

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没有新鲜的题材可写,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大千世界,绚丽多姿,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问题是能否善于运用我们这双肉眼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把瞬即消逝的材料记录下来,这就是“题材日记”。“题材日记”与一般日记的写法不同,它较一般日记简单,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场面,或表现人物特点的一个动作、几句对话,一种神态等。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更多、更新、更好的素材。。

2.优秀文章赏析。老师适当推荐好文章,利用课前或早自习时间欣赏一篇好的学生作文或者与本课、本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好文章。有时还可以进行猜读,以发挥学生的联想、想像和创新力。有时也可以对一些文章进行一些点评,以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生活本身缺乏观察和体验,难以悟出生活的真谛。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把平时听到的、观察到的

做全面的加工、提炼、再储存起来,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仓库”。这个“仓库”储存的写作素材越充足越多样,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这样学生会因平时的点滴积累就能够“下笔如有神”了。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电教媒体运用于作文指导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设了作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可以畅所欲言。

这样,一个个声音,在学生脑海里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音响,就构成了一个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如《我学会了做菜》、《

堂辩论赛等等,许多活动都可以作为我们口头作文训练的内容。每一项练习并不需要很多时间,关键是我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口头作文的即兴练习放到一日常规的工作当中,放到每一节课中去,长此以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绩。

3.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特别是我们农村孩子活动空间小,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十分有限。写作时,孩子们常感腹中空空。有一个孩子给我的感触很深:一学年中写一件有趣的事,他总共写了五次,次次都是“钓龙虾”,文字相差无几。更有的同学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总是“新罐子熬剩汤”。这一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反思:对于文本中的好词佳句,怎么不会用呢?原因在于没有生活实践,再美的语言找不到应用的最佳语言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学校里,我充分开辟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学生参与丰富有趣的活动。如兴趣活动,组织学生下棋、打球,培养健康的爱好;智力活动,组织“有趣的字谜”、“走迷宫”开拓思维;能力活动,组织“小小辩论赛”、“小小外交家”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妙。课堂外,鼓励学生多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组织几人一组假日爬山、助人为乐等。也可以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游览我们家乡的山水,春季带领学生去荒山植树,秋天和孩子们去野外野炊??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感悟生活的美好。

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拉近了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让写作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心灵。学生的作文有了更大的

空间,真正让学生体会作文的快乐,领会“作文”的真谛。

作文是学生情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的体现。教师在作文指导上应着眼于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的检阅;在作文练习上应着眼于思想、信息的宣泄与交流,真正将作文落实到“用笔说话”的朴实境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点缀”。这样,不仅是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提高。

体裁作文